郭秀琴
摘 要: 文章立足教學實際,對一線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闡述,以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xiàn)。
關鍵詞: 高中歷史 避免 問題
高中歷史教學經(jīng)歷了多年課改,教師觀念發(fā)生了一定變化,同時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滲透著新課改理念,使得歷史教學變得更豐富和完善。但是我們在關注學生活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時候容易忽略歷史教學細節(jié),出現(xiàn)一些不應該出現(xiàn)的問題。
第一,知識點的模糊甚至錯誤。扎實的基本功是老師能夠站穩(wěn)三尺講臺最基本的要求,而且知識的傳授者一定要保證知識的正確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有充分預設,才能在不斷變化的課堂上及時解決生成性問題。教師一味地迎合課改而忽略對自身知識儲備的更新和提高,是不可取的。而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生能獲取信息的渠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因此,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未必能夠解答,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思想,切忌盲目解答或做不準確的解釋,這些做法都不符合嚴謹治學的理念。我們要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要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第二,無節(jié)制的拓展。高中歷史教學有任務重、時間少的特點。雖然我們面臨許多困難,但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最重要,也是歷史課的價值所在,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要依托教材知識。因此,一線教師面臨如何更好地處理教材的問題。在教材處理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確定這節(jié)課的主線,在此基礎上適當補充課外知識,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要做到“有理、有意、有節(jié)”。有理即知識的補充或拓展是合理的;有意即教師在此處進行拓展的意圖,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或目的;有節(jié)即拓展要有節(jié)制,不能因肆意拓展而沒有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我們鉆研教材,做到恰當取舍。
第三,過多的資料。現(xiàn)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比較普遍的,它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獲取眾多類型的信息,有助于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多媒體的使用在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多的資料堆砌——整堂課充斥圖片、文字、視頻、數(shù)據(jù)資料等,看得學生眼花繚亂,但沒有給學生充分解讀史料包含信息的時間,因此,不能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而這樣的課堂看似熱鬧,但很難成為高效的課堂。
第四,調(diào)侃歷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們只能無限接近但無法還原和復制歷史。歷史是長久的歲月的積淀,所以歷史是一個嚴肅、嚴謹而又深沉的話題,有它的嚴肅性和厚重感。而調(diào)侃歷史,只會使歷史顯得漂浮和無奈。只有教師尊重歷史,才能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讀史可以使人明智”,什么又是以史為鑒、論從史出。
第五,盲目的學生活動。在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應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師要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但是不能“為活動而活動”。學生的探究活動應該圍繞我們的課堂核心問題或拓展問題而開展,否則隨意的學生活動就變成“胡動”和“盲動”,而且學生探究的問題應該是有一定思維深度或思維廣度的,淺顯易懂的及假設性的問題都不適合學生探究。同時,教師應注意不是任何教學內(nèi)容都適合做學生探究活動,例如人教版歷史必修一第七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對這一內(nèi)容學生比較陌生,也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就其政體的問題設計學生探究活動,對于學生來講就超出他們的認知,也就不能達到應有效果。因此,學生活動的設計一定要合情合理。
第六,句句帶問,處處設問,但問問無果?;趯W生思維開發(fā)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課堂的基本特點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為主攻,以問題為主線。而這里所指的問題是教師經(jīng)過對學情、對教材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有針對性的、有思維力的問題,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才是有效問題。而教師如果句句帶問,處處設問,那么密集的問題不僅會讓學生疲憊,而且絕大多數(shù)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根本沒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同時教師對這些問題又不一一解決,那這些問題還是問題嗎?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對問題的設置要仔細斟酌,精心設計,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恰如其分。
第七,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人都有審美疲勞,更何況學生整天對著的就是任課教師那幾張面孔,如果教學方式還一成不變,則將很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因此,我們每天上課的流程方式不要都一樣,就只是使用幻燈片播放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料,要嘗試改變,當然這要視教材內(nèi)容而定。例如:對教材內(nèi)容的調(diào)整(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zhàn)爭》和第十二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是同一個課標——了解1840—1900年間列強侵華的史實……因此可以作為一個專題集中解決)、對授課方式的調(diào)整(歷史必修一第十四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可用問題教學法處理,以學生對問題的自主解決為主)、對學生活動的調(diào)整(不是只有合作探究才是學生活動,歷史必修二第十四課《物質(zhì)生活與習俗的變遷》,可學生搜集舊照片等影像資料,還可讓學生思考我們身邊的變化等),這些都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使課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總之,“歷史的魅力在于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一節(jié)課的成敗。因此,我們要重視細節(jié),才能決勝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