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峰
摘 要:刑罰制度作為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法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通過闡述中國古代刑法制度的演變過程,淺析其演變的原因,以其對中國古代法治文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刑罰;演變過程;演變原因
一、中國古代刑罰的雛形
關于中國古代刑罰階段的劃分,學界有多種觀點,究其原因其起源階段的確定具有重要作用。“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許慎?《說文解字》)據(jù)此可知,古代的法即是刑。通說認為,夏朝的建立是中國國家和法形成的標志。據(jù)此,夏朝建立之前的原始社會時期,是中國古代法的雛形階段,也是中國古代刑罰的雛形階段。
據(jù)記載,此時期主要是以肉刑為主的懲戒手段,是夏商周奴隸制五刑形成的起源?!渡袝??呂刑》說:“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尚書?舜典》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做官刑,撲作教刑……”
二、中國古代刑罰的演變過程
1.中國古代刑罰的早期發(fā)展階段
夏商周時期是以奴隸制五刑為中心的刑法體系形成和發(fā)展時期,各朝又各有其特點,尤其以周朝的刑罰制度對后世產生較大影響。
夏朝刑罰的最大特點是沿襲原始社會后期的刑罰雛形成,《左傳》記載,“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鄙坛贫ū姸嘈塘P,而且刑罰嚴酷,出現(xiàn)諸如炮烙、醢、脯等酷刑。周朝形成以墨、劓、宮、髕、大辟加上贖、鞭、撲、流等九刑的奴隸刑罰體系,對后世影響深遠。
2.中國古代刑罰的進一步發(fā)展階段
秦朝刑罰繁多而殘酷。據(jù)出土的云夢秦簡記載,秦朝法律包括《秦律十八種》等近30種之多。其刑罰非常嚴酷,死刑執(zhí)行殘酷隨意,有車裂、梟首、棄市、腰斬、族刑等十幾種之多。
漢朝受秦亡和德主思想的影響,刑罰較為輕緩。漢文帝因緹縈上書而為之所動,下令廢除肉刑。但由于“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之。”(班固?《漢書刑法志》)漢景帝時,頒布《箠令》以改文帝時期肉刑改革的弊端。漢文景帝時期的刑罰改革為后世五刑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封建制五刑初步形成,罪名、刑名諸方面有新的發(fā)展,其刑罰制度逐漸文明規(guī)范?!恫芪郝伞坊謴臀逍讨!稌x律》以死、徒、笞、罰金、贖刑作五刑?!侗蔽郝伞肥级ㄖ扑馈⒘?、徒、鞭、杖五刑,初步形成以勞役刑為中心的五刑體系。北周時沿襲北魏的五刑體系,但由輕至重,并按道里遠近劃流刑為五等制。
3.中國古代刑罰制度的穩(wěn)定鞏固階段
宋朝時期基本沿用前代封建制五刑,同時出現(xiàn)新的刑種。宋初受慎刑思想的影響,寬宥死刑,設刺配刑,改刑罰嚴苛弊端,設折杖法。但北宋出現(xiàn)古代最為殘酷的死刑行刑方式之一—凌遲。
元明清時期基本沿襲唐宋的五刑制度。但元朝受蒙古人治國影響,其刑罰帶有明顯的蒙古民族舊俗。而明朝時期刑罰日益嚴酷,死刑適用范圍有所擴大,出現(xiàn)梟首等刑種。清朝是封建末代王朝,其刑罰制度已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但死刑制度有殘酷化的趨勢,其死刑分為斬立決和監(jiān)侯兩類,同時出現(xiàn)梟首、戮尸等酷刑,適用范圍較明朝有所發(fā)展。
1911年,清政府頒布《大清新刑律》,標志著以封建制五刑為中心的中國古代刑罰制度的終結。《大清新刑律》將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罰金規(guī)定為法定刑。至此,封建刑罰體系走向消亡。
三、中國古代刑罰演變的原因
1.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是古代刑罰制度演變的根本原因
經濟基礎決定作為上層建筑一分部分的刑罰制度的演變,但其變化有時會滯后于生產關系的發(fā)展,各個時期各有其特點。
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出現(xiàn)私有制和社會階層,生產關系開始向奴隸制生產關系過渡,但作為上層建筑的國家、政權沒有形成,其刑罰方式多為原始社會的習慣風俗和習慣法,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其是刑罰制度的雛形時期。
夏商周時期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奴隸制生產關系逐步形成,作為上層建筑的以奴隸制五刑為中心的刑罰制度得以確立,尤其是周朝奴隸制社會經濟繁榮,奴隸制刑罰制度成熟完善。
戰(zhàn)國、秦漢時期是奴隸生產關系到封建生產關系初步形成時期,以徒流刑為中心的刑罰體系帶有明顯的奴隸制色彩。為適應社會生產發(fā)展的需要,西漢文景帝時,改革刑罰,廢除肉刑,自此新的刑罰體系開始醞釀。魏晉南北朝時期,戰(zhàn)爭不斷,人口銳減,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統(tǒng)治者為維護統(tǒng)治,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進一步廢除宮刑,改革死刑,調整刑罰種類和等級,初步形成新的五刑體系。隋唐時期經濟繁榮,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適應社會生產發(fā)展的以封建制五刑為中心的刑罰制度最終確立起來。隨后的宋明清一直沿襲。
直到晚清,封建的小農經濟被內外的資本主義經濟破壞,加之清政府內憂外患,封建刑罰制度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維護統(tǒng)治的需要,清政府才不得于1911年廢除封建刑罰體系。
2.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是古代刑罰制度演變的重要原因
法律思想作為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是立法的基礎和前提,對古代刑罰制度體系的變化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個別的刑罰與當朝思想文化不大相符,但并不妨礙思想文化對各朝代刑罰制度確立的重要性。
夏商刑罰制度殘酷,帶有明顯的原始社會神權思想和野蠻文化形態(tài)。周朝受“明德慎罰”思想和“禮與刑”關系的影響,刑罰殘酷程度有所減輕,但依舊有野蠻文化的烙印。秦朝采用“嚴刑峻法”思想,刑罰繁多殘酷。自漢朝起,統(tǒng)治者采用儒家“君權神授”和“以仁治國”的思想文化,延續(xù)到清末,這與其思想文化適應統(tǒng)治者的需要分不開。自此刑罰制度也一改秦朝前的殘酷繁多為輕緩精簡,漢文帝廢除肉刑,魏晉時期改死刑為絞斬兩種等都是其表現(xiàn)。
四、結語
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刑罰制度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從單一無章的懲戒手段到有章可循的刑罰規(guī)律,最終形成適用范圍廣泛、功能完善、科學嚴謹?shù)男塘P體系,是一個從野蠻向文明,由不完備向完備成熟的發(fā)展歷程。雖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個別朝代的個別刑罰有倒退的現(xiàn)象,如元朝出現(xiàn)的刺字、劓刑,但對古代科學發(fā)達的中華法系的影響并不顯著。而且像周朝的“三赦”之法,唐朝的“諸犯罪未發(fā)而自首者,原其罪?!钡刃塘P制度對于現(xiàn)代刑罰制度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雪君.《中國古代刑罰制度》.[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2
[2]章超一.《論中國古代刑罰的演變》.[J].黑龍江史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