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電視機
最近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一部名為《功夫之怒》(Kung Fury)的短片,這部通過網(wǎng)絡眾籌的六十幾萬美元拍攝完成的電影雖然只有區(qū)區(qū)30多分鐘,但與那些片長接近兩個小時的臭長型商業(yè)大片不同,許多網(wǎng)友反映這部劇情糟爛、人物空洞、牽強附會的《功夫之怒》“實在是太短了”,如果能拍攝成長片的話,他們一定會把自己的錢包和銀行卡丟給主創(chuàng)人員。那么我們的問題來了,為何在故事層面硬傷頗多的《功夫之怒》,會比那些大片廠的主流商業(yè)片得到更多正面的評價呢?難道說全世界的電影觀眾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不同制作規(guī)模的電影作品的么?其實不然。
《功夫之怒》的視聽風格,沿襲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錄像帶文化,主創(chuàng)故意調制了一個色彩偏差嚴重,時而有“雪花”在畫面上閃現(xiàn)的影像世界,加上電影中大量堆砌的流行音樂、電子游戲、復古道具、人物造型和獨有的動作格斗場面,讓全球的“70后、80后”影迷宛若回到了那個浮夸的情懷年代,有了情懷這個砝碼,再經(jīng)不起推敲的劇情也會被導演“滿滿的誠意”沖得煙消云散,再加上這種“低成本、高概念”的制作模式和主創(chuàng)略帶傳奇式的個人經(jīng)歷,《功夫之怒》自然就能收獲到意料之中的鮮花和掌聲。
不過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功夫之怒》做一個事后的加冕,而是試圖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類型電影雖然免不了模式化和套路化,那為何歷經(jīng)百年多的發(fā)展,人們依然會對這種千篇一律的東西趨之若鶩。對于類型電影來講,到底是故事起了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奇觀性的場面重要?那么《功夫之怒》的火爆,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打壓下目前居于主流話語地位的“故事決定論”。這種論調認為,類型片的成功要義在于劇本的經(jīng)營和打磨,好萊塢商業(yè)大片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地位,便是因為他們的劇本高人一籌,每個人物都有性格弧線來反映他的成長和變化,每個行為都有內在和外在的動機,每次高潮的“最后一分鐘營救”都能同時化解世界、家庭和個人的災難,等等。誠然,這是一條正確的結論。不過在當下熱錢涌動的中國,隨著不少冠以“好萊塢金牌編劇”名號的相關出版物的作者來中國走穴開課不斷灌輸,這種觀念被抬升到了一種不應該有的地位。我傾向于認為,正是因為許多電影創(chuàng)作者在美學造詣上的天分匱乏,導致了他們把“故事”當成了挽救自己事業(yè)的救命稻草。
言歸正傳,《功夫之怒》這類電影,與影迷群體之間享有強大號召力的B級片、邪典片有著同樣的基因,甚至可以說我們中國影迷熱衷觀看的香港老電影,也與之同宗同源。這些電影的主創(chuàng)們非常自覺,他們知道自己在制作的水準精良程度上并不能與流水線作業(yè)的大片廠作品抗衡,但依然可以通過詭奇的創(chuàng)意來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獨門尖貨”。在此,我們可以回想下上述那些電影的過人之處:你有男僵尸,我就有女僵尸、動物僵尸、機械僵尸,甚至壽司都能變成僵尸;你的車技一流,我就比你開更快更猛,我給你開坦克,我給你開到天上去;你的刀法天下第一,我就飛鏢百發(fā)百中,內功殺人千里之外,或者一個黑屏對手全部倒下;你抗日殺鬼子用刀用槍,我就能徒手撕了……觀眾還沒反應過來這些過火癲狂的情節(jié)設計時,他們就已經(jīng)進入了自我癲狂的興奮狀態(tài)。用不完的體力,打不完的子彈,刷不完的野怪,泡不完的妹子,比不完的高手,或許只有當觀眾看到這些“誠意之作”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決定類型電影品質的永遠是豐富的創(chuàng)意,而不是豐富的預算?!豆Ψ蛑泛瓦@些電影一樣,就是把一些類型當中的奇觀元素放大放大再放大,一刀把人劈成兩半的紅衣忍者,從高樓跳下開槍打開車門,用滑板翹飛警車后用槍掃射,與機器人在外太空決戰(zhàn),騎著恐龍扛著機關槍大戰(zhàn)戴著面具的納粹,而且絕世高手反派居然是騎著納粹神雕的希特勒?!看到這些描述,你覺得故事如何真的重要么?類型電影的目的就是制造高于現(xiàn)實的奇觀,每種類型電影的奇觀元素決定了他們的特質,而這些奇觀元素的精良程度和創(chuàng)意程度也決定了這部類型片的優(yōu)劣程度,如果說好萊塢商業(yè)大片們是用海量的技術和金錢把一個60分的奇觀概念做到90分的精良度的話,那么《功夫之怒》和那些引人入勝的B級片、香港功夫片則是在擁有60分制作水準的前提下拼了命地用90-100分的創(chuàng)意來博出位,而在這兩種創(chuàng)作指導原則中,故事其實只需保證自己能夠連貫地串接起每一場奇觀就完成任務了。
總之,故事高于場面奇觀的類型片創(chuàng)作定論,并非是一句萬試萬靈的定律,在更多時候,我們寧可去擁抱一顆藏在女人褲襠里的手榴彈,也不會去關注一名抗戰(zhàn)國軍士兵的性格塑造?;蛟S有人還會問,為什么國產電影現(xiàn)在可以憑資金實力聘請國外的攝影師和特效團隊,但仍然無法出來令人滿意的類型電影呢?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同樣可以從《功夫之怒》中找到答案,這部影片的總體畫質是粗糙的,因為它預設了模擬錄像帶時代的前提,而粗糙的畫質可以很好地掩蓋拙劣的特效痕跡,在這里,缺點(畫質)成了優(yōu)點,而這個缺點又能讓別的缺點(特效)變得不那么像是缺點,而且在強大的道具、人物和情節(jié)創(chuàng)意面前,觀眾就只關注優(yōu)點了。反觀國內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除了說幾句“電影要有人心”之類的話,賣弄點青春回憶的小感傷,講幾個早已被人聽爛的黃段子,他們真的能拿出什么樣能夠讓觀眾動心的創(chuàng)意,或者說,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