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等方法對警察格斗技術中擒拿,搏擊,格斗等技術在高校體育課的開展進行了調查,發(fā)現學生,特別是在校的女學生對于擒拿格斗技術非常感興趣,在練習過程中學習很認真。男生在學習時多以實用型技術為主。
【關鍵詞】警察 格斗技術 高校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48-01
高校的男生作為學校的主要學員之一。他們也很希望學習相應的格斗或者擒拿技術,在遇見危險等情況時來保護自己和親人。本文根據目前高校開設的體育課教學內容為背景,從學生的自身需求為出發(fā)點,探尋警察格斗技術在高校體育課中開課并持續(xù)下去的可能性。為高校大學生在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1.警察格斗技術
格斗術又稱(搏擊術),就是具有:攻擊,防御,閃躲的技法。它是警察部隊中最為基礎,最為使用的一種擒拿犯罪分子的最佳手段與方法。在警察學?;蛞恍┸娛略盒6奸_設有這種課程。
警察格斗的種類。格斗術可以分為步法,拳法,肘法,腿法,膝法,跌法,防守法等七種法。這七種方法也是警察部隊中學員必學的幾項基本擒拿技術。
2.大學生對于學習格斗技術的態(tài)度
通過調查了解到,很多大學生都喜歡在高校的體育課上開設格斗類形式的體育課。特別是女學生她們喜歡這門課程的程度幾乎達到了100%(很喜歡和喜歡)。這說明,女孩子在成年之后更加在乎個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塑型健身的功效。男生中也有89%的人喜歡上搏擊格斗類的課程,但是有11%的人選擇了不喜歡此類課程,究其原因可能與這類男生不喜歡暴力傾向的心理個性特點有直接的關聯(lián)。
3.大學生參加格斗類課程的動機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參加格斗類課程的動機進行調查發(fā)現,多數學生在學習這類課程的最初目的都是為了學習一定的防身之術。這與現在社會在校大學生經常被不法分子搶劫,迫害有關。由于近幾年我國高校開始執(zhí)行擴招,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機會走進大學校園讀書。在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相應的提升。這些學生由于年輕處世不深,往往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欺騙的對象。而在校大學生由于對于陌生人認識不清,通過網絡等媒介相接觸后就會很輕易的相信他們。這也給大學生的自我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隱患。警察格斗類課程在高校的開設,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彌補大學生在面對危險時能夠具有最基本的安全防御能力,避免在遇到危險時受到傷害。
4.格斗類課程教師的基本狀況
一方面擔負著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的重任,既要帶領學生在走向更高、更強的體育鍛煉目標,又要引導學生的心靈訴求。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掌控能力依賴于指導者的年齡、素質、經驗等。所以,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實力離不開對體育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
4.1教師的來源
在所調查的20名高校格斗類教師中,有40%的人源于高校的競聘上崗制度,這點也符合事業(yè)單位招聘優(yōu)秀人才及教師的程序和要求。有10%的老師屬于專業(yè)對口的人才調動。而有50%的老師源于部門的推薦。這與格斗類的課程要求有很大的練習。由于警察格斗類課程的開設多在于我國的各種警察學校而在普通高校開設的卻十分少,而找在校的教師出去學習和交流在短時間內也很難達到教學的要求。一旦效果不好,就會對本門課帶來很多不利的因素。由于格斗類課程具有十分強的時效性和實戰(zhàn)性,它要求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具有一定的格斗與實戰(zhàn)的經驗。因此,各高校在人才選擇過程中多從專業(yè)對口的角度出發(fā),與當地的公安,武警部隊在職教官取得聯(lián)系。通過駐地部隊,派出所的人員推薦來選擇適合的教師進行教學。從而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在求學時的多方面的需求。
4.2格斗類教師教學時采用的方法
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各高校所開設的格斗類課程所采用的方法多依據運動訓練原理,以提高或保持學生運動能力為目的所采用的途徑和辦法,是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總結的經驗。由于在校大學生多數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很難有時間從事體育鍛煉。對于他們來說一周一次的體育課無法滿足他們身體需要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新興課程的教師一定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需要。
5.建立科學的監(jiān)督、考評、制度
科學合理的監(jiān)督、考評制度是學生學好本門課程的關鍵所在。它的建立的實質并不是去監(jiān)督老師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于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學生能夠認真的去學習這項基本的生存技術,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學分或是考試。
參考文獻:
[1]王平,陳軍武.論警察體能和警務實戰(zhàn)技能訓練的重要性——我國公安民警因公傷亡的啟示[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 2013(10).
[2]柴士興, 魏勝敏, 王乃虎.警察擒拿格斗訓練引入武術推手練習的可行性研究[J]. 搏擊·武術科學, 2014(4).
作者簡介:
謝中瑞(1984年-),男,遼寧大連人,畢業(yè)于北京體育大學,體育老師、格斗教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課程與教學論,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