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秋
一次教師節(jié)我收到學生送出的一張賀卡,上面用娟秀的字體寫著一句話:“老師,謝謝您給我們講的八大山人?!贝司按饲椋闹袔自S感慨。讀畫先讀人,通過讀人,讀畫更豐富,更立體,也更準確。讀人,其言其行,其情其性,都了解于心,對應到作品中,畫家的情趣、追求、理想、筆墨、抱負諸此種種,都能找到著眼點。以八大為例,他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許并不是八大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更有八大的倔強與孤傲的性格,八大出家為僧的遺老身份,八大復雜的人生情緒。正是這種學習讀畫讀人的學習形式,幫助學生很好地記住了這位在中國畫壇影響深遠的大師。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以名家養(yǎng)興趣,以興趣提素養(yǎng),學生的眼界和判斷力就會不同。
藝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提高審美還是啟迪人生?重點當然在后者。有人說高明的畫家抒發(fā)靈性、表情言志,不賣弄技巧。同樣,高明的老師塑造心靈,不會將審美教育簡單理解為一種專業(yè)術語的使用或知識技巧的學習。傳統(tǒng)美術教學著眼在欣賞名家作品,一件作品的風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對高中生而言,了解美術的語言流派固然是走上審美之路的必經(jīng)途徑,我卻堅持以讀畫讀人生的方式,帶給學生更多的智慧與思考。如果做一個調(diào)查,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齊白石還是徐悲鴻,不論是達·芬奇還是凡·高,只有把畫家作品和他們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多維度完整的藝術過程,這樣的大師才能在孩子們的心靈中駐扎下來。在美術鑒賞課中,我更喜歡以邂逅名家的形式,解讀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特點。
一、藝術鑒賞課讀大師的必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以畫家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悟人生。畫的境界體現(xiàn)了人的境界,畫的完善過程就是畫家自我完善的過程。西方藝術家羅丹曾說:“做一藝術家,須先做一堂堂之人。”只有了解畫家的思想,才能看到一幅名畫背后的故事、畫家的技法形成,畫家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畫家的個人風格,才能真正讀懂一幅作品。
讀人豐富了知識面,對中學生而言,用故事引入,用興趣出境,在自覺不自覺中提高審美情趣和能力。讓學生了解到:優(yōu)秀的畫作是不朽的;藝術的流派是多元的;藝術家是率性的、獨立的甚至是偏執(zhí)的;好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靈魂再現(xiàn);藝術與政治、經(jīng)濟、文學、哲學等許多知識是相通相融的。藝術鑒賞教學如果只停留在技法層面,研究作品的構圖、透視、色彩、明暗、意境,對學生而言好比上一節(jié)形而上的科普課,看了形式丟了靈魂。由此,堅定了我在藝術鑒賞課中制造各種美麗邂逅的方向。
二、制造一場美麗邂逅
“制造”一詞包含刻意性,這就是授課者對課程的認識和把握。以介紹西方十七世紀的繪畫為例,我選擇荷蘭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安排一場學生與畫家的華麗邂逅。
(一)審美的意義:愛上大師的理由
一六六九年十月四日,“倫勃朗貧病潦倒而死”。這位偉大畫家的不幸逝世令荷蘭的歷史在反省時感到尷尬。就藝術成就而論,他與同代法蘭德斯畫家魯本斯、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支可以并稱為十七世紀歐洲畫壇三顆巨星,后兩者生前享盡藝術名望帶來的富貴榮華,死時舉國震悼,而倫勃朗的死,則如下夜隕滅在曠野的流星,幾乎沒有引起當時人們的注意,他死于窮困、凄苦,死于晚景的寂寞孤獨。法國著名藝術理論家丹納嘗這樣評價倫勃朗:“倘把人比做一根鏈條,那么他是鑄造了一頭,希臘人鑄造了另一頭,所有佛羅倫薩、威尼斯、法蘭德斯的藝術家們都在這兩者之間?!毖芯坑彤嫷娜?,驚訝地贊嘆是他創(chuàng)造了最豐富的表現(xiàn)技法,最獨特的繪畫語言方式。研究素描的人發(fā)現(xiàn),是他使線條在歐洲繪畫中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個性力量和無比豐富的表情。就可讀性影響力,在介紹十七世紀的荷蘭繪畫時,我選擇倫勃朗以重磅出擊在藝術課堂之上。
大師在左,學生在右,怎么相見,在于你——施教者。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安排會見的方式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審美的過程:愛上大師只在瞬間
有人說愛上一個人是瞬間的事,也許就在第一眼,無關時間。
第一場:販賣神奇,懸念的魅力。
首先是神秘的開場白,羅伯特·特拉佛斯說,教學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區(qū)別于其他任何表演藝術,這是由教師與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決定的。老師是中間人牽起課的兩端:學生和準備欣賞的那個人。簡練的語言,平緩的語調(diào),詩一樣的旋律:
十七世紀的荷蘭,
一位畫家,年歲已高,滿臉滄桑
畫,一幅巨作,一幅本該掛在市政府大廳的巨作,
昏暗,混亂,獨眼的人,高舉的酒杯,
畫家掄起刀
把自己的心血戳穿
那刀,行同戳在自己的身上。
這樣的介紹一下子抓住了同學們的心。這絕對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畫家,他為什么要毀了自己的作品,為什么他的作品可以掛在市政府大廳,為什么畫一個獨眼的人?種種疑問,種種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的設計充滿神奇的色彩,孩子們期待與這樣一位不同尋常藝術家的相遇。
第二場:渲染情感,扎實的基本功。
倫勃朗擅長人物肖像畫,倫勃朗的肖像畫數(shù)量之多,藝術成就之高,為世人矚目。他通過畫自畫像研究人物的表情,在畫中做種種精神和心理分析。他的大量自畫像則折射出畫家靈魂深處的思考,間接反映出他一生經(jīng)歷的世態(tài)炎涼。在倫勃朗的肖像畫中,孩子們感受到這位大師過人的洞察力,嫻熟的藝術表現(xiàn)力,不同身份的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倫勃朗通過畫筆、色彩緩緩向我們道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初識倫勃朗,對這個“人”有了最初的好感,他很厲害,畫畫得很棒。
第三場:角色替代,進入彼此。
學生以角色的身份進入角色的審美情景,帶著角色的情感和思維進行審美活動,并獲得與角色相似的審美認識,增強了學習自主性,使教學過程更愉快、更有效、更立體。倫勃朗最有名的代表作《夜巡》作于1642年,是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連隊畫的一幅群像。射手們每人出一百弗羅侖(荷幣),各自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與別人站在同等的位置。然而,倫勃朗卻沒有按照這些人的要求和趣味,把射手們安排在豪華的宴會或歡快的娛樂中,表現(xiàn)每個人物多少帶有些做作的豪情和風姿,畫家對構圖進行了精心設計,盡量使每個人都能看見又安排得錯落有致,同時還使中心人物斑寧柯克中尉及副手極為突出。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先亮出訂單:1642年,班寧柯克連長和手下17個人每人出了100盾請倫勃朗畫一幅集體像。
活動設置請一位同學扮演畫家倫勃朗,請出18位同學,讓他們扮演射手連隊成員,學生“倫勃朗”想象著大師如何安排這些隊員,組成畫面。在活動中同學們積極思考著,開動腦筋,有傳統(tǒng)畢業(yè)照式的平穩(wěn)安排,也有充滿趣味和創(chuàng)意的想象,通過這些鋪墊,再對比倫勃朗的《夜巡》,同學們有詫異,有驚喜,更多的驚嘆寫在臉上。夜巡的亂中有序,夜巡的光影對比,夜巡的強烈戲劇性,無人不感慨大師的想象力和掌控力。
同學們被這位偉大的畫家折服了,他們很慶幸能認識這樣一位功底深厚、想象力一流的畫家。但同學們也在這幅作品之后看到了倫勃朗命運的轉折與不公。
第四場:重復亮光點,魅力再現(xiàn)。
《浪子回頭》是倫勃朗晚年的作品,畫成于他逝世那年。這時的他已經(jīng)失去了一切,非常潦倒。雖然他沒有解釋為什么選擇這個主題,但是,我們可以猜想,在他的心目中,那個跪在地上的浪子就是他自己,這位走投無路的倫勃朗,此時最需要的是上帝的撫愛。光線明暗的強烈對比,柔和的色彩,生動的表情,畫過浪子回頭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人捕捉慈父的心情,能夠像倫勃朗那樣傳神,那樣奪人心魄。我們能夠勇敢地面對叛逆和貧乏,像浪子般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嗎?用這樣一件經(jīng)典之作,作為我們結識倫勃朗的結束篇,在這件作品前,我們感受到畫中不可動搖的父愛,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在這件作品中,學生了解倫勃朗的堅持,倫勃朗的勤奮,倫勃朗一顆誠懇的心。
(三)審美的意義:讓愛永留心間。
凡·高曾崇敬地說:“你知道嗎?我只要啃著硬面包,在倫勃朗的畫前坐上兩個星期,那么即使少活10年也心甘?!蔽蚁雽W生經(jīng)過由好奇到認識、由揣摩到相知的歷程,完成了一個審美內(nèi)化的過程。愛上一個人,戀上一幅畫,這是一場美麗的邂逅,讀懂的不僅是大師的作品,更有一顆藝術的心,對人生的感悟,對美的追求,才是最大化的課堂,因為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審美教育真正做到如涓涓溪流滋潤心田,做到讓美的教育駐扎心間,做到恒久遠。靈活運用教材,選擇重點,讓藝術之光在孩子的心靈中閃亮。
一節(jié)美術鑒賞課,用倫勃朗的少年才華,倫勃朗的中年破產(chǎn),倫勃朗的“夜熒蟲”稱號,倫勃朗的“倫勃朗光”,讓學生在畫中看到十七世紀荷蘭這個最早的資本主義最發(fā)達國家人們的喜怒哀樂和風俗風情。用倫勃朗對藝術孜孜以求的堅持,用倫勃朗直面慘淡人生的信仰,讓孩子們感受到藝術的力量,感受到堅持的美。
三、小結:用藝術打造一座支取不盡的心靈寶庫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一個特點是“以情感人”,第二個特點是“潛移默化”,第三個特點是“寓教于樂”。在讀人的過程中,通過人對人,大師對學生的魅力,我們完全了解了藝術審美的三個特點。有魅力的文章,別人就愿意多讀,有魅力的人,別人就愿意與之交往。課堂的魅力在于內(nèi)容,在于過程的設計,在于為師者賦予課堂的內(nèi)涵,課堂教育中細微的火花能在孩子身上綻放,開出生命璀璨之花。在課堂中安排與大師的相遇相知,便是與大師心對心的交流,更有利于學生讀懂作品,提高鑒賞能力,完善自我。
以這樣的模式,我們在藝術課堂上可以邂逅激情近于瘋狂的凡·高,現(xiàn)代繪畫之父塞尚,原始性狂人高更,憨厚的夢幻騎士野獸派的泰斗馬蒂斯;也可以遇見渾厚端莊宋畫第一人范寬,最詩情畫意皇帝畫家趙佶,一生落魄才情橫溢的徐文長。一畫一作一人生,用藝術家對美的詮釋和感悟,為孩子們打造一座支取不盡的心靈寶庫。
藝術長河中,一顆顆閃亮的明珠將在我們生命中閃耀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