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迅
中國是一個重視歷史的國家,早在夏商周時代,就設有專門的史官,負責掌管典籍,記載史事。以后歷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宋、元、明、清,雖然王朝不斷更換,但是設立史官,記載史事的老規(guī)矩一直沒有變,日積月累,留下豐富的史料,有些還是很出色的文學作品。只是這些史料都是用文言記錄的,對于缺少古文基礎的普通讀者來說,過于深奧,難以理解。上世紀中期,語言學家林漢達先生對這些史料進行篩選,針對不同年齡的讀者,編寫了幾套通俗歷史讀物,如寫給成年人看的《東周列國故事新編》《前后漢故事新編》,寫給青少年看的《中國歷史故事集》,還有寫給小學生看的《上下五千年》,書出版后深受歡迎,一版再版,直到今天。
林漢達在寫作中給自己提出三個要求,第一,要寫真實的歷史,就是書中講的故事,史書上一定要有記載,史書上沒有記載的,決不寫進書里去。比如“桃園結義”和“草船借箭”,雖然在民間流傳極廣,但是史書上沒有記載,就沒有寫入。第二,要有教育意義。古人受時代的局限,許多觀念未必正確,如正統(tǒng)觀念、男尊女卑觀念和迷信等,但既然古書中有所記載,也不能一筆抹煞。林先生的做法是以今日之世界觀,給歷史上的各種事件以合理的解釋。例如《春秋》和《國語》中都寫到周宣王錯殺了大臣杜伯,后來在打獵時,被杜伯化身的冤鬼射死了。這當然是迷信。林先生在寫這段故事時,就改成周宣王錯殺了杜伯,心里很后悔,夜里做夢,夢見杜伯向他索命,嚇出了毛病,沒多久就病死了,這樣寫不僅點明周宣王的死與杜伯之死有關,與古書中的記載保持一致,而且合情合理,可能更加接近歷史事實。第三是讀起來要有趣。例如他寫《東周列國故事新編》,周朝的衰落是一個大題目,可以從經(jīng)濟角度去分析,也可以從政治角度去分析,可是這樣的分析會比較枯燥。林先生是怎么做的呢?他用了一個比喻就把這個大題目完成了。在“射傷了肩膀”這一章中,林先生先交代了周桓王帶著陳、衛(wèi)、蔡三國的兵馬去攻打鄭國的來龍去脈,然后講雙方交戰(zhàn)時,鄭國的將軍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林先生在這里插進一段話:“虧得他(周桓王)穿的是挺厚的鎧甲,傷得還不怎么重,這可是指他的皮肉說的。要說吶,這一箭實在是諸侯給周朝王室的一個致命傷,打這兒往后,東周所有的天王全都傷了肩膀,統(tǒng)治諸侯的擔子再也挑不起來了。”
林先生原計劃將這套歷史讀物一直寫到民國建立,寫成一部通俗的中國古代通史,可惜“文革”中他含冤去世,書只寫到三國。由于這套歷史讀物深受讀者歡迎,有些出版社就自己組織力量,把書續(xù)寫下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少社)就是其中之一。其實,《中國歷史故事集》最早就是林漢達先生應中少社之約而寫的,當初的計劃是寫十來本,一個時期一本,一直寫到民國?!拔母铩鼻?,林先生已經(jīng)完成了《春秋故事》《戰(zhàn)國故事》《西漢故事》和《東漢故事》四種,出版了三種,《東漢故事》因為“文革”開始未能出版。1978年“文革”結束后,中少社再版前三種,同時出版第四種《東漢故事》。1981年,又出版了第五種大約10萬字的《三國故事》。《三國故事》并不完全是林漢達先生寫的,而是當時中少社的年輕編輯雪崗先生根據(jù)林先生寫的50萬字的《三國故事新編》手稿,按照林先生的語言文字風格改寫而成的。
談到《中國歷史故事集》,不能不說一下雪崗先生,多虧他的努力,這套歷史故事集才最終得以完成。雪崗先生1978年進入中少社。他本來想去中國青年出版社,可不知中青、中少是一家,直到報到那天,人事部門安排他去中少社,他才知道這個情況。第一天上班,社領導同他談話,他還提出想到中青社去,可后來卻在中少社一直干到退休,用他自己的話說:“最早引我‘獻身’于此的,就是這套《中國歷史故事集》?!毖徬壬肷绮痪?,社里就把修訂重版《中國歷史故事集》前四種的工作交給他。在修訂重版前四種的過程中,雪崗先生結識了林漢達先生的家人,并從林先生家人處得到《三國故事新編》的手抄稿。在中少社領導的支持下,雪崗按照《中國歷史故事集》前四種的寫作風格,對《三國故事新編》進行改寫。林漢達先生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字口語化”。用口語寫作,看起來很容易,因為人人都會說話,但是要把說話變成文字,并不象想像中那么容易,林先生自己就說過,要做到文字口語化,“我覺得比寫文言文或者白話文更費心思?!毖徬壬L期生活在北京,從小喜歡歷史,又是學文學出身,加上??淳颍犂デ?,對北京話和林先生的文字風格有很深的體會。他用3個月的時間改寫的《三國故事》,將林漢達先生的文字風格模仿得惟妙惟肖,林漢達的遺孀謝立林夫人看后說:“這正是漢達的東西?!痹?jīng)擔任林漢達秘書的賈援先生也說,看書稿的時候就像當年看林先生文稿的感覺。社里的同仁甚至稱他為“小林漢達”。
以后,雪崗先生的工作發(fā)生變化,先是被調(diào)去編輯《少年百科叢書》,后來又成了編輯室和中少社的領導,無暇再顧及這套書的續(xù)寫問題,只完成一半的《中國歷史故事集》始終是他心中的一個牽掛。2006年,雪崗先生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續(xù)寫一事才提上日程。2014年,《中國歷史故事集》后五種終于完成,分別是《晉朝南北朝故事》《隋唐故事》《宋元故事》《明朝故事》《清朝故事》,共50余萬字,比前五種合起來還多10余萬字。
從上世紀60年代初林漢達先生開始編寫《中國歷史故事集》,到2014年雪崗先生最后完成這套書,時間跨度半個多世紀。在這半個多世紀中,新的通俗歷史讀物層出不窮,但是最具史料價值,最受讀者歡迎的,還是這套《中國歷史故事集》。2008年,中少社推出《中國歷史故事集》美繪本,面向年齡更小的讀者,這套美繪本6年間已經(jīng)印刷13次,2009年中少社又推出《中國歷史故事集》珍藏版,5年間印刷了15次,這些已經(jīng)足以說明,這套歷史故事集擁有多少讀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