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杏娟
“好的導入就像磁鐵,能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入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夠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這是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說的一句話,在多年的低年級語文教學生涯中也是這句話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低年級學生好學好動,思維特點直觀形象,容易被影響,感情充沛但是又不容易充分投入,他們是一群矛盾的綜合體,在上課時要想好好控制他們,讓他們跟著你的思路走,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也是我不愿意做的事,何必要控制他們呢,讓他們率性而為,讓他們在課堂中充分突顯自己的天真活潑、可愛聰明,不好嗎?這就是教師如何有效引導的問題了。萬事開頭難,今天我就把自己平時利用故事進行有效導入的一些經(jīng)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童話故事激趣
故事是低年級學生最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方式,提到聽故事,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會不感興趣,所以,在上課前,教師針對教學內(nèi)容,選擇一定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孩子聽,肯定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激發(fā)他們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而童話故事是其中之最。
蘇教版第四冊語文書上有一篇《猴子種果樹》的課文,一上課我就給孩子講了《小猴子下山》的童話故事,小朋友聽得入迷了,眼睛都不眨一下。故事講完以后,我緊接著說:“現(xiàn)在啊,這只小猴子又來種果樹了,那么它到底種什么果樹了?種成了沒有?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啊?答案就藏在課文中呢!我們趕緊翻開書找找吧!”學生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要翻開書去尋找答案了。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這樣還會怕孩子上課開小差嗎?
二、巧用科學家小故事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呀!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只有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了,才能自然而然地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边@就要求教師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把枯燥抽象的學習內(nèi)容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又如,蘇教版第四冊語文有一篇課文叫《晚上的“太陽”》,這篇課文比一般的課文要枯燥難懂,是教學難點課文。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呢?課前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充分地做好了教學準備工作,然后,設(shè)置了一系列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始,先講了“發(fā)明大王”愛迪生的一些故事,讓學生對愛迪生有了初步的認識,對這位大科學家有了一定探究欲望,再回到課堂中來,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太陽在什么時候出來?”學生都知道,接著又板書課題《晚上的“太陽”》,并接著問:“那晚上怎么會有太陽呢?”學生不知道,都在胡亂猜測,這時我再讓學生觀察課題中“太陽”上的引號,有一個聰明的小朋友猜:是不是這個太陽不是真的太陽,而是假的???我充分肯定了這個孩子的想法,問了最后一個問題:“不是真的太陽,那到底是什么東西呢?愛迪生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這樣枯燥也會變得有趣起來。
綜上所述,教師巧妙利用故事導入,設(shè)置懸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接受起來更加容易了。但是,前提是教師每節(jié)課前都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充分了解教學內(nèi)容的有關(guān)資料,挑選出學生最喜歡的又最合適的故事作為課堂的切入點。利用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教師再進行繪聲繪色的講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會有顯著的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會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wù)。
參考文獻:
陳海東.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08).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