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園先圣
梁漱溟,有“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之稱。而他平日的行為方式,個性品格,不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能夠“若無其事”的從容和達觀態(tài)度,同樣讓人津津樂道。
1940年5月初的一天,重慶遭遇日寇轟炸,正在重慶的梁漱溟趕上了??找u警報響起之后,大家爭先恐后地跑向防空洞。此時的梁先生,平靜地把一張?zhí)偃σ伟岬綄W(xué)校的操場上,然后若無其事地繼續(xù)閱讀,仿佛一切如常。當(dāng)其他人躲警報回來,發(fā)現(xiàn)操場上戴著一副無邊框眼鏡,身穿長袍馬褂的梁先生,手拿一本書正在認真閱讀,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這件事當(dāng)時在重慶以至全國都引起極大的轟動,大家從梁漱溟的行為中,不僅僅看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氣節(jié),更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對于自己的淡定,他說:“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來世開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度诵呐c人生》等三本書要寫成,我乃可以死得;現(xiàn)在則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國大局以至建國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轍,那是不可想象的,萬不會有的事!”
國家還有那么重要的工作要他來完成,所以梁先生堅信自己不會有事,所以,即便是日本飛機轟炸,上天也會保佑他。對于這樣的自信,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