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黑龍江省大慶市奧林學校)
唐代文學家韓愈提出教學的基本任務“傳道、授業(yè)、解惑”,其中把“傳道”放在第一位,他關注的是學生的人格品質,比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最鐘愛的一句話:“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睆墓胖两?,教育家們更為重視的是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回歸語文教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它的目的是讓學生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情感,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在講授閱讀的過程中又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思想教育呢?經過幾年的教學探索實踐,我有了一些點滴經驗。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指通過反復流利誦讀,不但能理解文字表達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感悟文字背后的意蘊。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比如分角色讀、男女生讀、自由讀、個別讀等,學生可以披文入情,讀出感情之美,進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傳達的思想。對學生來說,出聲朗讀可以集中注意力,用書面語言規(guī)范口頭語言,同時也可以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比如,在講授老舍《濟南的冬天》時,先讓學生了解老舍先生在山東生活工作了7年之久,對濟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濟南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有了這樣的情感積淀,學生就容易理解作者在文中孕育的情感了。在文中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與文章對話,讓冬日美景再現(xiàn)在學生腦海中,在朗讀中感受美麗的景色,欣賞文中的自然之美,感情之美,從中領悟作者對濟南的熱愛之情,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課堂的提問最忌諱的就是一味地直來直去,沒有啟發(fā)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會感到索然無味,失去學習的興趣。以《窗》為例,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結局更是出人意料。為此,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開頭就說破透過窗戶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文章的表達效果會有什么不同?”學生都紛紛說,這樣就沒有懸念,人物塑造就不會成功,就不能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趁熱打鐵,我接著問:“看來同學們都贊同這篇文章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那么透過窗,你能夠看到哪兩個截然不同的人性?”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能夠十分清晰地評價人物,對人物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靠窗的那位病人無私、高尚、博愛,他的心靈之窗是打開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風景。冷漠的心中是不會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靈之窗是緊緊關閉著的,就像堵著一堵墻,所以他無法看到那美麗的圖景,只能看到那光禿禿的一堵墻。以此讓學生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導樹立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
對于教師來講,我們都知道學習熱情對學生有強大的推動力,教師授課時一定要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的示范和引導。講課過程中豐富而適當?shù)谋砬橛兄谥v好一堂課,只要教師有了熱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使他們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來分析課文。在講授《天游峰的掃路人》時,文中有很多對老人的語言描寫,我恰當?shù)刈儞Q表情、姿態(tài)、聲調,讓學生感受到老人的心胸氣度,他生活在美麗的大山中,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他已經與武夷山的天游峰融為一體,以苦為樂,即使自己到了70歲高齡,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疲,悠然自在。
最后,我還想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本文:教育兒童通過周圍世界的美、人的關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誠實,并在此基礎上,在自己身上確立美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