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一到辭舊迎新的節(jié)日,仿佛就該是總結(jié)和計劃的時候了。
計劃總是美好,總結(jié)老有遺憾。把年末的總結(jié)跟年初的計劃一比,滿意的人大抵不多。沒辦法,只好把希望推給來年。有的學生,十七八遍地發(fā)誓“把紅寶書上的單詞背完”,以至于有個笑話說:除了Yes、No和OK,我國廣大學生記得最熟的單詞就是abandon了。
要說是發(fā)生了特別重大的變故,以至于計劃總不能如愿?也談不上。大部分的人事后都是一臉迷茫:“也不知道怎么的?!庇袝r,他們給這件事貼一個標簽:“懶”、“缺乏時間管理”、“執(zhí)行力不夠”,好像也就不必再怎么深究下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結(jié)果,跟他們制定計劃之初的興奮,有著因果的聯(lián)系。比如,現(xiàn)在我們又有了新的志愿:“來年一定洗心革面!”可一年前,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態(tài)?——這開頭如果沒什么差別,那么很可能,后續(xù)的狀態(tài)在一年后還會周而復始地重演。
因為接觸過太多這樣的循環(huán),我甚至形成一個條件反射,一旦聽到別人高談闊論地講他接下來的宏愿,越是逸興橫飛,越有一種前景不明的擔憂。在我看來,談論未來是尤其需要慎重的一件事。就現(xiàn)在的時間點來看,未來——再怎么可靠的計劃——畢竟只是尚未搭建的一張藍圖,幻影而已。面對幻影血脈賁張,是該好好反思的。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看書。誰都知道,看書是件好事,能學很多東西。這家媒體,那個榜單,全世界到年底都在推薦書單:不容錯過的十本書、年度好書,通統(tǒng)塞到購物車里,惟恐不全??吹娇爝f把滿滿一箱書送上門時,感覺躊躇滿志:“哇塞!看完這么多書,我該多厲害啊!”結(jié)果幾個月以后,一多半的書都沒有拆封。
說起來,倒也挺理直氣壯。甲說:“哪有看書的時間???”
乙倒是做了時間上的規(guī)劃,每晚入睡前看半個鐘頭?!皢栴}是選哪本書呢?”乙想。這本很好,那本也不錯。每回光選書就猶豫20分鐘。干脆,同時拿3本書看好了。于是翻翻這本,放下,又拿起那本。都挺好,但已經(jīng)困了——算了,先睡覺。
丙沒有選擇焦慮的問題。他就挑了一本書,放在包里,打算坐地鐵的時候看。但地鐵上太擠了,認真的書根本看不進去。手機上不費腦子的玄幻小說倒讀了不少。
丁呢,丁說:“我也說不清原因,反正沒看?,F(xiàn)在大家不都這樣嗎,呵呵?!?/p>
買書的體驗永遠是最妙的?!百I書”就相當于做了一個計劃,在腦子里掃過一遍,我們仿佛就提前享受到全部讀完后的興奮感。哪怕還沒拆封,已經(jīng)感覺自己快要“看完”了。于是問題來了:一個自以為快要暴富的人,怎么還能甘心一分一厘地存錢?
這就是我們?nèi)狈δ托淖畲蟮脑?。讀得不順的時候,會想“到這里就卡住了,還有那么多本沒看,怎么辦?”讀得順了,也會想“高興什么呢?還有那么多本沒看!”順與不順,帶來的都是深深的缺失感。做計劃的一瞬間,透支了后面的大部分熱情。
計劃中的未來太美好,以至于與現(xiàn)實一比,就會形成太鮮明的反差。
所以計劃做得大了,難免會對現(xiàn)實產(chǎn)生怨恨。背單詞的學生好容易看完一頁,一掂量,還有那么厚一大本呢!干脆,今天背10頁吧?這可不是好兆頭:總感覺計劃得不夠,忍不住給自己加碼再加碼,罔顧現(xiàn)實條件,最后的打擊自然會加倍而來。越感覺不足,越忍不住寄予未來更高的期望,越寄予期望,又越容易感覺不足。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如此說來,要想多看幾本書,不如看一本買一本——按照袁枚的理論,干脆不用買,用借——計劃一點點,再做一點點,這是穩(wěn)健的態(tài)度。小步小步地走,看起來很慢,也興奮不起來,倒說不定能走更遠。一年伊始,每一個有大計劃、興奮不已、并希望“今年可以不一樣”的人,都應該實實在在地想一想:哪里可以和從前不一樣呢?僅僅只抱著萬象更新的興奮感,以及“今年不一樣”的想法,恐怕跟去年相比還是一模一樣的。
去他在新店山上的家里做客。晚飯后,我倆沿著山路散步。他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做義工的快樂,勸我搬去臺灣和他做鄰居,加入他的義工隊伍。他還說等女兒大了,準備再次歸零,從目前的大豪宅搬去小房子,過一種簡樸的生活。我想起十余年前的第一次聊天,惟純兄一直在實踐著“歸零哲學”。他的人生是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