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冠,劉春根,丁少輝,袁 晶,李 凱,呂 鑫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南昌 330030)
?
江西省主要礦產(chǎn)預測類型及其地質特征*
黃傳冠,劉春根,丁少輝,袁晶,李凱,呂鑫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南昌 330030)
以江西省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成果為基礎,系統(tǒng)介紹了江西省主要礦產(chǎn)預測類型及其特征,按“同一空間、共有成礦地質環(huán)境、相同的成礦作用、基本一致的預測要素、超越典型礦床”的技術思路,討論并重新厘定了“彭山穹隆式、贛南七層樓式”2個礦產(chǎn)預測類型。研究認為,礦產(chǎn)預測類型的實質也是按全位成礦思路構建的預測實體目標的理論模型,所劃分的礦產(chǎn)預測類型從預測角度基本涵蓋了江西省主要礦產(chǎn)資源類型。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江西
2006~2013年,江西省完成了煤炭、鐵、銅、鋁、鉛、鋅、錳、鎳、鎢、錫、金、鉻、鉬、銻、稀土、銀、鋰、磷、硫、螢石、重晶石共21個礦種的資源潛力評價。按照“凡是由同一地質作用下形成的,成礦要素和預測要求基本一致,可以在同一預測底圖上完成預測工作的礦床、礦點和礦化線索歸為同一礦產(chǎn)預測類型”的全國統(tǒng)一技術要求[1]劃分的江西省礦產(chǎn)預測類型是重要的原創(chuàng)性科技成果。然而,“礦產(chǎn)預測類型”概念作為一個新事物,對它的認知經(jīng)歷了復雜而曲折的過程,對它的研究也極富探索性與創(chuàng)新性。本文按“認識從實踐中來并指導實踐,通過實踐再修正認識”這一認識論的基本原理,總結2006年以來的工作實踐,對江西省主要礦產(chǎn)預測類型進行系統(tǒng)梳理,希望對江西省今后的礦產(chǎn)預測工作有所幫助。
1.1對“礦產(chǎn)預測類型”的理解
礦產(chǎn)預測類型是全國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工作提出來的全新概念,對其的理解基本定位于“在成礦系列理論的基礎上為了進行區(qū)域礦產(chǎn)預測,按照礦產(chǎn)預測方法的不同要求而劃分的礦產(chǎn)類型,是從預測角度對礦產(chǎn)資源的一種分類[2]”。劃分礦產(chǎn)預測類型的理論基礎是“礦床式”,且基于典型礦床而超越典型礦床的具體成礦條件體現(xiàn)預見性,并可根據(jù)預測工作尺度的不同而分層次、分級別劃分。與成因類型或工業(yè)類型相比,區(qū)別在于“具有明確的區(qū)域性但又不排斥一般性、成礦作用相同且預測要素基本一致但礦種可不同、可依據(jù)成礦規(guī)律研究超前建立”。同一礦種或成因類型可以存在多種礦產(chǎn)預測類型,不同礦種組合或成因類型也可以歸為同一礦產(chǎn)預測類型。對于成因復雜的礦產(chǎn)預測類型劃分,以“空間分布、物質組成、主成因類型”3個關鍵要素加以確定。礦產(chǎn)預測類型的命名方式為××式××型××礦,其典型礦床的選擇主要考慮代表性、完整性、特殊性、專題性及習慣性。
1.2礦產(chǎn)預測類型劃分
江西省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大致以成礦亞帶劃分礦產(chǎn)預測類型應用于本輪中比例尺區(qū)域成礦預測。筆者從礦產(chǎn)預測類型空間分布、成礦時代、主成礦作用、成礦要素、預測要素、適用礦種等方面,對全省礦產(chǎn)預測類型匯總,劃分和歸并46個礦產(chǎn)預測類型(表1、圖1)。
依據(jù)礦產(chǎn)預測類型研究的成熟度及其資源潛力的重要性,將研究認為“爭議少、空間分布明確、成礦時代依據(jù)充分、主成礦作用明顯、成礦要素及預測要素準確”的主要礦產(chǎn)預測類型的特征詳細描述如下。
圖1 江西省主要礦產(chǎn)預測類型分布圖Fig.1 Prediction type distributions of main mineral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2.1德興式斑巖型銅鉬硫金銀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16,分布于萬年—德興成礦亞帶內,成礦構造時段燕山早期(166.6±6Ma)[3],成礦作用與花崗閃長斑巖的侵入有關,巖漿期后熱液成礦期為主要成礦期,含礦溶液主要來自與斑巖同源的地殼深部或上地幔,礦體賦存于侵入體接觸帶內外兩側強、中蝕變帶內,礦石呈細脈—浸染狀構造,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黃銅礦、輝鉬礦的斑巖型銅、鉬、金、硫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花崗閃長斑巖)、賦礦地層(張村巖群變質巖建造)、成礦構造(斷裂、接觸帶構造)以及物、化、遙異常[4]。
2.2銀山式陸相火山巖型鉛鋅銅銀硫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17,分布于萬年—德興成礦亞帶內,成礦構造時段燕山早期(164±20 Ma)[5],成礦作用與晚侏羅世陸相火山活動形成的淺成(次火山巖)相的石英斑巖、次英安斑巖密切相關,受次火山巖、火山碎屑巖及火山機構造控制的斑巖型、火山巖型銀、銅、鉛、鋅、硫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次火山巖(石英斑巖、次英安斑巖)、賦礦地層(張村巖群、溪口巖群變質巖建造)、成礦構造(北東向斷裂)、化探異常。
2.3永平式巖漿熱液型銅鉛鋅鎢金銀硫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24,分布于武功山—鉛山成礦亞帶鉛山永平地區(qū)及樂平涌山地區(qū),與花崗閃長斑巖、花崗斑巖、石英斑巖侵入密切相關,復合內生成礦,主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中期(154±2Ma)[3],主成礦作用為巖漿熱液成礦作用,受推覆構造帶控制的多期次似層狀矽卡巖型銅鎢礦與斑巖型鉬銅礦組成的“多位一體”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賦礦地層(石炭系碳酸鹽巖建造及變質巖建造)、成礦巖體(花崗斑巖及石英斑巖)、控礦構造(推覆構造、北北東向斷裂帶及層間構造)以及化探、重、磁異常。
2.4城門山式矽卡巖型銅鉬銀鉛鋅硫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01,分布于沿江成礦亞帶內,與花崗閃長斑巖、二長花崗斑巖、石英斑巖侵入有關,復合內生成礦,主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中期(140±2Ma)[6],主成礦作用為熱液交代、充填成礦作用,形成的矽卡巖型、塊狀硫化物型、斑巖型“三位一體”銅鉬銀鉛鋅硫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花崗閃長斑巖、石英閃長玢巖及石英斑巖)、賦礦地層(志留系—三疊系陸緣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容礦構造(“四帶一面”構造)、化探異常、重磁異常、自然重砂異常。
2.5冷水坑式陸相火山巖型銀鉛鋅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31,分布于北武夷成礦亞帶內,與侏羅紀晚世陸相火山巖、次火山巖密切相關,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早期(162.0±2Ma)[7],成礦作用為火山熱液成礦作用,受花崗斑巖及北東向、北西向斷裂復合控制的斑巖型和層控疊生型銀鉛鋅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次火山巖(花崗斑巖、流紋斑巖及碎斑花崗斑巖)、賦礦地層(侏羅系上統(tǒng)陸相火山碎屑巖建造)、控礦構造(北東向及北西向斷裂及火山口構造)、圍巖蝕變(絹云母化、綠泥石化和碳酸鹽化)、磁異常、化探異常。
2.6大湖塘式巖漿熱液型鎢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07,分布于九嶺—蓮花山成礦亞帶內,成礦構造時段燕山中期(143.7±1.2Ma)[8],與白堊紀早世二云母花崗巖密切相關,主成礦作用為巖漿熱液成礦作用,礦體主要產(chǎn)于燕山期花崗巖株頂部及外接觸帶圍巖,受北東東向斷裂及侵入巖接觸帶控制。全位成礦模式由“細脈浸染型白鎢礦、石英大脈型黑鎢礦、云英巖型鎢錫礦、隱爆角礫巖筒型鎢錫礦”構成的巖漿熱液型鎢錫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賦礦圍巖(新元古界花崗閃長巖)、成礦巖體(白堊紀早世似斑狀花崗巖、細粒花崗巖、花崗斑巖)、控礦構造(近東西向、北東東—北東向斷裂構造)、化探、重磁、重砂及遙感異常。
2.7金山式變質碎屑巖中熱液型金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18,分布于萬年—德興成礦亞帶內,主成礦構造時段為加里東晚期(406~409 Ma)[9],多期成礦,主成礦作用與動力變質作用密切相關,為受韌性剪切帶控制的動力變質熱液型金礦。礦體一般賦存在韌性剪切帶中間超靡棱巖—靡棱巖的金礦化帶中,產(chǎn)狀與主剪切面平行,呈似層狀、舒緩波狀延展。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構造(北東韌性剪切帶)、賦礦地層(張村巖群火山碎屑沉積淺變質巖建造)、化探及遙感異常。
2.8宜春式花崗巖型鉭鈮(鋰)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29,分布于武功山—鉛山成礦亞帶內,與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堿性蝕變花崗巖密切相關,由巖漿期后高溫熱液在花崗巖侵入體頂部發(fā)生交代成礦作用,形成的強烈鉀長石化、鈉長石化等堿性(富鈉)蝕變及鉭、鈮、鋰、銣礦化,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中期(148.6±2.9Ma)[3],礦體受武功山穹隆構造及侵入體與圍巖平緩接觸面控制,為蝕變花崗巖型鈮鉭(鋰)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堿性蝕變花崗巖)、控礦構造(巖體接觸帶、斷裂構造帶)、物、化、遙異常。
2.9新余式沉積變質型鐵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30,分布于武功山—鉛山成礦亞帶新余安福地區(qū)、吉水地區(qū)及洪山地區(qū),與南華系楊家橋群下坊組、洪山組低綠片巖相含火山碎屑硅鐵質建造有關,含礦巖系為條帶狀磁鐵石英巖、條帶狀綠泥磁鐵石英巖、磁鐵鏡鐵石英巖、綠泥石千枚巖,成礦構造時段為南華紀,成礦作用為沉積變質成礦作用[10],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鐵礦、鏡鐵礦,次為假象赤鐵礦、褐鐵礦、黃鐵礦等,受褶皺、斷裂構造控制的沉積變質型鐵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含礦地層(南華系下坊組、洪山組變質火山—沉積硅鐵建造)、控礦構造(神山倒轉背斜構造、成礦后斷裂)、航磁異常[11]。
2.10巖背式斑巖型錫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36,分布于南武夷成礦亞帶內,與侏羅紀晚世—白堊紀早世中酸性火山巖及高位超淺成次火山花崗質雜巖密切相關,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晚期(125.0±6.1 Ma)[12],成礦作用為巖漿—次火山熱液成礦作用,受成礦雜巖體及北北東向、東西向斷裂帶復合控制的斑巖型、云英巖型、脈帶型、層間破碎帶型“四位一體”的錫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花崗斑巖)、賦礦地層(侏羅系上統(tǒng)雞籠嶂組陸相火山碎屑巖建造)、控礦構造(接觸帶、北北東向及東西向斷裂帶)、圍巖蝕變(黃玉石英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化探異常、重砂異常、遙感異常。
2.11村前式矽卡巖型銅鉬銀鉛鋅硫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12,分布于萍鄉(xiāng)—樂平成礦亞帶內,與淺成—超淺成的斜長花崗斑巖、石英斑巖侵入密切相關,成礦構造時段燕山早期(169.3±1.0 Ma)[14],成礦作用以巖漿熱液作用為主,具雙層覆蓋結構,受接觸帶、外接觸帶不整合面及層間破碎帶、內接觸帶巖體內裂隙控制,以交代、充填兩種形式賦存的矽卡巖型、塊狀硫化物型、斑巖型“三位一體”銅鉬銀鉛鋅硫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斜長花崗斑巖、石英斑巖)、賦礦地層(二疊系下統(tǒng)馬平組碳酸鹽巖建造)、容礦構造(侵入體接觸帶、巖體內密集裂隙帶、層間破碎帶、不整合面)、化探異常以及重、磁異常。
2.12香爐山式矽卡巖型白鎢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06,分布于九嶺—蓮花山成礦亞帶內,與黑云母花崗巖密切相關,成礦作用為巖漿熱液交代作用,成礦構造時段燕山晚期(121.0±11 Ma)[15],礦體受北東向斷裂及侵入巖與下古生界含炭、硅、泥質巖類的接觸帶控制,為矽卡巖型似層狀白鎢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黑云母花崗巖)、賦礦地層(寒武系含炭碳酸鹽巖泥質碎屑巖建造)、控礦構造(接觸帶及斷裂帶)、化探異常、重磁異常、重砂異常。
2.13留龍式巖漿熱液型金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41,分布于南嶺成礦帶興國留龍地區(qū)及臨川茅排地區(qū),與燕山期花崗巖有關,成礦作用為巖漿低溫熱液成礦作用,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中期(157.0±11 Ma)[16],賦礦圍巖為淺變質碎屑巖,受北東、北東東向導礦斷裂構造控制,礦體賦存于次級近南北向含金硅化破碎帶,為巖漿期后中低溫熱液型金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燕山期重熔花崗巖及石英脈)、控礦構造(北東、北東東向構造派生的南北向斷裂)、賦礦地層(青白口紀淺變質火山碎屑巖)、圍巖蝕變(面狀黃鐵絹英巖化)、化探異常、重砂異常。
2.14紅山式陸相火山巖型銅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33,分布于南武夷成礦亞帶內,與燕山晚期同熔型巖漿有關的次火山巖型銅礦,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晚期(99Ma)[17],成礦作用為陸相火山作用,由火山噴發(fā)及隱蔽爆破活動形成以銅為主的筒內角礫巖型礦化、巖筒接觸帶之細脈浸染型礦化、深部斑巖型礦化、巖筒外斷裂破碎帶充填交代型的“一體五型”銅鉛鋅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次火山巖(燕山晚期花崗斑巖及花崗閃長斑巖)、賦礦地層(中元古界桃溪巖組及白堊系石溪組)、控礦構造(火山機構、裂隙構造)、航磁異常、重力異常、化探異常、遙感解譯火山機構。
2.15鐵砂街式海相火山巖型銅礦
礦產(chǎn)預測類型編號25,分布于武功山—鉛山成礦亞帶弋陽鐵砂街地區(qū)及宜豐地區(qū),與海相變質細碧角斑巖系密切相關的銅金礦,主成礦構造時段為晉寧期(1153.4±38Ma)[13],復合內生成礦,主成礦作用為海相火山成礦作用,疊加了燕山晚期酸性巖漿期后熱液改造,含礦巖系薊縣系鐵砂街組為熔巖—碳酸鹽巖—硅質巖組合,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與地層產(chǎn)狀基本一致。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含礦地層(鐵砂街巖組熔巖—碳酸鹽巖—硅質巖建造)、成礦巖漿巖(海底火山熔巖細碧角斑巖)、控礦構造(層間破碎帶)、化探及重、磁異常。
3.1彭山穹隆式巖漿熱液型錫鉛鋅銻礦
江西北部德安彭山穹隆構造外圍分布曾家垅錫礦、尖峰坡錫礦、張十八鉛鋅銀礦、寶山銻礦、洪溪坂螢石礦等。根據(jù)各典型礦床的成礦特征,江西省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先后劃分了“張十八式層控熱液型鉛鋅礦、曾家垅式錫石-硫化物型錫礦、寶山式巖漿熱液型銻礦、彭山式巖漿熱液型螢石礦”4個礦產(chǎn)預測類型。通過省級礦產(chǎn)預測類型匯總研究,認為上述劃分的4個礦產(chǎn)預測類型具有“同一空間、共有成礦地質環(huán)境、相同的成礦作用、基本一致的預測要素”的特點,按照超越典型礦床的思路,將其歸并成一個新的礦產(chǎn)預測類型“彭山穹隆式巖漿熱液型錫鉛鋅銻礦”(編號04)。其特征為“分布于彭山—九華山成礦亞帶內,與燕山晚期隱伏高硅富堿富揮發(fā)份花崗巖(128±1 Ma)[18]侵入密切相關,成礦作用為巖漿熱液作用,成礦構造時段燕山晚期,主要受“彭山巖漿底劈穹隆”構造外圍環(huán)形層間剝離破碎構造和層間滑動構造控制,全位成礦模式由‘硫化物型錫礦、層控熱液型鉛鋅礦、巖漿熱液型銻礦、巖漿熱液型螢石礦’構成的巖漿熱液型錫鉛鋅銻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控礦構造(彭山穹窿層間重力滑脫斷裂構造)、成礦巖體(隱伏黑云母花崗巖)、賦礦地層(奧陶系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重力推斷隱伏巖體及物、化、遙異常。
3.2贛南七層樓式巖漿熱液型鎢錫鉬礦
江西贛南地區(qū)是著名的鎢錫礦集區(qū),已查明眾多鎢礦床,代表性鎢礦包括西華山鎢礦、漂塘鎢礦、木梓園鎢礦、大吉山鎢礦、巋美山鎢礦、焦里鎢礦、九龍腦鎢礦等,礦床類型主要為石英脈型、云英巖型、矽卡巖型、破碎帶型等,總結形成了著名的“七層樓式”(蓋層+五層樓+地下室)的成礦模式[19]。江西省鎢礦資源潛力評價在贛南地區(qū)劃分了“西華山—漂塘—大吉山式石英脈型鎢礦、九龍腦式云英巖型黑鎢礦”2個礦產(chǎn)預測類型。通過省級礦產(chǎn)預測類型匯總研究,初步認為以“西華山—漂塘—大吉山式、九龍腦式”劃分的礦產(chǎn)預測類型不足之處是理解上容易拘泥于所指“礦床式”。為了實現(xiàn)超越典型礦床的具體成礦條件體現(xiàn)出預見性,將其歸并成一個新的礦產(chǎn)預測類型“贛南七層樓式巖漿熱液型鎢錫鉬礦”(編號39)。其特征為“分布于南嶺成礦帶內,與侏羅紀晚世—白堊紀早世重熔型酸性侵入巖密切相關,賦礦圍巖為寒武系泥砂質淺變質巖,成礦構造時段為燕山期(150~160 Ma)[20],成礦作用為巖漿高溫熱液充填及交代成礦作用,受北西西向、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全位成礦模式自地表往下依次為‘礦化標志帶、細脈帶、細脈—大脈混合帶、大脈帶、大脈—巨脈—尖滅帶、地下室(云英巖型、蝕變花崗巖型)’的漿熱液型鎢錫鉬多金屬礦”。主要預測要素為礦(化)點、成礦巖體(燕山早期復式花崗巖體)、控礦構造(北西西向和東西向斷裂,內外接觸帶)、賦礦地層(震旦系—寒武系下統(tǒng)及泥盆系碎屑巖建造)、圍巖蝕變(云英巖化、硅化、鉀長石化)、化探異常、重砂異常。
據(jù)江西省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實踐,筆者認為“礦產(chǎn)預測類型”既是在已有地質、礦產(chǎn)資料及科研成果基礎之上礦產(chǎn)類型劃分的結晶,也是本輪礦產(chǎn)預測的基石,解決了“如何建立可詳細描述的預測目標實體”這個關鍵問題。本文系統(tǒng)介紹了江西省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劃分的礦產(chǎn)預測類型,重點闡述了主要礦產(chǎn)預測類型的特征及預測要素。所劃分的礦產(chǎn)預測類型從預測角度基本涵蓋了江西的主要礦產(chǎn)資源類型,是按全位成礦思路構建主要礦產(chǎn)資源的預測目標實體的理論模型。然而,江西省是我國的重要的資源大省,尚有許多礦產(chǎn)預測類型仍有待研究,未能展開詳細的特征描述。
致謝:本文是江西省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集體勞動的結晶,在成文過程中承蒙梅勇文教授級高工、劉海濤高工、李雅錦高工的指導,得到了項目組全體同志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1]陳毓川,王登紅.重要礦產(chǎn)預測類型劃分方案[M].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0:1-222.
[2]王登紅,陳毓川,徐志剛,等.礦產(chǎn)預測類型及其在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中的運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43(4):1092-1099.
[3]毛景文,謝桂清,李曉峰,等.華南地區(qū)中生代大規(guī)模成礦作用與巖石圈多階段伸展[J].地學前緣,2004,11(1):45-55.
[4]黃傳冠,劉春根,丁少輝,等.含礦地質體體積法在江西德興地區(qū)銅礦資源潛力評價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43(4): 1143 -1150.
[5]李曉峰,陳文,毛景文,等.江西銀山多金屬礦床蝕變絹云母40Ar-39Ar年齡及其地質意義[J].礦床地質,2006,25(1):17-26.
[6]吳良士,鄒曉秋.江西城門山銅礦錸—鋨同位素年齡研究[J].礦床地質, 1997,16(4):376-381.
[7]左力艷,侯增謙,孟祥金,等.冷水坑斑巖型銀鉛鋅礦床含礦巖體鋯石SHRIMP U-Pb年代學研究[J].中國地質,2010,37(5):1450-1456.
[8]豐成友,張德全,項新葵,等.贛西北大湖塘鎢礦床輝鉬礦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意義[J].巖石學報,2012,28(12):3858-3868.
[9]王秀璋,單強,梁華英,等.金山金礦床成礦時代及礦床成因[J].地球化學,1999,28(1):10-17.
[10]曾書明,周建廷,王學平,等.新余鐵礦田鐵礦成礦地質特征與成因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 2010,33(3): 231-240.
[11]黃傳冠,劉春根,丁少輝,等.欽杭成礦帶東段(江西段)礦產(chǎn)預測類型譜系[J].地質學刊,2013,37(3):387-392.
[12]梅玉萍,李華芹,王登紅,等.江西巖背斑巖錫礦的成巖成礦時代及其地質意義[J].地球學報, 2007,28(5):456-461.
[13]賀菊瑞,王愛國,芮行健,等.江西弋陽鐵砂街中元古代海底火山噴流成礦作用[J].資源調查與環(huán)境, 2008,29(4):261-269.
[14]王強,孫燕,張雪輝,等.江西省村前銅多金屬礦床斜長花崗斑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及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 2012,39(5):261-269.
[15]張家菁,梅玉萍,王登紅,等.贛北香爐山白鎢礦床的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及其地質意義[J].地質學報, 2008,82(7):927-931.
[16]王登紅,陳鄭輝,陳毓川,等.我國重要礦產(chǎn)地成巖成礦年代學研究新數(shù)據(jù)[J].地質學報, 2010,84(7):1030-1040.
[17]蘇慧敏,謝桂青,孫嘉,等.江西銅坑嶂鉬礦和紅山銅礦含礦斑巖鋯石U-Pb定年及其地質意義[J].巖石學報, 2010,26(3):819-829.
[18]羅蘭,蔣少涌,趙葵東,等.江西彭山錫多金屬礦集區(qū)隱伏花崗巖鋯石SHRIMP U-Pb年代學研究[J].礦物學報, 2010,(S1):323-324.
[19]黃傳冠,丁少輝,雷良城,等.江西省重要礦種礦產(chǎn)預測成果報告[R].南昌: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2013.
[20]豐成友,曾載淋,屈文俊,等.贛南鎢礦成礦年代學及成巖成礦時差討論[J].礦床地質, 2010,(S1): 431-432.
Predictio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mineral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HUANG Chuan-guan, LIU chun-gen, DING Shao-hui, YUAN Jing, LI Kai, Lü Xin
(GeologicalSureyofJiangxiProvince,Nanchang330030,China)
We introduce the predictio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mine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approaches of “the same space,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ame mineralization, the common predicting factors and overstep the typical ore deposit”, two mineral prediction types of “domal in Pengshan and seven floors in Gannan” are discussed and redefined. Preliminary study shows that the prediction type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also theoretical model of entity prediction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metallogenic theory. All the prediction types of mineral resources have included the main type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prediction type of mineral resources;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Jiangxi Province
A
1671-4814(2015)03-196-07
2014-03-18改回日期:2014-04-19責任編輯:譚桂麗
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江西省礦產(chǎn)資源潛力評價”(項目編號:1212010881619)資助。
黃傳冠,1972年生,男,高級工程師,從事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研究及礦產(chǎn)預測等工作。
P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