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應該看到,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應重視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真正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呢?我有以下幾點嘗試。
一、感悟教材之美,豐富學生的情感
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是描述大自然的,例如《三亞落日》,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美麗的景象;《煙臺的?!肪o扣煙臺的海獨特的景觀,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生動地描寫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和煙臺人的生活情景,激發(fā)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這些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對學生進行自然美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課文中塑造的人物許多都有鮮明的形象:如機智勇敢的伯諾德夫人、寬仁大義的聶將軍、自強不息的天游峰的掃路人、循循善誘的孔子……這些生動具體的人物形象,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豐富他們的內心及精神世界。
二、激發(fā)閱讀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鯓邮箤W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呢?一是要閱讀形式多樣化。如讀一讀、比一比、演一演等,同時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二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地看待每個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得到了知識,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現(xiàn)了自我,獲得了成功,就一定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一定會喜歡閱讀。
鑒于此,在閱讀教學中,對于那些敘事性作品,我要求學生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感受情節(jié)、人物的形象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對于詩歌、散文,要求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去想象詩歌、散文所描述的情境,體會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通過自己的有感情朗讀表現(xiàn)出來,從而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閱讀樂趣,提高審美情趣。
三、借助語文實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1.重應用
如在世博會前夕,讓學生自己動手,編一份迎世博的小報,內容主要是展現(xiàn)全國各族人民對世博會的期盼。稿件要短小活潑,形式多樣,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給小報起一個有特色的名字,并注意書寫工整,版面設計美觀大方。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得到了充分應用各種能力、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的機會,設計出一份份富有個性的小報,再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享受成功的喜悅。
2.重過程
關注過程,重在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關注學生參與過程巾的情感態(tài)度,重在引導學生從過程中體驗情感,享受成功。
如在學習《學會合作》一文后,學生們懂得了“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為此,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重視與別人的合作。有一個同學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這節(jié)體育課,我和幾個小伙伴一起打籃球,還沒比賽,我們就制訂了戰(zhàn)術,王暉是牽制人,吸引對方的注意,我和劉暢做“擋拆”,為王暉鋪好進攻路線,而我們最后還有一個秘密武器。比賽開始了,我們按照計劃行動,我擋住了一名防守隊員,王暉向籃板沖擊,這時夏志成和王磊擋在前頭,可王暉不急不躁,手腕一抖,“左邊!”“秘密武器”王興康心有靈犀一點通,向左接住球,對方猝不及防,王興康將球投出,球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徑直鉆入網(wǎng)窩,球進了!一次絕妙的合作!此后,我們齊心協(xié)力,從不貪功,利用合作的力量連進幾球。而夏志成因追分急躁,接球就投,只是偶爾投中,浪費了許多機會,一旁空位的隊友肖彥急得直和他進行理論。合作與不合作,就會將結果引向兩個極端。最后當然是我們大勝,因為場上只有“我們”而沒有“我”。
3.重體驗
生活是五彩繽紛的,處處充滿美,但它需要我們做個有心人以自己獨特的視覺,去善于發(fā)現(xiàn),去積極感受,去充分體驗。
學完《莫泊桑拜師》一文后,學生都被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所感動。課后,我要求學生抓住事物的獨特之處,觀察清晨學校門口的情景,抓住特點寫一段話。有一名同學寫出了這樣的精彩片段。
同學們走路的姿態(tài)各式各樣:有的與同伴勾肩搭背,冷不丁便躍上了某人背部;有的倒著行走,似乎是在人群中仔細地找著自己認識的同學;有的人則顯得很文雅,戴著一副小眼鏡,身背一只鼓鼓囊囊的大書包,手中還拎著一個小包,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
關注學生的情感,這是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