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平平
語文教學應(yīng)讓學生領(lǐng)悟情感,感悟人生,以此獲得審美體驗,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化修養(yǎng)與精神境界。那么,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究竟怎樣做才能落到實處呢?
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人文資源,還有深厚的情感內(nèi)蘊,既有風起云涌、潮漲潮落的自然景觀,又有動人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愛。在這一篇篇精挑細選的課文中,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雄偉壯觀的建筑令人驚嘆和震撼,故事中人物多舛的命運牽系肝腸。如此豐富廣博的課程資源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引領(lǐng)他們學會聆聽課文,把握課文扣人心弦之處,激蕩他們純真的心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用縱覽群書的語言吸引他們,要用繪聲繪色的講述啟發(fā)他們。
我在教學童話《去年的樹》一文時,給學生講了童話作家新美南吉的另外的童話故事,他們靜靜地聽著,當講到一個小狐貍阿權(quán)的故事時,有好多學生竟然感動得流出了眼淚,透過他們那一行行晶瑩的淚水,我仿佛看到了一顆顆純真善良的心靈。教會學生靜心聆聽,用心感受,那么滲透在語言文字中的真、善、美,就會像清涼的泉水一樣,寂靜無聲地流進學生幼小的心田,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
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是開啟心智的鑰匙,朗讀是蕩滌心靈的泉源,朗讀也是感悟文本、品味語言最好的途徑。好的文章,不僅有精妙傳神的語言,更有著穿透人心的感情。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朗讀,把作者的感情傳達出來,同時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和理解。《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讀古詩詞可培養(yǎng)樂感,讀蕩氣回腸之句可滌其心靈,讀優(yōu)美詞句可增加積累,讀發(fā)人深省之句可明理知義。
在教學《去年的樹》時,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去朗讀文本,來獲取豐富的感情體驗。自由朗讀——在獨具個性化的朗讀中,體會故事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變化,感受“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波瀾起伏;角色朗讀——在角色扮演的生動情境中,揣摩不同角色的內(nèi)心情感,進而真正感悟“朋友”二字的真諦;齊聲朗讀——在整齊響亮的齊聲朗讀中,文本所傳遞的情感因子得到內(nèi)化,轉(zhuǎn)化為學生心間經(jīng)久不散的愛的旋律。
思考和想象是心中的表象的新的組合,也是充滿情感的尤其是富有美感的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學生都有一對想象的翅膀,語文老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點睛之處引領(lǐng)學生展開翅膀奮飛翱翔,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入其境,感其情,明其理,感悟文本,受到美的陶冶,進而懂得人生的價值,熱愛美好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由此可見,思考對學習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情感的領(lǐng)悟與體驗,更是離不開思考與想象。思考是舵,想象是帆;思考是弓,想象是弦。思考可開啟學生的心智,想象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度ツ甑臉洹芬徽n教學中,我抓住課文的關(guān)鍵問題:“小鳥為尋找好朋友大樹,先后找了那些地方?在尋找的過程中,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并以此引導學生的想象,在思維的碰撞與故事情境的再現(xiàn)中,學生就會深刻理解小鳥千里迢迢、歷盡千辛尋找好朋友的過程,也更能體會小鳥對友誼的珍惜之情了。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shù),我們的語文課堂只是學生感受文字魅力的過程,表達心中所想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如何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又如何將文本與生活緊密相連?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說——說出心中的感想,在文章的關(guān)鍵處,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體會,說出自己的理解;寫——寫對文中的故事或人物的看法,寫出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演——演出文中人物的故事和命運,揣摩人物心理,感悟百味人生。
以教學《去年的樹》為例,課即將結(jié)束,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請你結(jié)合課文,想象一下小鳥面對著燈火,她心里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讓學生從小鳥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組織語言進行想象描述,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達,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們的真誠與善良。與文本對話,就是引領(lǐng)學生做一次心靈的旅行,內(nèi)化學生的情感,同時釋放學生的語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