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辰
中午,包子鋪前排起了人龍。
一旁的小巷里,挪出了一個老者。他身穿滿是油污的破舊衣服,匍匐在一輛木制的板車上,右手和雙腿都已殘疾,依靠左手扒著地面緩緩前進。靠得近了,一股酸腐的氣味也隨之而來,排隊的人龍不由自主地彎成了一個弧度。
老人抬起臉,左手拿起一個搪瓷杯,搖了搖。杯子發(fā)出了稀疏的幾聲響動,便再次歸于沉寂。大約是看出了人們對他的排斥,老人將杯子放回板車。他從懷里掏出了一個煮雞蛋,在地上敲了幾下后,艱難地用單手剝起了蛋殼。
忽然,硬幣與杯子撞擊的響聲再次響起。這次是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同樣穿著破舊的衣服,一邊晃動著杯子,一邊念經(jīng)般含糊說:“各位大叔大嬸哥哥姐姐行行好吧,我已經(jīng)幾天沒吃東西了……”有幾個人被纏得不耐煩,便丟了幾個硬幣給他。
小男孩低頭嘟囔了幾句,往旁邊走了過去。經(jīng)過那個老人身邊時,他放緩了腳步,看了一眼老人手里的雞蛋,似乎想說什么,卻沒有開口。出人意料的是,老人對他露出了一絲笑容,然后把剝好了殼的雞蛋遞給了他。等小男孩接過雞蛋,老人一言不發(fā)地用左手扒著地面,推動著板車向遠處緩緩地挪動起來。
此后,我再沒有遇到過那個老人和那個小男孩,但仍不時地想起老人手拿雞蛋的畫面。那個老人用一顆雞蛋教會了我,真正的善良,就像路邊的雜草,就算被生活的重?fù)?dān)壓倒,也絕不會徹底滅絕。等到陽光再次灑落大地的時候,那些翠綠一定會倔強地歸來,驕傲地屹立。
(英翔宇摘自《新民晚報》201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