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文
編者按:大國關系是國際局勢的風向標,是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核心問題。當前中英、中日、中美關系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核心、焦點。面對波云詭譎的國際形勢,中國應如何應對至關重要的大國關系,才能在崛起的進程中把握時代的機遇,化解危機,完成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本刊特約專家對英國對華外交政策的考量及中英關系走向,當前中日之間的問題及中日關系研究的重點,中美關系緣何跌宕起伏、未來走向如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在此奉上,供讀者參考借鑒。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其間,習主席受到英國王室、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超高規(guī)格接待,雙方達成一系列合作協(xié)議,發(fā)表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聯(lián)合宣言,標志著中英關系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就英國方面而言,積極推進中英關系全面發(fā)展是卡梅倫政府推動英國外交適應當今“網(wǎng)絡化世界(networked world)”的重要實踐。展望未來,中英“全球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對于未來國際關系走向具有示范意義,值得進行深入解讀。
戰(zhàn)后英國外交理念的三波變化
歷史上,英國在處理對外關系時從不諱言以國家利益為核心。19世紀英國首相帕默斯頓的“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盟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至今仍是國際關系方面最廣為人知的名言。從1814年擊敗最大的挑戰(zhàn)者法國到二戰(zhàn)后英帝國土崩瓦解,英國在一百多年間充當“世界霸主”。令人驚訝的是,盡管在此期間英國幾乎介入了世界上所有的國際沖突,但到謝幕的時候卻居然沒有留下一個“死敵”。這是因為,作為霸主的英國一直奉行“均勢政策”,以“光榮孤立”的姿態(tài)凌駕于相互傾軋的列強之上,結盟時從不“感情用事”,沖突結束會立即與曾經(jīng)的敵對國家在理性的基礎上重建關系,避免雙方因仇恨而留下死結,因為那樣不符合英國的長遠利益。這種理性務實的外交傳統(tǒng),對戰(zhàn)后英國外交理念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zhàn)結束后,英國的外交理念經(jīng)過了三波變化。第一波是戰(zhàn)后初期,丘吉爾提出“三環(huán)外交”的構想,主張利用英國與美國、英聯(lián)邦和聯(lián)合起來的歐洲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特殊關系”,充當三者之間的紐帶,試圖以此在國力衰弱的情況下維持英國的大國地位,這似乎是當時讓英國人至少在臆想中“仍然握有開啟未來安全與幸福的鑰匙”的唯一辦法。[1]但是,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徹底粉碎了英國人的幻想[2]。1961年9月,對美國失望至極的英國政府正式申請加入歐共體。幾經(jīng)波折,1973年1月1日英國成為歐共體成員國。
戰(zhàn)后英國外交理念的第二波變化過程發(fā)生在1979年底撒切爾夫人上臺到2007年布萊爾下臺期間。在這個階段,英國重拾“英美特殊關系”的說法,又想借美國之威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大國作用”。1979年到1997年保守黨執(zhí)政期間,英國與歐共體國家的關系越搞越糟,在歐洲社會條款、申根協(xié)定、歐元區(qū)等問題上都選擇了說不。結果,在新自由主義理念的基礎上,英國和美國走得越來越近。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爆發(fā)戰(zhàn)爭,美國對英國在自己的“后院”動武表示“中立”,算是給足了盟友面子。也許是受此鼓舞,1997年布萊爾上臺后進一步提高了鼓吹“英美特殊關系”的調(diào)門,宣稱英國“要全方位地深化與美國的關系,我們是美國和歐洲之間的橋梁,那么我們就要利用這種位置。如果英國和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合作,那英國就什么都能做到?!盵3]不難看出,布萊爾的外交理念其實又倒回到了“三環(huán)外交”的模式。這種理念的結果是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英國接連卷入美國主導的在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進行的戰(zhàn)爭。其中,英國遭受批評最多的是2003年與美國組成聯(lián)軍入侵伊拉克。當時英美兩國的借口是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持有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威脅到地區(qū)和世界安全,到戰(zhàn)爭結束時卻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2015年10月,布萊爾在接受美國CNN專訪時,首次為12年前的伊拉克戰(zhàn)爭道歉,承認那場戰(zhàn)爭是目前“伊斯蘭國崛起”和中東亂局的原因之一。
戰(zhàn)后英國外交的第三波變化發(fā)生在布萊爾下臺之后。當時,英國社會各界和工黨內(nèi)部對布萊爾緊跟美國亦步亦趨的做法普遍不滿。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大衛(wèi)·米利班德表示:“我不確定英國作為橋梁的地位是不是對的。它集中體現(xiàn)了我們與歐洲的矛盾關系,表明英國把歐盟視為一種雙邊關系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身在其中的機構。但是,隨著印度、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崛起,這一概念就肯定是不恰當?shù)牧?。我更愿意把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描述為一個‘全球中心(global hub)’。”[4]這就挑明了英國要在外交上與美國“脫鉤”的意思。當時的在野黨領袖卡梅倫也曾批評布萊爾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對外動武方面持謹慎態(tài)度。2010年,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上臺執(zhí)政。為與工黨外交政策保持距離,卡梅倫強調(diào)要通過適應世界的變化更好地實現(xiàn)英國的國家利益,“擔任英國首相六個月期間,我看到的是英國處在所有重要全球性對話的中心,所以我不同意關于英國衰落的說法,我堅定地相信這個開放、網(wǎng)絡化的世界加強了英國的力量,但是世界上如此巨大的變化意味著英國要去適應”[5]。
卡梅倫政府外交框架里的中國
事實證明,卡梅倫領導的聯(lián)合政府適應“網(wǎng)絡化世界”的過程并不順利。上臺執(zhí)政之后,卡梅倫的外交政策充滿矛盾。他宣稱自己是“自由的保守主義者”。在對外關系方面,“自由”的意思是英國應該積極“介入”世界事務,推廣“人權”和“民主”價值觀;而“保守主義者”則意味著英國在參與國際事務時應該更加謹慎和現(xiàn)實。聯(lián)合政府上臺之初,“自由”的方面占了上風。2011年3月,英國參與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空襲行動;2012年5月,卡梅倫不顧中方抗議正式會見達賴;2013年,聯(lián)合政府要求對敘利亞實施軍事打擊,但被英國國會以不符合國家利益為由拒絕。
在中英關系方面,英國聯(lián)合政府的態(tài)度總體上還是理性務實的??穫愐娺_賴后很快認識到中國在西藏問題上的堅定立場,隨即主動進行了不少促使兩國關系回暖的嘗試。2013年12月2日至4日,卡梅倫率領英國史上最大的貿(mào)易代表團訪華,中英關系重回正軌。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英時,兩國政府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宣布2015年為“中英文化交流年”,中英關系進入快車道。2015年3月初,威廉王子帶著英國女王寫給習近平主席的親筆邀請信訪華。當月,英國成為首個宣布申請加入由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投行的西方國家。
2015年5月英國議會選舉中,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獲得半數(shù)以上席位,得以單獨執(zhí)政。擺脫自由民主黨的掣肘后,卡梅倫在對外關系方面明顯更加務實,對發(fā)展中英關系表現(xiàn)得特別積極。2015年9月,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訪華期間,為英國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發(fā)出明確信號,對中國對外開放戰(zhàn)略的這一重大構想做出積極回應。據(jù)報道,此次習近平主席訪英前,卡梅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xiàn)在中英關系進入一個非常好的階段,可以說是‘黃金時代’”。[6]
在外交理念層面上,第二任期的卡梅倫更加強調(diào)外交對于國內(nèi)經(jīng)濟增長的價值。在保守黨2015年年會上,卡梅倫說道,“現(xiàn)在的國際競賽是面向未來財富與就業(yè)崗位的競賽”,“我們國外的朋友和競爭對手看到的英國是一個把自己的房子歸置得井井有條的崛起的國家。他們看到是一個相信自己的國家。但是,我們國家的復蘇仍在進行當中。它是脆弱的,如果出現(xiàn)決策錯誤,形勢可能很容易就會被逆轉?!盵7]
對英國來說,搭上高速發(fā)展的中國經(jīng)濟這班車非常重要。第一,中英貿(mào)易關系提升的空間很大。根據(jù)英國上院聽證會記錄引用的數(shù)據(jù),近十年來,英國在對華出口方面明顯落后于德國和法國。2003年,英國對華出口額為27.86億歐元,同期德國為182.64億歐元,法國為46.97億歐元;2012年,英國對華出口額為119.81億歐元,同期德國為665.48億歐元,法國151.34億歐元。[8]英國在對華出口方面與德法的差距縮小,未來提升空間很大。第二,英國將加強雙方金融合作視為中英關系的重點領域。據(jù)英格蘭銀行預測,此后10年,中國對外投資的比重將從目前占全球GDP的5%增加到30%。目前,美國和歐盟國家尚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對英國來說,與中國這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國家搞好關系無疑是維持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所必須的。第三,英國對中國投資充滿期待。2004年,中國在英投資存量為1億美元,到2014年增加到400億美元,英國已經(jīng)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國。據(jù)估計,到2025年,中國對英國的投資可望達到1050億英鎊。[9]
卡梅倫政府積極推進中英關系發(fā)展,當然不僅是出于經(jīng)濟考慮。英國著名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專家指出,面對國內(nèi)緊縮和國際秩序不確定性增強的現(xiàn)實,英國這樣的中等強國確定對外政策屬性時將會越來越困難。[10]對卡梅倫政府而言,擺脫戰(zhàn)后英國在“歐洲主義”與“大西洋主義”之間搖擺的局面已經(jīng)不可避免。一方面,2017年英國將要舉行是否退出歐盟的全民公投。無論結果如何,英國在歐洲進一步邊緣化幾乎已成定局。卡梅倫談到退歐公投時承認,英國人島國性格中的“獨立、豪爽和捍衛(wèi)主權的熱情”使其對歐盟目前在歐元區(qū)、競爭力和民主赤字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感不安,舉行脫歐公投的目的是要推進歐盟做出改變。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jù)表明英國的訴求已經(jīng)得到歐盟方面的重視。另一方面,在布萊爾時代之后,英國已經(jīng)不可能再指望“英美特殊關系”來發(fā)揮“大國作用”。在這個“網(wǎng)絡化的世界”,只有采取更加獨立和開放的外交政策,才能發(fā)揮一個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中等強國應有的國際作用。而這也正是卡梅倫近來反復強調(diào)的:“英國的特性不僅在于它的獨立,而更在于它的開放。我們永遠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面向世界的國家。”[11]在英國這種新的外交框架中,中國無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黃金時代”中英關系的三大看點
此次習主席訪英的最大收獲是將中英關系從“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升級為“面向21世紀的全球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如果說前者是國與國之間最高規(guī)格關系的話,那么后者則更加強調(diào)這種關系的全球性和長期性,而這也正是“黃金時代”中英關系的主要內(nèi)涵。
10月21日,習主席在倫敦城市長晚宴講演中全面闡述中國發(fā)展“黃金時代”中英關系的四項原則:第一,堅持長遠和戰(zhàn)略眼光,增強政治互信,不因意識形態(tài)差異或一時一事上的分歧影響兩國關系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第二,堅持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視彼此發(fā)展為自身機遇,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jīng)濟和促進世界文明多樣化;第三,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實現(xiàn)雙贏、多贏、共贏的目標;第四,堅持開拓進取的精神,在國際合作中敢為人先,引領世界發(fā)展和改革潮流。[12]正是在這些原則基礎上,強調(diào)在處理對外關系時保持獨立性和開放性英國才能與改革開放中的中國真正建起“面向21世紀的全球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展望未來,這個升級版中英關系主要有三大看點。
第一,中英兩國將不斷拓展經(jīng)濟合作的內(nèi)容與形式。在經(jīng)貿(mào)關系不斷發(fā)展的同時,雙方有望率先在“國際產(chǎn)能合作”、“第三方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使中英關系成為“升級版”中國對外經(jīng)濟合作的典范。習主席訪英期間,中英簽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協(xié)議。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主導的中方聯(lián)合體和法電集團合作,共同出資在欣克利角C核電站建設兩臺歐洲壓水式核電機組,中法雙方分別占該核電站項目股份的33.5%和66.5%。此項目不僅有利于改善英國能源供給,而且可望使中法投資者長期獲益,實現(xiàn)國際合作中的多贏。
第二,中英關系引領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發(fā)展。2014年習主席訪歐期間,提出了建構中歐和平、增長、改革和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的戰(zhàn)略構想。此次訪英期間取得的成就,正是落實這種構想過程中的最新進展,將對未來中歐關系整體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中英《聯(lián)合宣言》重申,雙方支持盡早完成一份全面的中歐投資協(xié)定,呼吁早日開展中歐自貿(mào)區(qū)聯(lián)合可行性研究,對推進中歐關系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中英關系已經(jīng)超越雙邊范疇,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和全球影響。習近平主席訪英期間指出,在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中國和英國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國際上負責任的大國,共同肩負著促進世界和平、繁榮、穩(wěn)定的重任,未來合作空間廣闊。近年來,英國政府多次表示中國的發(fā)展是機遇而非挑戰(zhàn)。經(jīng)濟上,中英雙方對推進國際貿(mào)易自由化持積極態(tài)度。英方頂住美國的壓力,積極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承諾將積極研究同中方加強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顯示了支持中國發(fā)揮更大國際作用的積極性。在全球治理中加強合作,有望成為中英關系未來發(fā)展過程中的新亮點。同時,中英在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上長期保持良好溝通,在有效應對西非埃博拉疫情,解決伊朗核、南蘇丹等問題等方面都保持了積極的合作關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10月21日,習主席在倫敦城市長晚宴講話中指出,“中國的發(fā)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必將回饋國際大家庭”,承諾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逐步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責任,努力為促進世界經(jīng)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倡導國際社會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3]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與世界各國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合作關系。在這方面,“面向21世紀的中英全球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建立無疑是一個重要進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徐海娜)
[1] Winston Churchill, ‘Speech at a Conservative Mass Meeting, Llandudno, 9 October 1948’, 轉引自Michael Harvey,Perspectives on the UK’s Place in the World,https://www.chathamhouse.org/sites/files/chathamhouse/public/Research/Europe/1211pp_harvey.pdf.
[2] 1956年10月,英法兩國因埃及納賽爾政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入侵埃及,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責令兩國立即?;穑率褂宰钋璧姆绞酵顺鲋袞|,標志著英帝國時代的徹底終結。
[3] Tony Blair, ‘Speech at the Lord Mayor’s Banquet’, 10 November 1997, http://tna.europarchive.org/20050302152644/http://www.strategy-unit.gov.uk/output/Page1070.asp.
[4] David Miliband, ‘Speech at the FCO Leadership Conference’, Queen Elizabeth II Conference Centre, London, 4 March 2008, http://www.fco.gov.uk/en/news/latest-news/?view=Speech&id=4616832.
[5] Cameron, ‘Speech to the Lord Mayor’s Banquet’, 2010.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speech-to-lord-mayors-banquet.
[6] 卡梅倫:此訪開啟中英關系“黃金時代”,http://news.sina.com.cn/c/sz/2015-10-18/doc-ifxivscc0155789.shtml.
[7] 卡梅倫在保守黨2015年年會上的講話,https://www.conservatives.com/manifesto.
[8] 2013年10月31日英國上院關于中英關系的辯論: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K and China,www.parliament.uk/briefing-papers/lln-2013-031.
[9] 未來十年中國將對英國基建投資1050億英鎊,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1028/150342440.shtml.
[10] Michael Harvey,Perspectives on the UK’s Place in the World,https://www.chathamhouse.org/sites/files/chathamhouse/public/Research/Europe/1211pp_harvey.pdf
[11] 卡梅倫在保守黨2015年年會上的講話,https://www.conservatives.com/manifesto.
[12] 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演講(全文), http://news.sohu.com/20151022/n423900216.shtml.
[13] 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演講(全文), http://news.sohu.com/20151022/n4239002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