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
熱愛科幻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選擇閱讀,有的人選擇創(chuàng)作,有的人加入科幻行業(yè)成為其中一員。但有一種科幻迷,可將人生活出科幻感,沉浸在科幻的愉悅與驚喜中。毫無疑問,鄧思淵就是這樣一位科幻迷。他在一家酷炫而嚴謹的公司,做著動作捕捉技術這樣一份前沿的工作。工程師這一身份帶給他的不僅是社會意義,還有科幻意義。
要知道,成為技術先鋒對一位科幻迷而言,是多么的榮幸!
阿 達:許多讀者對動作捕捉技術缺乏全面了解,你能給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嗎?
鄧思淵:動作捕捉技術最早應用于軍事領域,后來商用于影視制作和特效處理?,F(xiàn)在,動作捕捉的主流做法還是基于光學,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影花絮里看到的,演員穿著緊身衣,全身布滿馬克點,四周的攝像頭將馬克點捕捉下來進行人體動作還原。另外一個做法是基于慣性傳感器,這也是我們公司的核心技術——人穿戴多個傳感器節(jié)點,每個節(jié)點記錄下自己的速度和坐標,通過算法還原人體動作。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應用于影視制作、虛擬現(xiàn)實、醫(yī)療康復和運動分析等多個領域。
阿 達:相對于傳統(tǒng)的光學捕捉技術,慣性捕捉技術具有價格優(yōu)勢,這樣開發(fā),是基于明確的市場意圖嗎?
鄧思淵:傳統(tǒng)的動捕技術都是2B(面向專業(yè)用戶)模式,市場容量很小。慣性捕捉技術形成價格優(yōu)勢的主要原因是想走2C(面向廣大消費者)模式,讓普通人也能買得起,進一步拓展市場。
阿 達:動作捕捉會應用于虛擬現(xiàn)實的開發(fā),可虛擬現(xiàn)實是否等同于虛擬游戲?目前除了游戲,還有哪個領域最有可能實現(xiàn)市場層面的突破?
鄧思淵:虛擬游戲只是虛擬現(xiàn)實的一個領域,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VR① 應用領域可以是游戲、社交以及影視媒體,比方說VR電影或者VR現(xiàn)場演出。虛擬現(xiàn)實最早的市場還是在游戲方面,因為玩家較為愿意花錢來體驗新技術。除了游戲,可能在社交和主流媒體這兩個領域能夠有所突破,因為這兩個領域對技術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容易推廣。
阿 達:玩家操作鼠標和鍵盤非常省力,可以長時間進行游戲。但虛擬游戲必會讓玩家放棄這些設備,玩了一段時間后,身體會感到疲憊。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鄧思淵:我們目前正在處理這一問題。如何讓用戶更加輕松地去體驗虛擬現(xiàn)實,是目前VR交互方面的一大難點,現(xiàn)在還沒有特別成熟的方案。有一個方向是使用頭部跟蹤甚至眼球跟蹤來代替手的運動。這方面,F(xiàn)OVE② 開發(fā)的眼球追蹤VR頭盔算是先行者。
阿 達:虛擬游戲必然對場地有要求,對于這一點,在設計上有沒有特別的考量?
鄧思淵:事實上,目前與傳統(tǒng)游戲相對應的VR游戲,大多數是基于玩家坐著或者在一個小空間里運動來設計的。真正對場地有要求的VR游戲,會是一種類似主題公園的體驗。有興趣可以去了解The Void① 和Zero Latency②。
阿 達:你是什么時候喜歡上科幻文學的?你認為科幻對你的事業(yè)和人生起到了怎樣的影響?
鄧思淵:我大概是從小學時候開始看《科幻世界》的。我從小就喜歡未曾見識的知識和經驗,所以自然而然喜歡上了科幻文學。以前覺得科幻只是我人生的一個業(yè)余愛好,但當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上面時,就很自然地覺得既然我對這些很了解,那么不如自己也做些什么。于是自己也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同時也做了一份算是挺“科幻”的工作吧。(笑)
阿 達:你最喜歡的科幻作家和小說是什么?你認為科幻的美感主要體現(xiàn)在哪里?
鄧思淵:海因萊因和克拉克我都很喜歡。小說的話,我心目中地位最高的作品還是《2001:太空漫游》。我認為科幻的美感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母題:人與未知的相遇,會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驚喜與刺激。
阿 達:你認為科幻對未來技術起到了怎樣的影響?
鄧思淵:真正的技術先鋒幾乎都是科幻迷。我不認為科幻小說或者科幻小說家能夠真正“預言”哪些技術的產生,但是科幻文學里勇于探索的精神顯然激勵了科技精英們不斷地探索未來技術。可以肯定地說,正是想象力引領了科技創(chuàng)新。
阿 達:有朝一日,當動作捕捉技術越發(fā)成熟、VR設備趨于完善時,真會出現(xiàn)將虛擬世界作為主要生存世界,甚至虛擬世界取代現(xiàn)實世界的景象嗎?
鄧思淵:這的確是可能的。按照效用理論,人類的發(fā)展就是一個社會總效用以及個人效用增大的過程。虛擬現(xiàn)實能夠帶給人類的效用增長可能會遠遠大于其他任何技術的進步。一旦技術上實現(xiàn),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必然將更多地轉向虛擬世界,甚至出現(xiàn)類似《黑客帝國》那樣的腦后插管。在短期內,虛擬現(xiàn)實也會成為大眾的主要娛樂方式,就跟現(xiàn)在的手機一樣,大家都會用到它。
阿 達:現(xiàn)在市面上的智能眼鏡或頭顯是否屬于VR硬件之列?完整版的VR硬件包含哪些因素?這些產品距離完整版的VR硬件有多遠?
鄧思淵:屬于。但是完整版的VR硬件包含輸入和輸出,即交互和顯示?,F(xiàn)在市面上的頭顯一般只有顯示功能,缺乏交互的設備。目前最大的三家硬件開發(fā)商都有自己的交互方案,他們在出售的時候應該會是完整版的硬件。
阿 達:你提到“絕大多數人戴上頭顯后的第一個動作是找自己的手”,那么要達到完美的交互體驗,必須實現(xiàn)哪些技術?
鄧思淵:事實上,達到完美交互的技術都已存在,包括動作捕捉、手勢識別、空間定位等?,F(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將其整合起來。另外,要最終達成還要加上反饋等要素,比方說主動觸覺技術。
阿 達:技術是酷炫的,也是需要市場支撐的。你如何看待技術和市場的關系,如何用市場更好地去支持技術開發(fā)?
鄧思淵:真正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夠引領市場,而不是反過來。但是,現(xiàn)在國內迷信市場的公司太多,出現(xiàn)了太多復制國外技術的產品,這不是健康的創(chuàng)新。實際上,現(xiàn)在國內創(chuàng)業(yè)大環(huán)境很好,只要有核心技術,市場就會給予理想的回報。
阿 達:關于人工智能,你認為它最有可能以何種形態(tài)面世?你認為這項技術離人類還有多遠?實現(xiàn)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鄧思淵:其實,當下基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人工智能還遠沒有摸到它可能達到的天花板。從這個意義上講,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卻并不具備“真正”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在幾年內出現(xiàn)。同時,我又是奇點理論的信奉者。我認為完整的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會導致奇點到來,這對于人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實現(xiàn)的最大障礙,在于人類并沒有理解自己的智能從何而來。
阿 達:有一種說法是“科幻是年輕的藝術”,你認為“年輕”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鄧思淵:科幻需要新鮮的想法,年輕人自然更具備產出新想法的能力。從根本上講,沒有哪種藝術門類不是“年輕的藝術”。年輕是科幻的助力,現(xiàn)在在西方讀科幻的都是老人家了,而在中國都是年輕人。這一情況令所有科幻迷感到欣喜。
阿 達:感謝你接受采訪。
① 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xiàn)實。
② FOVE是一家日本科技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眼動追蹤型虛擬現(xiàn)實頭戴顯示器。
① The Void是位于美國猶他州的The Void公司制作的大型VR體驗項目。在VR畫面與真實場景相結合的空間內,體驗者如同身處另一個世界,體驗者不但可以自由行走,還可以與場景進行多種互動。
② Zero Latency是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科技公司開發(fā)的大型VR體驗項目,其游戲體驗與The Void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