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少年時,我花了八分錢,買回一張中國地圖。我把八分錢的風景貼在墻上,每天趴在那兒張望,聽到廣播匣子里,新聞發(fā)生的那些地方,我都會用鉛筆,在上面找到一個對應的小黑點,想象那兒有一棵樹,樹下站著一個人,風搖曳著樹的影子。
沒有去過的小黑點,就像一粒被膨化的小米粒,在我心中放大,那兒有一個人、一種食物,在等著我。
少年為什么喜歡流浪?是因為向往故鄉(xiāng)以外的風景和遠方的愛情。心靈流浪地,是詩歌,就像我讀過的荷花淀派作品,從此記住,中國北方有一大片蘆葦、一大片水。
我并不能選擇出生的地方。說起來,我的流浪目的地,有時卻和食物有關。比如,我沒有吃過西北的羊肉泡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在我的身邊,如果用心去找,其實也可以吃到,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情境,我想要的是那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語調(diào),鍋臺上銅勺與碗口的清脆碰撞。我喜歡溯流而上,尋找原汁原味的美食故鄉(xiāng)。
有些地方,不是不得空去,而是不想很快就去,在心理和情感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貿(mào)然前往,內(nèi)心會有一種慌亂和匆忙。如果要去,只需買一張票,拎一件簡單的行囊,立馬直奔天涯。
我想象西安郊外的終南山,那兒住著許多隱士,只可惜到現(xiàn)在我都沒有去過西安。
我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往返西安的航班。我在想,如果哪一天,我有酒醉的感覺,上午腳上沾著長江岸邊的土出發(fā),在古城墻上默默坐一會兒,或者一個人背著手,在大雁塔下溜達,買一碗我從沒吃過的羊肉泡饃。晚上乘夜航飛機回到我住的這座城市,我看到那些熟悉的房屋、樹、河流和莊稼,它們早已站在黑漆漆的夜幕中等候我多時?;貋頃r,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真正的心靈流浪地,是在故鄉(xiāng),只不過我從不曾離開,而是在這兒廝守了幾十年。
有的地方,只相聞不相見,我將它設計成初戀情人的模樣,保存在某個角落,就像有些東西不能點破,點破了就難以恢復心中原有的模樣。
有的地方只需去一次。去第二次,便不是從前那個地方。我六歲那年,隨外祖母到鄉(xiāng)下去,像一只鳥兒偶然逗留,從此便記住了那個地方。離開那兒已經(jīng)幾十年了,時常會夢見那個村莊,我甚至懷疑自己上輩子是不是那里的一株蘆葦或者一棵樹。想不到,有一次出差經(jīng)過那個地方,我想下車看看,但還是戛然止步。幾十年了,它會不會是原來的樣子?回過頭來,望著遠去的路牌,我想要保存內(nèi)心深處的村莊,在疲倦時,閉上眼睛,回到云卷云舒、草葉窸窣的繾綣時光。
心靈流浪的目的地,不是許多人趨之若鶩的地方。人多,那樣會擁擠,就顯得很矯情。
當然少不了站在高處的遒勁蒼茫。站在大山的半腰脊上,看群山連綿起伏,蒼鷹翱翔,我想亮開一嗓子高唱,可惜已錯過了歌唱的年齡。如果我有機會到達那些地方,我也只看不說,敞開衣襟,默默凝望。
每個人都有心靈的故鄉(xiāng)。我流浪的地方,一定是空靈的,一幀水墨,濡濕洇潤,大概是宋朝的米氏山水。
摘自《青島日報》201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