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怡
在印度,有一群人,他們的職業(yè)是“鏟屎官”——每天穿梭在臟亂的大街小巷,清理人類的糞便。
盡管印度早在1993年已立法禁止人手掏糞,但是,相關(guān)禁令至今仍是一紙空文。這是由獨具印度特色的國情決定的——迄今為止,印度仍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沒有廁所可用。即使是在金融中心孟買,市中心很多居民在三急時,唯一的選擇也只能是在街頭隨便找個角落方便。因此,“鏟屎官”這份職業(yè)也就變得不可或缺。
忍受臟臭是“鏟屎官”每天工作的必修課。他們很多人沒有手套,甚至沒有完好的鞋,只有一個薄薄的口罩。面對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很多時候,即使是工作多年的老“鏟屎官”,也會難以抑制地嘔吐。為了麻木嗅覺,有些人甚至習(xí)慣在開工前先喝酒把自己灌得半醉,但是這樣做無疑給他們的健康和安全帶來另一種威脅。
印度的“鏟屎官”大多屬于賤民,為了養(yǎng)家糊口,只能承擔(dān)最低賤的工作。
臟臭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難受,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切實的傷害——哮喘、皮膚感染和肺炎是典型的職業(yè)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印度八成“鏟屎官”因為健康原因活不到60歲。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可以說用生命在鏟屎的他們,每天能獲得的報酬只有5美元。
(汗青摘自《廣州日報》201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