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津
清朝版畫中熏香聽政的場景
我國最早的醫(yī)學(xué)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對香有過這樣的論述,“五氣各有所主,為香氣奏脾?!毕隳鞠悴菟l(fā)出的香氣,能起到調(diào)節(jié)身心的功效。先秦時期,古人甚至將香與人的道德品性聯(lián)系起來,《尚書·君陳》有云:“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薄懊鞯挛┸啊笔枪湃俗非蟮囊粋€極高的道德標準,他們認為,品德高尚的人自身是會散發(fā)出香氣的。推崇修身養(yǎng)性的古人也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養(yǎng)生為的是養(yǎng)性,而香則是養(yǎng)性的輔助之物,它既能修輔驅(qū)邪,亦能滋養(yǎng)本性,最終達至馨香之氣。
因此,在古代典籍中,不乏關(guān)于香氣養(yǎng)性的記載。《荀子·禮論》曰:“芻豢稻梁,五味調(diào)香,所以養(yǎng)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yǎng)鼻也;……故禮者養(yǎng)也?!薄盾髯印ふ摗费?,“居如大神,動如天帝”的古天子重于安養(yǎng),出行車駕也要飾以香草,“乘大路趨越席以養(yǎng)安,側(cè)載睪芷以養(yǎng)鼻,前有錯衡以養(yǎng)目?!边@些史料告訴我們,古人早已認識到可以通過使用香草香木來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
中土氣候溫涼,并不是香料植物最佳的種植之地,當時使用的香草香木多為澤蘭、蕙草、椒、桂、蕭、郁、芷、茅等植物,盡管種類有限,但古人嘗試的使用方法卻很豐富,如熏燒、佩帶、煮湯、熬膏、入酒等?!毒鸥琛ぴ浦芯分芯陀小霸√m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這樣的句子?!冻o·九歌·東皇太一》更是詳述香草香木的使用方法——“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毖a注云,“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漿,以椒置漿中也。言己供待彌敬,乃以惠草蒸肴,芳蘭為藉,進桂酒椒漿,以備五味也。五臣云:蕙、蘭、椒、桂,皆取芬芳?!?/p>
秦漢以來,香的用料、用方逐漸變大,宮中開始出現(xiàn)宮女制香。漢武帝擊潰匈奴而統(tǒng)一西南后,盛產(chǎn)沉香的邊陲地區(qū)被劃入西漢版圖,海陸絲綢之路貿(mào)易的形成使得異域的大量沉香流入內(nèi)地。沉香特有的香氣,很快得到了王公貴族、上流人士的喜愛,宮中也漸漸盛行熏香的習俗。
除了熏香之外,人們還制作各種香湯,在香湯中沐浴,起到祛病、香身的功效。漢代《大戴禮》有記載“午日以蘭湯沐浴”,說的是端午時節(jié)正值仲夏,皮膚病多發(fā),應(yīng)以蘭草湯沐浴去污,香身除病,祓除不祥,端午節(jié)因此也被稱為“浴蘭節(jié)”?!囤w飛燕外傳》中則記載了兩款專供后妃使用的高級香湯——五蘊七香湯和豆蔻湯。關(guān)于這兩款香湯的描述也極盡華美之氣,“后浴五蘊七香湯,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蘊香;婕妤浴豆蔻湯,傅露華百英粉?!庇纱耍覀円材芨惺艿綕h朝人對香氣有著更多層次的豐富的追求。
也是從漢代起,人們發(fā)現(xiàn)了單品香的局限,開始轉(zhuǎn)向合香。后世集大成之作《香乘》對香料植物有這樣的論述:“或生于草,或出于木,或花或?qū)?,或?jié)或葉,或皮或液,或又假人力煎和而成?!?/p>
煮茶圖,龍涎香也用于制作香茶
魏晉南北朝,香草香木的種類有所增加,除使用之外,它們也出現(xiàn)在詩文中。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就提及了蕙草、杜衡、蘭草、白芷、杜若、射干、黃楩、楠木、樟木、桂樹、花椒、木蘭等多種香料植物?!对佒窕鸹\》中描寫了麝香熏衣的場景——“楨干屈曲盡,蘭麝氣氳消。欲知懷炭日,正是履冰朝?!薄顿x得香出衣》則寫到了麝香、蘇合香、都梁香——“香出衣,步近氣逾飛。博山登高用鄴錦,舍情動靨比洛妃。香纓麝帶縫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p>
到了隋唐,異域名貴香藥開始廣泛使用,小劑量、精細化的香方也隨之出現(xiàn)?!短崎_元宮中香》就有類似精細香方的記載,“沉香:二兩,細銼,以絹袋盛,懸于銚子上,當中,勿令著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兩,清茶浸一宿,炒令無檀香氣……”
唐人對香料的認識也比之前的歷代更進一步。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唐人對沉香取材的認識已經(jīng)形成一套理論。理財大家杜佑曾說:“沉香所出非一,形多異而名亦不一:有如犀角者,謂之犀角沉;如燕口者,謂之燕口沉;如附子者,謂之附子沉;如梭者,謂之梭沉;紋堅而理致者,謂之橫陽沉。今其材(指當時剛由波斯人李蘇沙進獻朝廷的一批沉香)可為亭子,則條段又非諸沉比矣?!?/p>
唐代文人與香的關(guān)系也更加細致、微妙。據(jù)說,柳宗元收到韓愈寄來的詩后,“先以薔薇露灌手,薰以玉蕤香,然后發(fā)讀。”
唐代如高宗、玄宗、武后等皇帝都對香料情有獨鐘,用香的規(guī)模和奢侈程度都遠超出之前歷代帝王。據(jù)官修史書不完全統(tǒng)計,天竺、烏萇、耨陀洹、伽毗、林邑、訶陵等國都曾向唐朝皇帝朝貢香料。香料、香材是唐朝的重要貢品,這些來自異域的香料也被稱作“異香”,其中包括沉香、紫藤香、欖香、樟腦、蘇合香、安息香與哇爪香、乳香、沒藥、丁香、青木香、廣藿香、茉莉油、玫瑰香水、阿末香、甲香等許多品種。
唐皇宮內(nèi)常用香檀木制作香床、香幾等大件物品;皇帝經(jīng)行之處,“以龍腦、郁金鋪地”,沉香、檀香、龍腦、麝香等香料也會調(diào)入涂料中涂刷皇宮內(nèi)的樓閣殿柱。
據(jù)晚唐史料《酉陽雜俎》記載,“撥拔力國,……多象牙與阿末香?!边@是龍涎香在史料中較早的記載,阿末香就是龍涎香。龍涎香在諸香中的稀貴地位在《香乘》中也有記載:“諸香中,龍涎香最貴重,廣州市值每兩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系蕃中禁権之物。出大食國近海旁。常有云氣罩住山間,即知有龍睡其下,或半年、或二三年,土人更相守候,視云氣散,則知龍已去矣。往觀之,必得龍涎。或五七兩、或十余兩……或云龍多蟠于洋中大石,龍時吐涎,亦有魚聚而潛食之。土人惟見沒處取焉?!?/p>
歷代詩人對龍涎香不吝筆墨的描述,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楊庭秀在《焚香詩》中寫道,“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銀為葉輕似紙;不文不武火力勻,閉閣下簾風不起。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今有香不見煙;素馨欲開茉莉折,底處龍涎示旃檀。平生飽食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嫵媚;呼兒急取蒸木犀,卻作書生真富貴?!?/p>
宋代是中國香文化的鼎盛時期,上至宮廷皇族、達官貴人,下至文人雅士、平民百姓,都熱衷用香、和香,加上對外貿(mào)易的繁盛,異域香藥源源不斷地涌入宋朝,甚至催生了一個生機勃勃的香藥市場。
《陳氏香譜》記載,香品原料約八十余種,較貴重的有督耨香、龍涎香等,沉香、麝香較常見。宋人用香,凝和制作講究最多,香的工藝中,搗香、合香最為關(guān)鍵,搗香 “太細則煙不永,太粗則氣不和”。大多數(shù)凝和香方中都有兩種以上香料,也增加了合香的難度?!昂舷阒?,貴于使眾香咸為一體,麝滋而散,撓之使勻;沉實而腴,碎之使和;檀堅而燥,揉之使膩,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
眾香之中,龍涎香是調(diào)制合香的極品,文人墨客配制的龍涎香香方就有五十余種?!稁X外代答》中記載,“龍涎于香,本無損益,但能聚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一銖,翠煙浮空,結(jié)而不散。”泉廣合香之人亦云,“龍涎入香,能收斂腦麝氣。雖經(jīng)數(shù)十年,香味仍存?!?/p>
龍涎香也用于制作香茶?!蛾愂舷阕V》記載宋人制作香茶:“上等細茶一斤,片腦半兩,檀香三兩,沉香一兩,舊龍涎餅一兩,縮砂三兩,右為細末,以甘草半斤剉水一椀半,煎取浄汁一椀,入麝香末三錢,和勻隨意作餅?!?/p>
龍涎香也有去暑氣的功效。據(jù)《杜陽雜編》記載,“(同昌公主)一日大會韋氏之族于廣化里。玉饌俱列,暑氣將甚,公主命取澄水帛以蘸之,掛于南軒,良久,滿座皆思挾纊。澄水帛長八九尺,似布而細,明薄可鑒。云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暑也。”如此消暑方式,堪稱奢侈。
《古今說?!分杏涊d了使用龍涎香最奢靡的例子:“宣政宮中用龍涎、沈腦屑和蠟為燭,兩行列數(shù)百枝,艷明而香溢,鈞天所無也。南渡后久絕此,惟太后回鑾沙漠復(fù)值稱壽,上極天下之養(yǎng),用宣政故事。然僅列數(shù)十炬,太后陽若不聞,上奉巵問:此燭頗愜圣意否?后曰:‘爾爹爹每夜常設(shè)數(shù)百枝……’”
當然,這些象征奢靡生活方式的香藥隨著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問世,真正系統(tǒng)地具備了藥用的價值?!侗静菥V目》中關(guān)于香的記載不勝枚舉,如香附子,“煎湯浴風疹,可治風寒風濕”;“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燒煙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蘇合香、安息香、樟腦、皂莢等并燒之可辟瘟疫?!?/p>
除了記載香的使用,《本草綱目》還收錄了諸多制香方法,比如用白芷、甘松、獨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黃、黃芩、柏木等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劑,做“成條如線”的香,這也是現(xiàn)存最早的關(guān)于線香的文字記錄。
《本草綱目》及其后的醫(yī)學(xué)典籍對沉香、麝香等著名香藥也有詳細的記載。《本草綱目》中寫道:“其積年老木,長年其外皮俱朽,木心與枝節(jié)不壞,堅黑沉水者,即沉香也”; “冶上熱下寒,氣逆喘急,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本草備要》則認為沉香“能下氣而墜痰涎,能降亦能升,氣香入脾,故能理諸氣而調(diào)中,其色黑。體陽,故入右臂命門,暖精助陽,行氣不傷氣,溫中不助火?!薄洞竺鞅静荨酚涊d,沉香“調(diào)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zhuǎn)筋吐瀉冷氣”。
《本草綱目》稱,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jīng)絡(luò)之壅遏”,“通諸窈,開經(jīng)絡(luò),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而更早的《神農(nóng)本草》稱,“麝香,味辛溫,生川谷,辟惡氣,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久服除邪,不夢寤魘寐?!?/p>
有趣的是,在對香藥的藥用價值進行系統(tǒng)梳理后,一些醫(yī)學(xué)典籍似乎也在呼應(y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時代的養(yǎng)生理念,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疏》將降香、郁金、沉香、烏藥等具有行氣作用的芳香藥歸為降氣藥;《本草求真》記載,“氣塞宜通,在心與肺,則有宜于薰香、安息香;在脾,則有宜于川芎、香附?!别B(yǎng)生說到底為的是使馨香之氣行于體內(nèi),以養(yǎng)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