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
音樂欣賞是指通過音樂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一般指通過聆聽音樂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音樂活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是指在幼兒園中,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中,通過傾聽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一系列美的音樂作品,從而獲得音樂的審美感知力、審美記憶力、審美想象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審美教育活動。
一、明確欣賞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活動時,帶有指向性的期望、要求和標準。明確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教育目的,直接關乎幼兒要被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關乎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最看重幼兒哪些方面的發(fā)展,關乎教師想要教給幼兒哪些內容,關乎教師所教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關乎教師自己怎么去評價音樂欣賞活動,關乎教師怎么評價幼兒的音樂表現等等??梢姡鞔_幼兒音樂欣賞的目的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指南》的解讀中對藝術領域教育目標的描述及許多學者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目的的表述總結發(fā)現: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不應該是僅僅重視音樂知識、技能的,不應該是僅僅強調對幼兒德育、智育開發(fā)的,不應該是忽視幼兒的感知與體驗、表現與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的;而應該是讓幼兒逐漸形成對音樂欣賞積極的自覺的認識和反映的態(tài)度,并能對音樂進行初步的審美感受和大膽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
例如,組織一節(jié)中班器樂曲欣賞《命運交響曲》(節(jié)選)活動,在組織這節(jié)音樂欣賞活動時,教師要明確本次活動不是為了讓幼兒知道貝多芬是一個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以及知道貝多芬音樂作品背后有多么震撼人心的生活故事;也不是透過這首曲子向幼兒“灌輸”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等,而應該是為了讓幼兒能夠做到“喜歡聽當、當、當這樣有力的聲音”,“能大膽地說出,聽到‘當、當、當這樣的聲音后聯想到的畫面”等。幼兒音樂欣賞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幼兒學會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能夠感知到生活中的美。
二、選擇適宜的欣賞內容
《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教育內容的選擇,不應該強調按照音樂欣賞學科的專業(yè)知識體系的邏輯性向幼兒組織活動,不應該過分地強調讓幼兒對教師的動作進行枯燥地模仿,不應該以進行“專業(yè)”的音樂技能技巧訓練為主要學習內容,而忽視根本——依據幼兒自身特定的生活經驗、喜好和情趣而選擇欣賞內容。因此,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內容選擇,應該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經驗、審美感受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等多方面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凇吨改稀返闹笇?,我認為適宜的教育內容來源有:
(一)貼近幼兒生活
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與理解,更容易激發(fā)幼兒感受與表達的欲望。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聆聽自然界中的鳥鳴、風聲、雨聲等好聽的聲音等;去劇院聽各種類型的戲劇,在大自然、大社會中積累豐富的感知經驗。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審美熏陶,引導他們感受大自然中鳥鳴、小鳥們的嬉戲、小鳥們飛翔的美景,在組織中班器樂曲欣賞——《小鳥的歌》時,幼兒們一下子就聽出了這是一首關于小鳥的音樂作品,有的幼兒用幾句簡單的話描述小鳥們在一起說話、做游戲的場景,有的幼兒用動作和其他的幼兒互動,表現他“看”到的場景。幼兒收獲了情感愉悅和審美愉悅,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二)適合幼兒欣賞的世界名曲
由于世界名曲的作品音樂品質較高,作品帶給幼兒的可想象空間大,適合幼兒的審美情趣,是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與創(chuàng)造的良好選擇;但是,由于世界名曲的篇幅較長,所以,教師要做適當的節(jié)選,例如,可以節(jié)選一個片段,也可以節(jié)選一段故事,還可以將某一小部分的內容進行剪輯處理,形成A—B—A帶有重復性的三段式的曲式結構,有利于幼兒更好的理解。其中,能夠適合幼兒欣賞的世界名曲還包括中外優(yōu)秀的少兒歌曲,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器樂曲,例如:肖邦的《小狗圓舞曲》、《小貓圓舞曲》,克薩克夫的《野蜂飛舞》,耶賽爾的《玩具進行曲》等;音樂童話,如: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等;戲劇,如《我愛童話》、《大海笑了》等。
除此之外,在選擇適宜的教育內容時,需要為幼兒提供不同表現性的、不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不同風格的、不同表現形式的音樂作品,幫助幼兒對音樂概念的掌握,豐富幼兒對音樂作品的認識。還需要為幼兒提供不同高低的、不同長短的、不同強弱的、不同快慢的、不同音色的、不同結構的音樂作品,幫助幼兒對音樂概念掌握更精確化,更加系統(tǒng)的認識音樂作品。
三、注重審美體驗的教育過程
《指南》中關于藝術領域的指導,尤為強調對幼兒藝術興趣的養(yǎng)成。并在《指南》解讀中指出“積極的藝術學習態(tài)度、興趣是開展藝術活動的內在動力,是藝術感受能力與表現能力的前提,為幼兒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奔ぐl(fā)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是有效組織教育活動的提前,讓幼兒沉浸其中,獲得審美體驗是關鍵。
(一)通過審美情境的體驗導入活動
《指南》指導下的音樂欣賞活動注重通過審美情境的體驗,激發(fā)幼兒情緒上的興奮,對美好事物產生敏銳的感知。因此,在組織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導入時,建議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進行動作感知,進而引導幼兒進行音樂審美情境體驗;通過對以往回顧感知體驗,激發(fā)對音樂情境體驗再現的情感與表現力。
1.情境導入。
情境導入是指為音樂配上故事、動畫或特定情境,讓幼兒在具體、直觀的情境中感知,逐漸進入音樂欣賞作品的意境中。由于幼兒的思維發(fā)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種導入方式尤為適合小、中班的幼兒,在故事或特定情境的感染下,更好地感受、欣賞音樂作品。例如:在組織中班《彼得與狼(節(jié)選)》音樂欣賞活動時,首先給幼兒講一個“勇敢少年與大灰狼”的故事,激發(fā)幼兒對彼得與大灰狼斗智斗勇情境的想象,再進行欣賞音樂作品。
2.動作導入。
動作導入是指在播放即將要欣賞的音樂作品時,鼓勵幼兒隨音樂做動作,甚至是進行即興創(chuàng)編表演?!吨改稀方庾x中指出:“讓幼兒伴隨音樂做動作或自己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既可以養(yǎng)成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敏感性,同時,也起到了安定幼兒情緒的作用?!笨梢?,動作導入是引導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的良策。例如:在組織中班音樂欣賞活動《蟲兒飛》時,鼓勵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將自己假想成螢火蟲在天上飛的場景。在音樂的帶動下,幼兒飛的動作,都不自覺的輕柔了,幼兒的面部表情是那樣的愉快,幼兒更加深入地感知了這首樂曲的內容。
3.經驗導入。
經驗導入是指對幼兒以往的審美情境體驗進行回顧,幫助幼兒進入音樂欣賞活動中。對以往的審美情境體驗回顧的方式包括以下兩種,以組織中班《小鳥的歌》音樂欣賞活動為例,第一,和幼兒一起談論他們了解的小鳥,如:模仿小鳥的叫聲、飛的動作,介紹不同種類的小鳥,講述關于小鳥的故事等等;第二,播放鳥鳴的錄音,讓幼兒猜測這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同時,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審美熏陶,引導幼兒在真實的情景中感知真實的事物,激發(fā)敏銳的感知力,積累豐富的感知經驗。
(二)多種方法欣賞
《指南》指導下的音樂欣賞活動的教育方法重視幼兒內在的體驗與感受,尤其注重幼兒自主的感知、想象與感受。強調幼兒自己對作品的感想,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引導幼兒與音樂作品進行心靈對話,允許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具體的欣賞過程中,鼓勵并尊重幼兒用語言的、身體動作的、表情的方式表達,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1.運用多種藝術形式表達體驗。
音樂作品中不同元素會激發(fā)幼兒一定的感覺力,并將這種感受力轉化成為他們的表現力。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可以運用美術、語言表述等方式,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表達對音樂的體驗。例如:在小班《春雨》音樂欣賞活動時,引導幼兒將他們聽到的音樂用簡單的線條表現,或者用簡單的形象表達自己的音樂體驗;再如,在組織中班《彼得與狼(節(jié)選)》音樂欣賞活動時,鼓勵幼兒將音樂變成故事講給其他的幼兒聽,暢談自己的音樂體驗。
2.采用大肌肉活動(動作)表達體驗。
有學者用實驗研究證明,幼兒用大肌肉活動(動作)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的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會更長,對音樂性質的感覺會更敏感,即幼兒在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采用動作感知音樂的效果會更好。例如:在組織《采茶撲蝶》音樂欣賞活動時,鼓勵幼兒用動作去表現當時的場景,在動作中感知采茶人在采茶中嬉戲的場景,感知喜悅的心情;在組織小班《新年好》音樂欣賞活動時,可以隨著音樂做拍手、拍胳膊、跺腳的動作等。
3.利用“多通道參與”的方法體驗音樂。
所謂多通道參與是指在學習接納感知外界事物時充分運用各種感官知覺,通過各種知覺的協調作用體會、理解外界的刺激,可以是聽覺與視覺相結合,也可以是聽覺與面部表情相結合。例如,在組織中班《賽馬》音樂欣賞活動時,采用聽覺—視覺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播放短片,引導幼兒體驗牧民們在草原上賽馬的歡快之情;在組織大班《野蜂飛舞》音樂欣賞活動時,借用聽覺—面部表情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用面部表情表達野蜂們向自己涌來時的感受,能更好地體驗到野蜂飛舞的緊張、甚至是有些混亂的場面。
四、采用積極鼓勵的評價方式
《指南》中指出“在評價幼兒藝術的問題上,不能用‘對不對、‘像不像來評價幼兒的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而是要強調評價的發(fā)展功能與內在的激勵機制,既要讓每個幼兒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又要讓每個幼兒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鼓勵幼兒通過自主地學習,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藝術學習能力與態(tài)度?!?/p>
《指南》指導下的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評價,一方面,教師應該是積極鼓勵幼兒的表達與創(chuàng)造的,以欣賞的態(tài)度去積極評價每一個幼兒,用發(fā)現“美”的眼睛去發(fā)現每一個幼兒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并給予形象具體的評價;另一方面,教師要將幼兒的現在與以前進行比較,承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的提高。例如:在組織中班《玩具進行曲》音樂欣賞活動時,在聽完前奏就有個男孩迫不及待地問“這是不是要開動物大會了呀”,另一個男孩附和著說“孔雀來了”,并做出抬頭、扭肩走路的樣子;一個女孩說“是好朋友們在做過家家游戲呢”。雖然,幼兒的詮釋和作曲家的本意有所區(qū)別,但是,教師給予幼兒分享自己觀點,并做出解釋的機會,肯定每一個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時,教師從發(fā)展的角度評價幼兒,給予幼兒鼓勵,幫助獲得成功體驗,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增強幼兒創(chuàng)造與表達的欲望。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03.
[2]陸君.幼兒園音樂欣賞綜合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6).
[3][12][14]王丹.音樂欣賞活動中體態(tài)律動對幼兒注意集中狀況的影響[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10):76-81.
[5][6][9][11][15]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51-179.
[4][8][13]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發(fā)展與教學研究[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3):110-123.
[7]傅暉文.試析《指南》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選材的啟示[J].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1):36-39.
[10]夏娟.讓兒童成為音樂欣賞真正的主人——談音樂欣賞情景化的弊端與出路[J].學周刊.2011(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