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
由于反腐運動,藝術圈中的“雅賄”問題引起關注。對于這種關注所產(chǎn)生的結果,我并不樂觀,因為我無法相信從此不會再有“雅賄”。一是因為客觀上反腐運動對書畫市場的影響不會是災難性的,二是某種經(jīng)驗使人相信“雅賄”自有后來人。
在“雅賄”問題上,可以從藝術與政治、經(jīng)濟等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中尋求對于現(xiàn)象、個人或事件的理解。如同吏治腐敗在中國的專制主義政治文化傳統(tǒng)中有著久遠歷史一樣,書畫“雅賄”在古代就有,而且這種傳統(tǒng)的存在方式似乎是一種文化基因,其基本特征是與政治基因的協(xié)同性。
高居翰(j.Cahill)《畫家生涯:傳統(tǒng)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三聯(lián)書店,2012年)一書的重要意義,在于揭穿了古代畫家“難以言說之事”:從一般的稻粱謀到以藝術結交權貴與牟利的真相。在這里,高居翰呈現(xiàn)出雙重的關注維度:對被遮蔽的真相與對遮蔽真相的話語的關注。在今天的書畫“雅賄”問題上,不難看到這雙重遮蔽的嚴重性:一方面是藝術權貴們的“雅賄”真相至今遠未曝光,另一方面是遮蓋著“雅賄”的藝術家神話仍然不斷生成。
高居翰書中第二章“畫家的生計”的論述內(nèi)容是:圖畫的用途,獲取一幅畫作的各種途徑(委托和書信、中間人和代理人、市場和畫室),買畫付款的各種方式(現(xiàn)金支付與價格、禮物、服務和恩惠、盛情款待寓居畫家),幕府、畫院和女性畫家;第三章“畫家畫室”,內(nèi)容是:顧主決定權的比重、情非所愿的畫家、不滿意的顧主(待審批的稿圖)、粉本和畫稿、寫生與臨摹舊范本、畫家畫室以及使用助手——所有這些豐富而真實的內(nèi)容構成了作者筆下古代畫家的真實生涯。而在今天的畫壇上,有哪位畫家會愿意在各種“座談會”、“研討會”上談談這些“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呢?
從“雅賄”的古代史跳到當代,我們不應忽視了中間還有一個現(xiàn)代階段。在1949年新政權成立以后迅速建構以來的藝術生產(chǎn)體制中,雖然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強烈附屬品的藝術作品,在一種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的經(jīng)濟生活中難以呈現(xiàn)出商業(yè)性賄賂的特性,但是在政治權貴與藝術家之間發(fā)生的藝術品饋贈行為大量存在,“雅賄”的性質(zhì)雖然主要不是商業(yè)性的腐敗,但是很難說不存在那種從政治上的自保到攀附權貴以謀取政治利益的嫌疑。在那個年代中產(chǎn)生的“雅賄”是隱性的,顯示的是藝術家的交游和受賄者的風雅趣味和學識。
對此,柯律格(Craig Clunas)的《雅債:文征明的社交性藝術》可以給予我們很多啟示,比如通過藝術家的“雅債”還原社會政治關系網(wǎng)絡,更具體的個案就是對文征明的研究??侣筛癫⒎侵皇菍ξ恼髅鞯纳钆c創(chuàng)作的社會情境的復原,在他看來這仍然是一般的“藝術的社會史”。他的核心問題是:文征明是如何在各種活動場域中建構主體與自我的?在以禮物為核心的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視野中,所有的逢迎、巴結、編織人際網(wǎng)絡都與藝術家聲望的建立有著極為真實而且復雜的關系。這就是從藝術的社會史向藝術的政治史的推進。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研究中,這也是迫切需要的。
回到高居翰的研究給我們的啟示。他對那些被建構起來的藝術家神話的價值態(tài)度是:“我們可以仰慕它但無須繼續(xù)相信它;我們在別處已越來越不愿接受,將知識精英所建構起來并稱之為歷史的那些自我美化的篇章視為簡單的事實,而且沒有理由相信中國是個例外。”
中國當然不可能是例外,在中國“隱蔽的暗處”埋藏著太多的“地雷的秘密”。當然不應該再相信和接受那些被建構的藝術家神話,在對廣大藝術愛好者進行“普法教育”(“雅賄”無疑是一種犯罪行為)的時候,這個問題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但是對于研究者來說,不妨帶著同情(對于所有出于生計而巴結權貴者,這可能比“仰慕”更準確些)的心情去理解藝術家建構自我神話的苦心與努力。
那么,什么是包裹在“雅賄”行為外面的“藝術家神話”呢?高居翰提出了業(yè)余化、文化素養(yǎng)、抒發(fā)情感和不求回報等標志性指標。毫無疑問,現(xiàn)在的主流藝術家的神話當然要“與時俱進”,“業(yè)余化”早就不行了,“專業(yè)化”也遠遠不夠,只有在專業(yè)體制(美協(xié)、畫院、美院等)中的地位(國家級或省級,正職或副職)才是進入“雅賄”隊伍的資格象征。
在流行的政治文化話語氛圍中,自我打造神話的話語表述則是現(xiàn)成的:“為發(fā)展××美術事業(yè)作出杰出貢獻”、“領軍人物”、“大師”(這是可以互相饋贈的頭銜)、如何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肩負時代的重任、領導人如何語重心長地囑咐等等;關于藝術成就,在文本上基本上備有兩套話語就足夠了:一套是署有位高權重或德高望重的藝術評論家之名的藝評,這套是必需的,需要送畫、跑活動和高價潤筆;另一套是大眾媒體的文藝副刊的采訪報道,在這里要的是媒體多、版面多、圖片大。以上是現(xiàn)代畫家神話文本的基本格式,所謂的“畫家的成長道路”實際上就是句大白話:按著這個神話文本步步地格式化的過程。因此,當你看到媒體說某某著名畫家很動情地“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的時候,你可以相信他的“動情”是真的,只不過真正使他動情的事情一般不會說出來。
藝術家的自我解讀固然容易煞有介事地打造自己的神話,某些藝評家往往也會因為利益或人際關系而選擇了合作,方式是撰寫同樣顯得煞有介事的吹捧文章、在被邀請的場面儀式上表現(xiàn)得體、在自己的策展活動中(時下藝評家與策展人多是一身二任)恰當?shù)赝怀觥邦I軍人物”的“學術地位”。在這樣的合作中,“雅賄”作為一種真實的“成長道路”自然是諱莫如深。高居翰所說的畫家們的“難以言說之事”,在今天也自然成為了某些藝評家的“難以言說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