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衛(wèi)東
?;?、蔗基、果基魚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傳統的農業(yè)景觀和被聯合國推介的典型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模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傳統的基塘農業(yè)用地大部分變?yōu)榻ㄔO用地,保留下來的基塘也變?yōu)橐曰ɑ?、菜基為主。據此完?~3題。
1.該地基塘轉變?yōu)榻ㄔO用地對局地氣候的影響是()
A.大氣濕度增高B.大氣降水增多
C.近地面風速增大D.氣溫變率增大
2.農民用花基、菜基魚塘取代?;?、蔗基魚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質量B.節(jié)省勞動力
C.促進生態(tài)循環(huán)D.提高經濟收入
3.?;?、蔗基魚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該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模式()
A.與當地產業(yè)發(fā)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區(qū)推廣的價值
C.與現代農業(yè)發(fā)展要求不相符D.不適應當地水熱條件的變化
【解析】該組試題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農業(yè)景觀變化對氣候的影響和農民用花基、菜基魚塘取代?;?、蔗基魚塘的直接目的。
1.D該地基塘轉變?yōu)榻ㄔO用地,水域面積減小,地表水蒸發(fā)量減小,大氣濕度降低,大氣降水減少,氣溫變率增大;建設用地增多,地表粗糙度增大,近地面風速減小。
2.D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花卉、蔬菜需求量增大,且花基、菜基魚塘比桑基、蔗基魚塘的單位面積產值高,所以農民用花基、菜基魚塘取代?;?、蔗基魚塘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經濟收入。
3.A自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發(fā)展迅速,產業(yè)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由原來以農業(yè)為主的經濟結構逐漸轉變?yōu)橐怨I(yè)為主的經濟結構,傳統的基塘農業(yè)與當地產業(yè)發(fā)展方向不一致,導致大部分濕地變?yōu)榻ㄔO用地。
2013年7月30日,我國西北某地出現強沙塵暴。圖1示意該地當日14時—24時氣溫、氣壓隨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4~5題。
4.強沙塵暴經過該地的時間段是()
A.16時—17時B.17時—18時
C.18時—19時D.19時—20時
5.與正常情況相比,強沙塵暴經過時,該地()
A.氣溫水平差異減小B.水平氣壓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多D.大氣逆輻射減弱
【解析】該組試題主要通過氣溫和氣壓的變化考查強沙塵暴經過的時間和與正常情況相比強沙塵暴經過時氣溫、水平氣壓梯度、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能、大氣逆輻射的變化及影響天氣變化的系統——冷鋒。
4.C強沙塵暴是快行冷鋒造成的。當強沙塵暴經過時,冷氣團快速入侵,擠壓抬升暖氣團,使氣溫迅速下降,氣壓迅速升高,是氣溫和氣壓變化最劇烈的時段。讀圖1可知18時—19時,氣溫、氣壓變化最為劇烈,據此判斷強沙塵暴經過該地的時間段是18時—19時。
5.B強沙塵暴是冷鋒系統造成的。當強沙塵暴經過時,鋒面兩側冷、暖氣團之間的氣溫和氣壓差異較大,并伴隨天氣轉陰。加之沙塵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因而與正常情況相比,強沙塵暴經過時,該地氣溫水平差異增大、水平氣壓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陽輻射減少、大氣逆輻射增強。
1996年我國與M國簽訂海洋漁業(yè)發(fā)展合作規(guī)劃,至2010年我國有20多家沿海漁業(yè)企業(yè)(總部設在國內)在M國從事漁業(yè)捕撈和漁業(yè)產品加工,產品除滿足M國需求外,還遠銷其他國家。圖2示意M國的位置。據此完成6~8題。
6.中資企業(yè)在M國從事漁業(yè)捕撈和漁業(yè)產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A.滿足我國需求B.拓展國際市場
C.提高技術水平D.增加當地就業(yè)
7.如考慮運輸成本,在下列國家中,M國中資企業(yè)的產品首先應銷往()
A.美國B.日本C.澳大利亞D.法國
8.如果都以當地時間8:00—12:00和14:00—18:00作為工作時間,在M國的中資企業(yè)若在雙方工作時間內向其總部匯報業(yè)務,應選在當地時間的()
A.8:00—9:00B.11:00—12:00
C.14:00—15:00D.17:00—18:00
【解析】該組試題主要考查工業(yè)區(qū)位選擇的目的、兩國之間的距離、時區(qū)的確定、區(qū)時的計算及空間定位能力??衫媒浘暰W、海陸位置、海域形狀、國界、洲界等判斷該國為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
6.B由題干中文字材料“我國有20多家沿海漁業(yè)企業(yè)(總部設在國內)在M國從事漁業(yè)捕撈和漁業(yè)產品加工,產品除滿足M國需求外,還遠銷其他國家”可以看出,中資企業(yè)在M國從事漁業(yè)捕撈和漁業(yè)產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國際市場,增加經濟收入。
7.D考慮運輸成本,實際上就是考慮漁業(yè)產品的運輸距離。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四國中距M國(摩洛哥)最近的是法國,所以在以上四個國家中,M國中資企業(yè)的產品首先應銷往法國。
8.A讀圖2可知,摩洛哥國土大部分位于0°經線與10°W之間,其首都拉巴特位于中時區(qū),該國是以中時區(qū)的區(qū)時作為該國的法定時間。所以該國的法定時間與北京時間(東八區(qū))的區(qū)時差為8小時。東八區(qū)位于中時區(qū)以東(北京時間比中時區(qū)早8個小時),當地時間為8:00—9:00時,北京時間為16:00—17:00;當地時間為11:00—12:00時,北京時間為19:00—20:00;當地時間為14:00—15:00時,北京時間為22:00—23:00;當地時間為17:00—18:00時,北京時間為次日1:00—2:00。故只有當地時間為8:00—9:00時(北京時間為16:00—17:00),位于M國的中資企業(yè)和設在國內的總部都在上班期間。
圣勞倫斯河(圖3a)是一條著名的“冰凍之河”。圖3b示意蒙特利爾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據此完成9~11題。
9.蒙特利爾附近河段結冰期大致為()
A.2個月B.3個月C.4個月D.5個月
10.據圖示信息推測,冬季可能不結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
C.蒙特利爾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減少該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綠化河堤③分段攔冰④拓寬河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9.C從圖3b中蒙特利爾年內各月氣溫看,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月份是從12月到次年3月,故蒙特利爾河段結冰期為4個月。
10.B從圖3a中的水電站位置看,普雷斯科特至康沃爾河段有一水電站,說明該河段落差大,流速快,冬季不易出現結冰現象。
11.C凌汛是指由于下游河道結冰或冰凌積成的冰壩阻塞河道,使河道水流不暢而引起河水上漲的現象。加深河道,不能增強河流泄冰能力;綠化河堤反而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不利于浮冰的運動;分段攔冰可以避免浮冰過度聚集而抬高水位;拓寬河道可以降低水位,增強河流泄冰能力,以減少凌汛的發(fā)生。
36.(2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亞人口超過1億,經濟以農礦業(yè)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亞與我國正式簽署了沿海鐵路項目商務合同。該項目總金額達119.7億美元,全線采用中國鐵路技術標準,是截至當時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史上單體合同金額最大的項目。圖4示意尼日利亞鐵路的分布。
(1)歸納尼日利亞現有鐵路路網特點及作用。(6分)
(2)指出尼日利亞擬建沿海鐵路的布局特點。(6分)
(3)簡述尼日利亞沿海地區(qū)的氣候特點,以及針對此氣候特點,我國相關人員在建設該鐵路時,為保障身體安康,需要防范的問題。(6分)
(4)指出因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而可能獲益的我國主要工業(yè)部門。(4分)
【解析】該題用到了“歸納”、“指出”、“簡述”三種行為動詞,首先要明確每種行為動詞的具體要求和答題技巧。該題主要考查圖文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第(1)題,可從圖4中鐵路線的多少(密度)和走向分析現有鐵路路網特點:總體上鐵路自東北向西南連接了內地和沿海港口。由于尼日利亞主要出口的是初級產品,故其主要作用是將內地的初級產品運到港口出口,將進口的工業(yè)制成品運到內地。
第(2)題,可從圖4中擬建沿海鐵路與其他鐵路的位置關系、走向分析其布局特點。
第(3)題,從圖4中擬建沿海鐵路的位置看,該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在赤道低壓帶的控制下,高溫多雨。因此,為保障我國施工人員的身體安康,需要防范的問題有中暑、曬傷、食物中毒、毒蟲叮咬、野生動物侵襲、疫病、瘴氣等。
第(4)題,因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而可能獲益的我國主要工業(yè)部門是指與鐵路建設和列車制造有直接聯系的工業(yè)企業(yè)。
【參考答案】(1)路網特點:線路較少(密度較低);(2分)連接內陸和沿海港口。(2分)
作用:方便農礦產品出口和進口商品的運輸。(2分)
(2)橫貫沿海地區(qū)(或幾乎與海岸線平行);(3分)連接東、西兩條鐵路,構成鐵路網。(3分)
(3)氣候特點:(緯度低,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問題:中暑;曬傷;食物中毒;毒蟲叮咬;野生動物侵襲;疫病;瘴氣等。(3分)(答對1項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本問滿分不得超過3分)
(4)鋼鐵、機械、機車制造、電子通信、管線、建材等與鐵路建設和列車制造有關的部門。(4分)(答對1項得1分。答對4項即可得4分。本小題滿分不得超過4分)
37.(2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圖5示意河套平原地區(qū)。當地將黃河水通過引水渠引入區(qū)內灌溉農田,農田灌溉退水經過排水渠匯入烏梁素海。近年來,烏梁素海出現污染加重趨勢。
(1)判斷河套平原的地勢特點,并簡述理由。(6分)
(2)指出長期維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須解決的問題,并簡述原因。(6分)
(3)分析近年來烏梁素海污染嚴重的原因。(6分)
(4)提出治理烏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解析】該題用到了“判斷”、“簡述”、“指出”、“分析”、“提出”五種行為動詞,要在明確每種行為動詞的具體要求和答題技巧的前提下從圖文材料中提煉信息,仔細分析,用地理術語科學、規(guī)范地組織文字作答。
第(1)題,由圖5可知,黃河在該河段大致自西向東流,總排干渠位于總干渠以北,大多灌渠為西南—東北走向,而且是自流灌溉,即在灌渠中河水自西南向東北流,由此可以判斷河套平原的地勢特點為西南高、東北低。
第(2)題,長期維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須解決灌渠泥沙淤積問題,因為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緩慢,黃河含沙量大,泥沙容易淤積,造成灌渠水流不暢。
第(3)題,由于農田灌溉退水經排水渠匯入烏梁素海,殘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農藥隨灌溉水流流入烏梁素海;當地工業(yè)廢水和城鄉(xiāng)生活廢水也都排入該湖;烏梁素海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氣候干燥,蒸發(fā)旺盛,湖水循環(huán)量小,污染物在湖中容易積累,加劇了污染。
第(4)題,主要措施有:控制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工業(yè)廢水和居民污水要經治理達標排放;加強宣傳和執(zhí)法力度,提高公眾的環(huán)保意識等。
【參考答案】(1)特點: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東北低)。(3分)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東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東北走向。(3分)
(2)問題:泥沙淤積。(2分)
原因:黃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變緩,泥沙易沉積。(4分)
(3)河套灌區(qū)的農田退水絕大部分排入該湖,化肥、農藥隨之進入湖內并逐漸積累,使得湖水污染加劇;當地工業(yè)廢水和城鄉(xiāng)生活廢水也都排入該湖。(3分)所在區(qū)域氣候干燥,降水少,湖水吞吐量較小,流動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積累,污染逐漸嚴重。(3分)
(4)①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改變種植結構,采取綠色生產;②嚴格執(zhí)行工業(yè)和生活廢水的排放標準,控制入湖廢水排放量;③及時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凈化;④執(zhí)行環(huán)保法,加大違法排污處罰力度;⑤加大環(huán)保宣傳力度,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等。(答出其中1項得2分,答出其中3項即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但本小題滿分不得超過6分。)
42.(10分)旅游地理
九黃機場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圖6),距九寨溝和黃龍景區(qū)分別為88千米和43千米,目前已開通成都、重慶、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廣州等地至九黃機場的多條航線。近年來,九黃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維持在170萬人次,遠超設計能力。
分析我國東部地區(qū)去九寨溝、黃龍旅游的游客多數乘飛機抵達的原因。
【解析】可從目前九寨溝、黃龍景區(qū)的位置、交通現狀、距東部客源市場的距離、東部居民的支付能力等分析我國東部地區(qū)去九寨溝、黃龍旅游的游客多數乘飛機抵達的原因:九寨溝和黃龍景區(qū)位于四川省西部橫斷山區(qū),地勢起伏大,公路、鐵路建設難度大,陸路交通運輸線路少,通達度差,耗時長;其距東部地區(qū)較遠,乘飛機速度快,耗時短;我國東部地區(qū)經濟發(fā)達,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強。
【參考答案】九寨溝、黃龍景區(qū)地處偏遠,陸路交通可達性差,耗時長;(3分)東部地區(qū)(主要客源地)經濟較發(fā)達,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強;(4分);與九寨溝、黃龍景區(qū)相距較遠,乘飛機可節(jié)省路途時間,增加有效的旅游時間。(3分)
43.(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近年來,沿海地區(qū)城市遭受嚴重澇災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讀圖7,分析M市易出現重度澇災的自然原因。
【解析】可從影響洪災的主要自然因素:地形、降水特征、來水(匯水)特征、排泄能力等方面分析M市易出現重度澇災的自然原因。由圖7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國浙江省東部沿海,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降水量大,多暴雨,來水量大,受南部山區(qū)洪水和河流上游匯水的共同影響;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頂托,排水不暢;夏秋季節(jié)還容易受到臺風帶來強降雨的影響。
【參考答案】M市地處平原,地勢低平,受南部山區(qū)洪水和河流上游匯水的共同影響;(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頂托,排水不暢;(4分)處于臺風過境或登陸區(qū),臺風常帶來強降雨。(3分)
44.(10分)環(huán)境保護
貴州省某喀斯特山區(qū)石漠化嚴重。農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種玉米。當地農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發(fā)大水,土全被沖走了,玉米也被沖走了。石頭越來越多,最后連玉米也無法種了,生活越來越困難。
簡述為改善環(huán)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當地政府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解析】喀斯特地貌分布區(qū),因土層薄、地形崎嶇、降水多,加之隨著人口增加,過渡樵采、過渡農墾、過度放牧等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現象嚴重。試題要求從“改善環(huán)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當地政府”的角度簡述具體措施,也就是考生要站在當地政府的角度,并結合當地的具體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蓮谋Wo和恢復植被、調整產業(yè)結構、控制人口數量、采取經濟補貼、宣傳教育、客土移植等方面作答。
【參考答案】嚴格管理,恢復自然植被:將農業(yè)生產活動限制在適宜的地方,不適宜的地方實行嚴格保護措施,避免人類活動擾亂土層,逐步恢復自然植被。
產業(yè)結構調整:引導農民調整產業(yè)結構,如選擇免耕的農作物,改牲畜放養(yǎng)為圈養(yǎng)等,以避免農業(yè)活動過多擾動山地很薄的土壤層。
合理規(guī)劃,控制人口數量:按環(huán)境承載力規(guī)劃人口,將超過環(huán)境承載能力的人口轉移到較適宜的地區(qū)。
采取經濟補貼:給農民適當經濟補貼(包括糧食、商品能源等),解決農民的生活用糧、用柴等問題,幫助農民開辟新的生計(手工業(yè)、第三產業(yè)等),或以經濟手段鼓勵農民主動保護和恢復植被。
加大環(huán)境保護宣傳力度:通過實際情況的對比,使農民認識到保護山坡、石間土層的重要性,提高農民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吸引社會力量:以優(yōu)惠政策鼓勵個人和企業(yè)參與到當地環(huán)境保護和治理當中。
客土移植:將土壤豐富地區(qū)的土壤轉移至該地區(qū)。
(每答出1項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但本題滿分不得超過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