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玲玲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壺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來沏茶和飲茶的一種實用器具,由于制作歷史悠久,藝術(shù)造型精美,從明代中期開始,紫砂壺逐漸集壺藝、詩詞、書法與篆刻于一體,成為一種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的藝術(shù)品??v觀紫砂幾百年的發(fā)展歷史,經(jīng)歷過各個時期的錘煉洗禮,從中國工藝品中脫穎而出,其主要的原因是,得天獨厚的泥料是發(fā)展的基礎(chǔ),精湛的工藝水平是弘揚的條件,源遠流長的文化蘊含是繁榮的根本。
紫砂土,是較為獨特的一種陶土。目前,較為科學(xué)的分類,是把紫砂土原礦,按其性能和外觀色澤,分為紫泥、紅泥、段泥三大類。紫泥位于甲泥礦層中上部的夾層中,有“巖中巖”“泥中泥”之稱。原礦呈紫色、赤褐色、紫褐色、暗褐色等,燒成后呈栗色、褐色、朱砂紫、豬肝色等。紅泥位于礦床上部石英砂巖的夾層中,原礦呈土黃色或黃綠色等,燒成后呈大紅色、赤紅色、朱紅色、淡紅色等。段泥,位于頂板之下,甲泥礦層上部,原礦呈淡綠色、灰綠色、灰白色等,經(jīng)燒成后呈深淺不同的黃色。
紫砂的特征有二:一“紫”,涵蓋了紫紅色、紫藍色、紫褐色、紫青色等。此類陶土,原礦土和成陶后,外觀呈現(xiàn)的色澤均以紫色、紫褐色、赤褐色、暗褐色等為主;且采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方法試驗,用亞甲基藍,進行染色試驗,結(jié)果一般都呈紫色、紫藍色、赤褐色、暗褐色等。二“砂”,指紫砂陶土中的團粒結(jié)構(gòu),宜興紫砂土的主要礦物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鐵礦等。石英、赤鐵礦和云母等多種礦物,在燒制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團聚體。既構(gòu)成了紫砂壺的骨架,增強砂質(zhì)感,又構(gòu)成紫砂壺雙重的氣孔結(jié)構(gòu),使紫砂壺具備良好的透氣性。
在紫砂歷史典籍中,有一本出于日本學(xué)者之手的奇書——奧蘭田著的《茗壺圖錄》,奧蘭田又名奧玄寶,他愛壺成癖,且對“癖”有其獨特的見解。對于他自己來說,“予于茗壺嗜好成癖焉。”嗜好到何種程度?只要是茗壺“不論狀之大小,不問流之曲直,不計制之古今,不說泥之粗細,款之有無,茍有適于意者,輒購焉、藏焉”。又怕這些壺把玩時間長了,“毀滅難保”,于是作圖以記之,后又“忽焉興壞,草草走筆”,以文字將自己及諸友所藏茗壺作詳細描摹記載,這便是《茗壺圖錄》的由來。
他對茗壺鑒賞的見解,不乏別具慧眼的真知灼見,例如在“式樣”、“形狀”、“流鋬”諸段文字中,談了對茗壺造型的見解,認為造型的式樣、形狀總要根據(jù)壺的總體構(gòu)成而適合得體。他形容不同造型、風格的茗壺”溫潤如君子者有之,豪邁如丈夫者有之,風流如詞家、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者有之”,因個人欣賞角度不一樣,只有對茗壺“深愛篤好,然后始可與言斯趣也”。他認為“知理而不知趣者為下乘,知理知趣是為上乘”。他認為鑒賞茗壺只注重實用性而不注重藝術(shù)性是“下乘”,而只有堅持知“理”、知“趣”,即實用性和藝術(shù)性的統(tǒng)一才是“上乘”;對于“真贗”的分辨他認為“不可以不辨”,但要提高鑒賞力,“具眼者能辨之”,只要“善用意”即用心觀察就能提高分辨能力。
紫砂陶作為一門藝術(shù)歷經(jīng)幾百年、幾十代人的智慧勞動,是人類生命和智慧的延續(xù)。幾千年智慧的結(jié)晶,蘊成了一個絢麗而引人入勝的紫砂世界,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紫砂陶是中國陶藝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它在萌芽之日起,就散發(fā)出泥土的芳香,透露出勃勃的生命力,漸而開放成陶藝園中的一朵奇葩。紫砂工藝,是先人留給我們珍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紫砂藝人已經(jīng)將其發(fā)展成宜興的一張個性名片,在國際的舞臺綻放東方文化的幽婉光芒。悠久的歷史,積淀了濃厚的陶瓷文化,奠定了宜興的陶都地位,為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的發(fā)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1] 《紫砂·中國藝術(shù)品收藏鑒賞全集》吉林出版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