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
初夏的一天上午,我教四歲多的兒子誦讀左思《詠史》的前四句:“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边@四句不難解,只是白描一幅場景。不過接下來那幾句我沒教他讀:“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藉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p>
整首詩的意思恐怕要等兒子再長一些年歲,才能讀懂。而詩人左思代表寒門子弟所感嘆的社會不公平,更需要兒子有起碼的人生閱歷后,方得深刻體會。
說到這首詩,引起我對大學(xué)時一件糗事的回憶。大學(xué)時我不是個好學(xué)生,多數(shù)時候沒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放在心上。那一堂課老師點到了我的名字,要我背誦左思的《詠史》。我一腦子漿糊,站起來后正準備招供沒有預(yù)習(xí)。前面一位善良的女生看到我窘境,不動聲色地將《文選》課本翻到《詠史》,然后將書本豎立在課桌上。當(dāng)時我的視力奇好,好幾尺遠竟然看得很清楚,于是很順暢地“背”了出來?,F(xiàn)在想想,我那場戲演得太過了,至少在“背”的過程中應(yīng)該打幾次磕巴。
因為那次“作弊”,我便對這首詩印象深刻,牢牢地印在腦海里。當(dāng)然,真正理解左思寫這首詩的時代大背景,那得多年后,因為對歷史感興趣,了解到晉代的門閥制度,了解到寒門子弟和士族子弟的人生競爭極不公平。
左思的《詠史》之嘆,嘆的是寒門子弟輸在起跑線上。
“金張藉舊業(yè),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用了三個典故。“金”指的是漢武帝重臣金日磾,他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親死后流落在內(nèi)地放牧,因緣際會得到了漢武帝的寵信。他家自漢武帝到漢平帝,七代為內(nèi)侍?!皬垺敝笟v史上有名的酷吏張湯,他雖然因執(zhí)法嚴酷遭怨,后被迫自殺。但因為官清廉官府抄家時發(fā)現(xiàn)家境貧困,漢武帝大為感動,重用他的兒子張安世,張安世后被封為富平侯,后代中有十余人為侍中、中常侍。
這兩句是說金張兩家的子弟憑借祖先的世業(yè),七代做漢朝的貴官。而馮公即馮唐,王勃《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他是漢文帝時的人,才能出眾,但出身寒微,無人提攜,年老了還做中郎署長的小官。
從漢代開始,朝廷到郡縣的權(quán)力由各個大家族把持,所謂的“察舉制”也淪為豪門士族相互提攜子弟的工具,寒門子弟很難得到薦舉。到了晉代,更是變本加厲,豪門士族連皇室都未必看得起。年輕人不但要拼爹,而且要拼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以左思家族為例,他出身于寒門。但在左思誕生后,家境已有很大的改變。左思的父親左熹,字彥雍,起于小吏,后擔(dān)任西晉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左思還有一位好妹妹左棻,少女時就以文才聞名天下,盡管和他哥哥左思一樣,長得比較難看,但晉武帝后宮不缺美女,而才女稀罕,就把左才女選入宮中,后封為貴嬪。
老爸是太守,妹妹是皇帝的妃子,左思應(yīng)該算作不折不扣的貴公子。可在看重門第的晉代,他們老左家只能是暴發(fā)戶,依然進不了上流社會,被士族輕視,哪怕你左思再有文才。
這樣士族寒門壁壘森嚴的社會造成了流動幾乎停滯,如左思詩中所言“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這樣的王朝是沒有希望的,胡人打來了,就讓紈绔子弟們?nèi)ケPl(wèi)國家吧,寒門子弟誰愿意為這個王朝賣命呢?首都被攻占,各大士族倉皇南渡是合理的結(jié)局。
寒門子弟輸在起跑線上,在中國歷史上并不是漢晉才有的現(xiàn)象。即使到了今天,城鄉(xiāng)之間、不同地區(qū)之間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資源是不一樣的,戶口在北京的孩子,比戶口在湖南、四川、山東等省區(qū)的孩子更容易考上大學(xué)。即使窮地方的寒門子弟千辛萬苦考上了不錯的大學(xué),畢業(yè)找工作時,也無法和富貴人家的孩子相比。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800年前的左思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