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翔
(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高三︿6﹀班)
當讀到“人們目送著赫列斯塔科夫坐著馬車絕塵而去”時,《欽差大臣》的故事已接近尾聲了,仔細看完結尾,我微微合上書本,思緒萬千,心中涌起了許許多多的感悟。
一部喜劇,為何能成為名著?在為此喜劇捧腹的同時,我們仍應為它所闡述的深刻而又淺顯的事實咀嚼反省。百年前的作品與當今社會上的問題仍有相通之處,這就是《欽差大臣》跨越百年也能綻放活力的原因。
當欽差大臣到來的消息在小城傳開的時候,所有的官員都慌了手腳,為了蒙混過關,市長向其他官員作了周密的安排。正當他們商量對策,滿心憂慮時,兩個小地主氣喘吁吁地跑進市長家,上氣不接下氣地爭著向市長報告一個他們剛剛看到的情況:一位身穿便服的年輕人住進了一家旅店,儀表非凡,此人極有可能是微服私訪的欽差大臣!
由于這些官員貪污腐敗,壞事做盡,心中充滿恐懼,不辨真?zhèn)尉桶押樟兴顾品虍敵闪苏嬲臍J差大臣,于是便在他面前互相推諉責任,又大肆行賄。而赫列斯塔科夫本身就是一個胸無大志,貪圖錢財的紈绔子弟,官員的吹捧與抬舉正中下懷,他從此便裝起了彼得堡的大員——欽差大臣。其實,赫列斯塔科夫并不是個很壞的人,但他靈魂空虛,知識淺薄,舉止傲慢無禮,妄自尊大,只會謊話連篇,大話說盡。能在小城里作威作福,赫列斯塔科夫樂得過這樣的生活,于是便逍遙自在地過了一個月。
最后在憲兵的一句話中結束了整個喜劇。留下的只有市長等官員一動不動地站在客廳里,面面相覷,呆若木雞……憲兵的這一句話會不會再次引發(fā)一場新的喜劇呢?厚厚的帷幕落下,果戈里沒有給讀者答案,留給我們的只有一連串的遐想。
果戈里以幽默的方式為我們展現了歷史上沙皇俄國的陰暗面,用夸張的手法展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丑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歷史的車輪總是在滾滾向前,更多類似的“喜劇”呼喚出了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而在俄國,赫列斯塔科夫早已成為夸口空談、思想輕佻的年輕人的代名詞了。
《欽差大臣》是俄國現實主義戲劇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顯著的藝術特點就“自己臉丑,莫怨鏡子”的諷刺。正如赫爾曾在《論俄國革命思想的發(fā)展》一文中指出的:“在果戈里之前,從來沒有一個人把俄國官僚的病理解剖過程寫得這樣完整,他一面嘲笑,一面透視這種卑鄙、可惡的靈魂最隱蔽的痛苦。”
欽科說過:“《欽差大臣》你們無論看多少遍,盡管你們有所準備,但還是要被它的結尾深深吸引……”是的,我不但被《欽差大臣》的巧妙結尾所折服,而且常常被劇中辛辣幽默的語言逗得忍俊不禁,反復看了N 遍也手不釋卷,它的確是一部歷久彌新、振聾發(fā)聵的好作品呀!能有一本好書在手,此樂何極!讓我們一起品味讀書的好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