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一行舉行會談,實現(xiàn)了自2005年以來的10年里兩黨最高領導人的第三次握手。與2005年連戰(zhàn)主席的“和平之旅”及2008年的吳伯雄主席的“雨過天晴之旅”不同,朱立倫并未給此次大陸之行冠上名頭。作為中國國民黨第13任黨主席,朱立倫在國民黨地方公職選舉慘敗的陰影之下,繼承了兩岸對于“習馬會”的猜想和關注,更肩負著在島內(nèi)政局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與大陸一同穩(wěn)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的重任。
2015年1月19日,朱立倫在位于臺北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正式宣誓就職該黨第13任黨主席。因此前馬英九已經(jīng)辭去國民黨黨主席職務,當代表權力和職務的印信由代理黨主席吳敦義交到朱立倫手中的那一刻,國民黨正式進入了“朱立倫時代”。
在2014年被稱為“九合一”的臺灣地方公職選舉中,國民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敗績,而朱立倫也成為臺灣五大都會區(qū)(新北、臺北、臺中、高雄、臺南)選戰(zhàn)中的僅存碩果。如果說當年馬英九就任國民黨主席是萬眾矚目順勢而上,那么作為國民黨主席唯一候選人的朱立倫則是臨淵履薄、臨危受命。
敗選后的國民黨,上下一片低迷,面對來自外界和黨內(nèi)輿論的韃伐和質(zhì)疑,這家“百年老店”似乎已經(jīng)走到了懸崖邊,甚至朱立倫更被臺媒稱為“10年來最弱國民黨主席”。有分析認為,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后,面臨團結泛藍進行資源整合并重振士氣等一系列難度頗大的工作,這需要他本人拿出從前所有的魄力和能力加以解決。
朱立倫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耙試烂C心情”接任國民黨主席的他,將工作目標瞄準了青年群體,強調(diào)要聆聽青年的聲音。唯有多培育青年人,國民黨才有未來。就職演說中的這番宣示,也為他將上海復旦大學作為大陸之行首站埋下了伏筆。
朱立倫上任后,明確表態(tài)要延續(xù)“九二共識”的立場,以及對于國共兩黨交流機制的認同,并且釋放“習朱會”的信號,都反映了朱立倫不會改變國民黨對大陸既定政策,這也為他此后迅速開展登陸之旅打下了基礎。
朱立倫就職國民黨主席的4個月后,第十屆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在上海舉行。而在此前的4月底,由國共兩黨共同舉辦的“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發(fā)布10周年紀念活動在南京舉行。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軍、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以及國共兩黨代表、兩岸專家學者近百人出席。這是兩岸在2015年首次共同舉辦的大規(guī)模、高規(guī)格交流活動,也為之后開幕的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和“習朱會”的上場吹響了前奏。
2005年以來的10年間,臺灣經(jīng)歷兩次“大選”,兩岸關系從隔閡走向冰消雪融,既迎來了歷史性轉折,走上了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也曾經(jīng)受了嚴峻的考驗。而新世紀以來國共兩黨領導人的三次握手,都站在了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之上。
10年前的2005年,西安后宰門小學歡迎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到訪的朗誦詞“爺爺,您回來了!”,通過媒體大篇幅報道,在臺灣爆紅,一時之間也成為兩岸網(wǎng)絡的“流行語”。那一年,連戰(zhàn)作為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袖,首次率團訪問大陸,在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四地展開“和平之旅”。
連戰(zhàn)此次登陸實現(xiàn)了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歷史性會晤,這是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自1949年后首次正式接觸,國共兩黨關系史由此掀開新的篇章,堪稱兩黨關系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在打破了國共兩黨60年堅冰的同時,國共兩黨領導人還共同發(fā)布了“兩岸和平發(fā)展五項共同愿景”,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指出兩岸關系發(fā)展正確方向,揭開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新局的大幕。
時間又來到“胡連會”之后3年的2008年,國民黨的政治明星馬英九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贏得臺灣“大選”,國民黨重奪在臺灣的執(zhí)政權。時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馬不停蹄”地展開了他的大陸之旅。
像連戰(zhàn)一樣,吳伯雄也將第一站選在了南京,甫一抵達即表示,8年多來臺灣海峽風云變幻、烏云飛渡,如今雨過天晴,兩岸同胞終于盼來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和煦春天。吳伯雄也因此稱自己的大陸之行為“雨過天晴之旅”。
2008年5月,國共兩黨領導人同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會見,就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達成了重要共識,為推動兩岸關系實現(xiàn)歷史性轉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后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努力增進政治互信、良性互動,兩岸同胞一道開辟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光明前景。
時間來到2015年,距離上一次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會談已經(jīng)時過6年,距離“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發(fā)表整整10周年。
國民黨在2014年臺灣地方公職選舉中慘敗,馬英九辭去黨主席,使一年來兩岸高度期待的“習馬會”從傳說轉而破局?,F(xiàn)在,大陸迎來了朱立倫主席。
朱立倫祖籍浙江義烏,1961年生于臺灣桃園,成長于典型的“兩岸結合”家庭。他的父親朱樟興是隨國民黨遷臺的軍人,曾任桃園縣議員及“國大代表”;母親林桂為臺灣客家望族之后。
當上中國國民黨主席之前,朱立倫已經(jīng)于1998年和2009年兩次造訪大陸。此次大陸行距離他第一次造訪大陸相隔17年。
此次大陸之行,朱立倫并未像他的前輩們那樣將首站選在南京,而是直奔上海,將行程的首站選在上海復旦大學,與兩岸青年開展交流。
朱立倫5月2日中午12點抵達上海后,隨即奔赴復旦大學參加與青年有約活動。朱立倫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講,留出了大部分的時間和場上100多位兩岸青年面對面對話交流,受到了復旦師生的熱情歡迎,掀起了一股“朱立倫風”。不出意料的,像其他訪問大陸的臺灣政治人物一樣,朱立倫也并未打算與學子們談論政治話題,他講的是21世紀貧富不均問題。
5月3日,在2014年被延宕的第十屆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在上海舉行。作為國共兩黨交流對話的最高平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出席論壇并在論壇召開前會見了朱立倫一行。朱立倫在論壇上的講話內(nèi)容,在此后的一天里,被兩岸很多家媒體寫成標題為“朱立倫:兩岸交流要‘傳承’‘深化’‘普及’”的報道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泛傳播。這三個關鍵詞,也成為輿論了解朱立倫“兩岸政策”的重要切口。
相對于首次以國民黨主席身份登陸的朱立倫,兩岸媒體似乎更加關注論壇本身。有輿論認為,這屆本應于2014年召開的論壇,因島內(nèi)政治環(huán)境等因素延遲至2015年,卻不能影響其為兩岸同胞謀求福祉的實效。
兩岸及港澳的媒體多有些“好戲不怕晚”的意味。香港《大公報》當時即評論指出,10年來兩岸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接地氣”,始終堅持關注民生、服務民眾的宗旨,就攸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議題深入研討。兩岸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2015年是第十屆,對推動兩岸關系實現(xiàn)歷史性轉折,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功不可沒。
好戲不怕晚,大戲看北京。兩岸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的余溫尚在,兩岸媒體已然開始摩拳擦掌地準備報道即將在北京上場的“習朱會”。
5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緩步走到位于人民大會堂東側的福建廳外,迎接來訪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一行。
備受矚目的“習朱會”,在“兩岸和平發(fā)展共同愿景”發(fā)布10周年之際登場。有香港媒體幾乎巨細靡遺地記錄了每一個細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在福建廳外迎接”、“兩人握手超過30秒”、“兩人都默契地打上了小格子藍領帶”似乎要把那一天發(fā)生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內(nèi)外的一切全景式地登入史冊。
在見到朱立倫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已經(jīng)在2013年分別會見過來訪的兩位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和吳伯雄,并在會見臺灣客人的過程中提出了“兩岸一家親”理念,呼吁兩岸同胞一同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5年,兩岸關系走到了新的重要節(jié)點。習近平總書記面對來訪的朱立倫一行,就“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進程,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提出了五點重要主張,即第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第二,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chuàng)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宗旨;第三,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第四,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著眼大局,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第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大家一起來干。只要兩岸同胞、全世界的中國人團結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是指日可待的。
朱立倫不斷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性,稱2005年后國民黨把“九二共識”納入黨綱,也指出海峽兩岸同為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積極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主張。當然朱立倫也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作為國民黨主席的訴求,即“兩岸在區(qū)域和平、環(huán)保、經(jīng)濟整合等方面攜手合作,讓兩岸關系發(fā)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層民眾、中小企業(yè)和青年群體,持續(xù)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p>
此次“習朱會”會見是兩岸關系進入“深水區(qū)”、面臨進一步深化拓展的關鍵時刻,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其具有“承前啟后、鞏固成果、確保底線、開創(chuàng)未來、共擔責任”的重大意義。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認為,從這次雙方的表述及遣詞造句來看,彼此之間政治上的距離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互信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在清華大學臺研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看來,這一次兩黨領導人的見面,最關鍵在于進一步重申和夯實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啊曋鞎滓倪€是強調(diào)‘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不能動搖?!?/p>
對于習近平再度強調(diào)“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也認為,這不僅是對國民黨、臺灣當局領導人堅持“九二共識”立場的回應,也是對“臺獨”勢力的警示。習近平提出雙方可以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制度框架,充分展現(xiàn)了大陸方面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決心與誠意。
事實上,這一觀察也得到了“官方聲音”的佐證。在“習朱會”后,5月6日,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負責人對國共兩黨的此次互動,以“接受媒體專訪”答問形式發(fā)出了“權威解讀”。
對于此次兩黨高層互動,國臺辦分別從“持續(xù)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維護共同政治基礎”、“處理兩岸政治分歧”、“擴大經(jīng)濟合作”、“深化兩岸交流”、“臺灣同胞關心的參與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等方面回應總結了此次會面成果,認為此次互動對于兩黨傳承歷史責任、鞏固共同政治基礎、增進互信、維護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對于媒體提出的,民進黨和“臺獨”勢力對此次“習朱會”進行的抹黑與責難,國臺辦也給予了“霸氣”回應。國臺辦表示,2008年以來,每當兩岸關系向前推進、交流合作擴大深化、兩岸民眾福祉得到增進之時,民進黨總是消極以待,不少人就會跳出來顛倒黑白,極盡阻撓、破壞之能事,“人們不禁要問,堅持這一立場和做法,如何能夠‘維持兩岸現(xiàn)狀’?如何能夠‘保持兩岸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否認‘九二共識’,挑戰(zhàn)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臺’,必將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fā)展?!?/p>
由此不難看出,此次“習朱會”的舉行,對于2015年以來艱難前行的兩岸關系,顯然是一針重要的強心劑。不僅向外界傳達了國共兩黨關系仍舊牢固的強烈信號,也釋放出中共方面對合作伙伴堅定的“原則底線”——只有堅持“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才能成為兩岸事務中中共的“首選伙伴”,才能推動兩岸關系健康前行,這對于仍在原則問題上試圖“蒙混過關”,頻頻挑戰(zhàn)“一中”底線的民進黨和“臺獨”人士來講,無疑是再次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