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囧
在許多人口密集的亞洲城市,高層高密度住宅仍舊是需求量最大的建筑。一方面拔高了容積率,一方面也要保證居住空間的舒適,這種建筑才能稱得上“人性化”。在距離新加坡市中心二十分鐘車程的一個住宅區(qū),就有一棟很特別的建筑項目——天空住宅(Sky Habitat,又稱晴宇)。
這棟建筑位于濱海灣金沙酒店的后面,由設計師摩西·薩夫迪操刀完成。整棟建筑分為兩個38層高的主體結構,共包括509個單位。兩棟建筑改變了從前傳統(tǒng)的建筑樣式,創(chuàng)造了三維立體外形,幾何的外部模型以及動態(tài)的梯形結構,搭配開放式花園,令每戶均有私人陽臺。略為錯開的空間,中間架起三層高空步道,聯(lián)系著兩座建筑物,較低的兩座天橋上布置了景觀化的人行通道,甚至上面還種有當?shù)氐囊恍┲仓辍6挥谧铐敹说牟降绖t開發(fā)了一個無邊際泳池,一側是步道兼陽傘區(qū)域,方便住戶飽覽整座城市的風光。
將別墅獨有元素融入到高樓,是建筑物的一大設計獨特之處。不同坐向方位的視野,不僅令住戶擁有良好的視野,從外觀看也賞心悅目:兩棟建筑都有一個斜坡結構,上窄下寬的設計看上去更加穩(wěn)定。這種設計在辦公樓中比較常見,不過鮮有用于住宅建筑上——在犧牲一部分建筑面積的基礎上,設計師更多參考了梯田和山坡的結構特征,營造出更親近自然的設計風格。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中上層的綠化問題往往很容易被忽略。建筑物的三條天橋步道都有植物的安身之所,盡可能模擬出大自然的感覺。而外墻上的偏移陽臺如果種上盆景的話,也能容納下更多、更大的綠植設計。摩西·薩夫迪在進行房屋單元設計時,也動用了新思路。他為每一套房都開辟了交叉通風口,令自然風能更順利地經(jīng)過,降低高層建筑形成的高溫,而兩棟建筑主體錯開的站位,也間接給微風的流通提供了幫助。
和常規(guī)的建筑方案一樣,在整棟建筑的最底下也設計了一系列的公共設施,譬如郁郁蔥蔥的花園、室外游泳池、室外活動區(qū)間、健身跑道,令住得靠近地面的戶主有著更多接地氣的“福利”。而停車場被安放到了地下,從而維持了視覺上的整體感,而且能騰出更多的土地面積給公共花園。
視覺上的錯落,以及綠植的分布,設計師盡最大可能讓它和大自然進行了有機融合。而在它附近甚至還有碧山和諧公園、碧山公園、新加坡國家植物園,以及擁有50萬株珍稀植物的“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新加坡歷來重視“花園城市”的建設,這種從上到下、從外到內(nèi)的綠色建筑,保證了都市高密度住宅的功能性,算得上一件值得推廣和學習的教科書式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