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鋼
很多人在問“為什么創(chuàng)新成為熱門詞匯?”最扼要的回答是“因為老路走不通了”。
在“工業(yè)4.0”、制造業(yè)2025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企業(yè)應如何應對當前的形勢變化呢?也許“4-5-1陣型”對企業(yè)有所幫助。
4:擁抱“工業(yè)4.0”的新格局
“工業(yè)4.0”是什么?是推進工業(y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具體地說,是包括互聯網、電腦技術和軟件、信息和自動化技術在內的虛擬資源,與物品、人的高度關聯。至今,“工業(yè)4.0”概念的提出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國內學術界和媒體還習慣將之定義為“概念”和“趨勢”,事實上,“工業(yè)4.0”正向我們走來,在某些領域——如倉儲成本最小化、產品和服務異質化,已初顯成效。在此關口,不能叱咤風云,就難免被淘汰出局。
5:互聯網和制造業(yè)的5大融合點
融合點一: 制造過程平臺化。也叫“分布式”,把自己的資源對外開放,同時利用別人的資源。本質是基于互聯網和現代交通網絡,由平臺主、小微主和其他平臺成員組成的一種協作關系。
融合點二: 制造產品智能化和服務化。“智能化”主要指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和機器人等的運用?!胺栈眲t是基于原有的產品,從滿足客戶需求、實現產品增值、提升核心競爭力等基本點出發(fā),使企業(yè)由提供產品的中心轉向提供“產品+服務”為核心。
融合點三: 實施互聯式合作。這類合作主要指眾籌、眾包、眾設、行業(yè)電子商務等方式。相對于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不僅具備更廣闊的開放性,而且往往可以獲得資金之外的技術、HR和渠道等資源。
融合點四: 互聯網營銷。不是簡單的上網,也不能止步于粉絲數量。至少要實現兩大基本目標,一是“有流量”,就是有內容,能留住粉絲;二是“有銷量”,就是有針對性地瞄準粉絲中的潛在客戶進行推廣,把粉絲量變成用戶量,再變成銷售量。
融合點五: 去中心化的組織形式。主要形式是“小團隊,大事業(yè)”,本質目標則是“以人為本,各方共贏”。
1:為制造業(yè)更換一種新思維
制造業(yè)的“老路”大概是這樣的:首先分析行業(yè)的宏觀需求、發(fā)現普遍剛需,然后定位市場、籌措資金、建設工廠,再擠進通常已經“一片鮮紅”的市場,還得拼廣告、拼關系、拼渠道,千辛萬苦賣掉產品,還未必如數回款。
“老路”在供不應求的市場里,尤其剛性需求尚未完全滿足時行得通。當下的問題是,剛需旺盛的行業(yè)少見,主流的狀況是市場變化頻繁、產品壽命周期縮短、用戶需求持續(xù)升級,能力弱的企業(yè)就無從應對,產品也難以提升。
那什么是制造業(yè)的“新思維”呢?至少包括以下內容:首先要改變觀察用戶的視角,從宏觀的角度轉向微觀角度,不僅懂得他們的功能性需求,也要和他們互動,把握更活躍、更多變的心理需求;其次要隨時根據用戶需求的改變迅速調整運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重新建立起競爭優(yōu)勢。當然,更適宜的策略是選擇用戶最關注或企業(yè)最擅長的某個或某幾個環(huán)節(jié)作為突破口。例如,提供功能更加巨大的產品、賦予不同的產品概念、展開更加走心的營銷。概括地說,就是“基于用戶關注的產品持續(xù)更新”。
變局當前,“4-5-1陣型”該是基本的應對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