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導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人說,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導致了這次危機;有人說,是金融衍生品的過度使用造成了這次危機;還有人說,是針對金融機構以及金融交易的監(jiān)管漏洞引發(fā)了這次危機。但是,本書的作者,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是我們賴以建立金融秩序的貨幣體系本身導致了這次金融危機,并且如果在未來一段時間,針對貨幣體系的根本性改革(作者稱之為“大洗牌”)沒有到來,世界仍將陷于沉重的負債泥潭中無法自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幾乎所有主要的貨幣都由黃金儲備提供強有力的擔保。那是金本位制的時代。貨幣的供應受限于黃金供應的增長程度。由于歐洲各國需要以創(chuàng)造貨幣的方式來填補戰(zhàn)爭的高額成本,大多數(shù)國家被迫在1910—1920年間脫離了金本位制。這些國家的金本位制都由不兌現(xiàn)紙幣(或稱“法定貨幣”)制度替代了,盡管在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銀幣一直被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
與法定貨幣不同的是,黃金總是能保持其購買力。僅重8克的古羅馬金幣仍能夠購買幾百升的廉價葡萄酒,正如2000年前那樣。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的“貨幣大洗牌”期間,黃金反復地被用于穩(wěn)定法定貨幣制度。
黃金價格就像是晴雨表:金價上升向投資者警示貨幣貶值。通常情況下,金價上升說明銀行業(yè)者創(chuàng)造了過多貨幣。由于美國在1971年讓美元擺脫了金本位制,因此黃金也成為了華爾街與白宮的頭號金融敵人。這是因為黃金價格就像“煤礦中的金絲雀”,預示著美元價值的漲跌。
20世紀60年代,美元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第一次面臨著壓力,自那之后,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央行行長就進行著對抗黃金的秘密戰(zhàn)爭。
現(xiàn)在,甚至連瑞士法郎都不是一種避險貨幣了。瑞士央行于2012年頒布法令,規(guī)定瑞士法郎要與歐元掛鉤來防止其貨幣的升值,因為瑞士法郎升值會對瑞士的旅游業(yè)與出口貿易造成不利影響。這僅僅是自雷曼兄弟于2008年破產后打響的貨幣戰(zhàn)爭中的一個例子。越來越多的國家為了支持國家的出口貿易,一直都在竭力讓其貨幣出現(xiàn)貶值。
為了應對由信貸危機引發(fā)的經濟大滑坡,各個國家允許其財政赤字出現(xiàn)大幅度的增長。為了能夠支付“賬單”,各國政府必須得售出大量的政府債券。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們停止了對這些政府債券的購買,各國央行開始采取措施。通過加快印鈔機運轉,這些央行在2008—2013年間,購買了全世界范圍內總價高達10萬億美元的不良債務與政府債券。經濟學家們將這個過程稱作為由各國央行實施的“債務貨幣化”。經濟學課本將這個過程稱為“核選項”——只有在其他經濟政策無法發(fā)揮功效時才可以被使用。這個過程開始容易,但幾乎不可能被停止。
我總是以常識來理解貨幣的種種原則。長久以來,我懂得了要借鑒歷史學家們所撰寫的有關貨幣與金融危機的書籍。目前的危機——本能夠根據(jù)約6000年的貨幣史文獻進行預測——與凱恩斯憑空創(chuàng)造貨幣的原則相沖突。法定貨幣體系被測試了超過200次,而最終它們都以失敗告終。這種失敗的可能性現(xiàn)在只能用統(tǒng)計學來進行解釋,而無法通過理論去論證。
假以時日,政治家們將慢慢地了解到,只有發(fā)生一次重大變化(我將其稱為“大洗牌”)全球貨幣體系才能被拯救。只有在政治家無法為國家的巨額債務實行再融資時,這種重大變化才可能出現(xiàn)。
本書解釋了,在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積累越來越多的債務為什么不能成為有助于經濟復蘇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式。但國家的決策者總是無法接受目前的經濟崩潰,而是盡可能將這個結局拖延到未來某個時候。這也證實了我們這個體系的不足。這個體系所關注的是表面的“癥狀”,而非實際的“病情”。這個體系就像一位垂死的病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再活上一些年。只有服用一些猛藥,病人才能夠生存下去。病人的身體將無法像之前那樣好,但通過不斷服藥,他能夠讓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晚些發(fā)生。
各國央行行長與政治家們只是在爭取時間,希望目前的全球金融體系的終結能遲來一些。但也有一些人在秘密地籌劃并實施大洗牌,這是將金融體系帶入另一個階段所必需的過程。上一次金融市場洗牌是在1944年隨著美元體系的建立發(fā)生的。我相信,在2020年之前,全球金融體系將需要重新啟動并進入一種新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黃金將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而美元則將失去作為唯一儲備貨幣的地位,而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則會變得更加強大。
(文章節(jié)選自本書前言,有刪改,標題為編者所加)
《大洗牌——全球金融秩序最后角力》
推薦指數(shù):★★★★
作者:米衛(wèi)凌
譯者:白濤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米衛(wèi)凌(Willem Middelkoop)
米衛(wèi)凌是總部設在倫敦的“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顧問委員會成員,他同時掌管著一家規(guī)模龐大的基金“商品發(fā)現(xiàn)基金”,進行大宗商品投資。早年間他是荷蘭一位資深的媒體人和評論家,2007年,他洞察到國際金融系統(tǒng)崩潰的可能性,并在當年撰寫了《當美元崩潰》一書,他的預見在2008年成為現(xiàn)實后,那本書也一時洛陽紙貴,重印高達17次。
國際貨幣體系的過去與未來
《布雷頓森林貨幣戰(zhàn)》
作者: 本·斯泰爾
出版: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本書回顧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如何形成,講述了當時身為巨大債權國和貿易順差國的美國,如何以一場會議終結英國對世界貿易和金融的控制權,向讀者揭示了會議背后的世界形勢、外交風云、政治博弈。作者把布雷頓森林會議作為連接點,將一戰(zhàn)二戰(zhàn)、馬歇爾計劃、國際金融體系、中美問題貫通起來,使整部作品具備了戰(zhàn)略的高度。
《黃金、美元與權力》
作者: 弗朗西斯·加文
出版: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我們怎么去理解二戰(zhàn)以來的國際貨幣關系呢?本書作者從美國和歐洲的文獻以及應用經濟分析和國際關系理論的角度,對固定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美元與黃金可兌換性進行重新評估。作者指出,布雷頓森林體系違背了傳統(tǒng)智慧,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體系,很容易出現(xiàn)危機,需要不斷地干預和控制才能繼續(xù)運作。
《失寵的美元本位制》
作者: 羅納德·麥金農
出版: 中國金融出版社
美元本位制促進了國際交易,然而,美國反復無常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一直讓外國人不滿。本書對二戰(zhàn)后美元本位制的不同階段提供了歷史性和分析性視角,以求得更好理解美元本位制的生命力以及未來崩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