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同剛
在現(xiàn)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已成為每個教師不斷攀登的目標。我們要主動構(gòu)建生成性課堂教學,讓生成成為一種習慣,敞開教師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師足夠的智慧,把自己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相融,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學生一起在動態(tài)生成中享受課堂的“精彩”。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用變化的、動態(tài)的、生成的理念來完成課堂教學,著力建構(gòu)開放和諧、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根據(jù)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產(chǎn)生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使凝固的課堂場景充滿活力。如何建構(gòu)生成性課堂,筆者認為必須注意四個維度。
時間維度,是指課堂上用于組織生成教學活動的時間長度。根據(jù)其所用時間的長短,語文課的生成可分為片斷性生成和全景式生成。片斷性生成,也叫局部性生成,是指在課堂教學的某個節(jié)點上,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起適合學生參與,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活動,使生生或師生碰出思維的火花。如特級教師黃厚江教《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有這樣一個片斷:
師:這(是否沙皇專制制度消滅了,別里科夫現(xiàn)象就沒有了呢?)倒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請哪位談?wù)勛约旱囊庖姡?/p>
生:在我們今天,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套中人”。
師:請具體講一講。
生:像我奶奶,覺得什么東西都是舊的好,凡事都要按老規(guī)矩,我看她就是一個套中人。(有同學發(fā)笑)
師:請大家看看,這位同學的奶奶是不是一個套中人?
(學生討論)
生:老師你說呢?
師:我想先聽聽你們的意見。好,大家不想發(fā)言。你們先表個態(tài),我再說說我的意見。(學生表決: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不是,有人沒有舉手)
師:我認為不是。雖然我們首先應(yīng)該明確,沙皇專制制度的消滅并不意味著就不再有套中人,但我們又必須把“套中人”和思想上有套子的人區(qū)別開來。因為套中人,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守舊,而是一種特定的文學典型,也是生活中一類特定人的代表。大家回想一下他的性格特征就清楚了。他保守,反動,扼殺新思想。好,大家應(yīng)該清楚什么樣的人才能叫做套中人了,同時,也應(yīng)該知道奶奶是不是套中人。
生:不是。
師:對,同學們應(yīng)當把套中人和思想上有套子的人區(qū)別開來,還要善于拋棄自己思想上的套子。
這是黃老師在跟同學們對話文本的主題意義時生成的一個小插曲。前后過程約3分鐘,放過去也無大礙,但如果不下功夫講清這個問題,大多學生可能將“套子”與“守規(guī)矩”劃等號,會對人生價值產(chǎn)生疑惑。黃老師抓住這個契機,有機生成,使同學們將套中人和思想上有套子的人區(qū)別開來。問題解決后,又回到了文本的正常解讀,類似于記敘文中的插敘。這樣的生成即是局部生成。它是生成課堂的常態(tài)。
全景式生成,即整節(jié)課教師不作太多的預設(shè),只是準備一個生成的情境,然后由學生自由交流預學的收獲,碰到學生提出問題時采取不干預、不整合的做法,拿出工程兵那種“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做法,見招拆招,引導同學解決一個一個的問題鏈,從而完成文本的學習與研討。如本人在廣西執(zhí)教的一節(jié)公開課《金岳霖先生》:
師:老師昨晚剛到,住的地方離這也遠,沒來看你們,對你們的學情也不了解,因此我想請一個助手幫我一起完成這節(jié)課,好嗎?
生(興奮):好!
師:那就有請咱們的科代表,(一女生站了起來)請你上講臺來。好,請你幫老師做兩件事:1.按平時你們老師教的學習流程帶領(lǐng)同學們一起學習本文。2.將老師、同學的發(fā)言摘要進行板書。有沒有信心?
科代表:有。
師:那咱們就開始吧。一般情況下,新學一篇寫人散文,你們怎么做?
科代表:老師一般先讓我們找出寫了什么人?結(jié)合文本分析這個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師:好。那就按這樣的思路先進行。請你模擬一下你們的老師,向下面的同學提問。
科代表(笑):這篇課文寫的是誰標題上有,就不問了。***,請你說說金岳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2:他是一個有趣的人。
(生答完后,欲坐未坐,望著老師,科代表也望著老師。)
師:這就完了?我們閱讀文章要善于從文本中找依據(jù),剛才這位同學的回答是針對問題而答的,并且答得很干脆,也正確,但太過簡單,缺乏依據(jù),這個情況下科代表就要學會追問,一路地問下去,就會逐漸接近問題的實質(zhì)。這里老師不妨替你追問一句,你將剛才學生的回答摘要寫在黑板上?!闶菑哪目闯鏊腥さ模?/p>
生2:他的樣子有點怪。
科代表(板書完“有趣”后轉(zhuǎn)向該生):怎么個怪法?
(師頷首)
生2:文章第二節(jié)中寫他“常年戴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眼鏡一只鏡片是白的,一只鏡片是黑的”,“微仰著腦袋”。
師:很好,科代表有了追問,同學回答也有了依據(jù)。我們交流問題就應(yīng)該這么做。他剛才所說的在寫人方法上叫什么描寫?
科代表:外貌描寫。
師:對,你在板書時要總結(jié)一下。(科代表完善板書)
科代表:還從哪些地方寫他的怪?
師(打斷即將發(fā)言的同學):慢。我們學習文章要善于品出文本字里行間的信息,不能簡單放過。比如剛才這位同學分析的,你們再思考一下:“怪”是什么詞性?一般感情色彩怎樣?
生 3:形容詞,“古怪,怪異”的意思,一般情況下是貶義詞。
師:對。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的師叔,汪氏不可能對他含有貶義的吧?那么這個“怪”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3(不確定):獨特?
師:不要怕,你要相信自己的感覺,這個“怪”就是“獨特、不從眾,不隨俗”的意思,是貶詞褒用,富有感情,寫出了金岳霖先生的與眾不同。他常年戴帽子與眾不同,但他解釋的理由更可以看出與眾不同來。請位同學品讀品讀。
……
這節(jié)課由于是借班上課,不熟悉學生,老師一開始就確定用“借力打力、相機生成”的方法學習文本,在稍作引導后,學生提問,學生解決,學生總結(jié),教師隨機點撥,一節(jié)課順利地上完了。這是全景式的生成課堂,課后受到了好評。
學科維度是指課堂生成的基礎(chǔ),這個基礎(chǔ)基于學生與老師的學科知識積累,它可以是單學科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綜合的。基于前者的,我們稱之為單向生成。如著名特級老師程少堂執(zhí)教的《荷塘月色》片斷: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這’是指什么?”有人問。
“大家看前后文,是指什么呀”我問學生。
馬上就有學生回答:“指‘流水’。前面寫‘只不見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p>
“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我繼續(xù)追問。
同學們回答:“由《西洲曲》里的‘蓮子清如水’而來?!?/p>
“對?!蔽覜Q定這里稍微擴展一下,“知道嗎?這是一首情歌?。 ?/p>
看著學生不解的表情,我繼續(xù)說:“‘蓮子清如水’就是‘憐子情如水’的諧音?!?/p>
“哦,原來是這樣?!睂W生們恍然大悟。
我繼續(xù)發(fā)揮:“你們看,咱們的古典詩詞中的對情感的表現(xiàn)是極富藝術(shù)性,含蓄而美。比如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
學生情不自禁地接了上來:“道是無晴卻有情。”
“對了。這里的‘晴’實際上諧哪個 qíng 呀?”
“感情的‘情’?!?/p>
“而現(xiàn)在的一些流行歌曲,開口是就‘讓我一次愛個夠’!你們看,同樣是表現(xiàn)愛情,中國的古典文學詩詞與現(xiàn)在的一些庸俗的流行歌完全是兩種藝術(shù)境界!同學們要學會鑒賞真正的美?!?/p>
這個片斷的生成涉及到修辭知識,涉及到古詩特點,涉及到流行歌曲特點,雖然內(nèi)容豐富,但都在語文學科的范圍內(nèi),可以說是限于語文學科內(nèi)的生成,這種生成是單向的,它可以引領(lǐng)同學更好的品味文本,上出語文課的特色。
而多學科的生成,則由語文文本為引子,涉及到歷史、哲學、自然科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如特級教師李仁甫老師執(zhí)教的《拿來主義》:
師:上一節(jié)課大家交流的內(nèi)容很有價值,交流得非常精彩。還有沒有其他問題了?
生18:關(guān)于“大宅子”的來源,既然說是“因為祖上的陰功”,又為什么說是“騙來的,搶來的”?如果“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而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來”,這樣做不是顯得太流氓了嗎?難道魯迅先生認可、鼓勵這種不擇手段的行徑?
(這個問題我始料未及,也被難住了。)
師:這個問題提得太有水平了!這是一個應(yīng)該贏得掌聲的問題!
(一片掌聲中,我心理也平衡了一下,決定先讓同學們議議再說。)
……
生21:“騙來”“搶來”跟騙搶之后被官府發(fā)現(xiàn),不是一回事;甚至騙搶之后被發(fā)現(xiàn),跟發(fā)現(xiàn)之后被判刑,也不是一回事。既然騙搶之后沒有什么嚴重后果,這不正證明“祖上有陰功”嗎?
師:你很善于邏輯推理。這使我想起了目前法律中“實質(zhì)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命題,你所說的,其實就是“程序正義”,雖然這種騙搶的行為違背了“實質(zhì)正義”,也就是說,在“實質(zhì)”沒有發(fā)現(xiàn)之前,不能超越程序定罪判罪。騙了搶了卻不被發(fā)現(xiàn),不被定罪,這或許就是“祖上陰功”在起作用吧?這完全符合中國人“因果報應(yīng)”的思想。當然也不能說魯迅就有這樣的思想,他只不過是“姑且這么說說”而已。這也是雜文風格的需要?!?/p>
這個片斷中,李老師為了解決學生的疑惑,在同學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引入“實質(zhì)正義”“程序正義”的法學知識進行補充,使同學的感性發(fā)言具有了一定的學理上依據(jù)。這樣的生成就不是純粹的語文學科能代替的,它涉及到法學、倫理學、甚至文化學方面的知識,需要師生有廣泛的閱讀積累。
課堂生成,主要是靠對話完成的,隨著多媒體技術(shù)的進步,我們也完全可以通過網(wǎng)絡(luò)跟貼的形式來進行生成。這方面有不少老師已經(jīng)進行了嘗試,如一位老師上《漁父》,分析完屈原人物形象后,突然有個學生提出質(zhì)疑:
生:老師,我還有一個問題,屈原是否可以選擇像司馬遷那樣隱忍茍活,在自己的后半生實現(xiàn)他的理想?或者像漁父那樣超然物外,放浪形骸,享受山水田園之樂?或者選擇離開這個令他傷心的楚國,另謀高就,另棲高枝,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問題提出后,學生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說出自己的觀點)
師:這倒是個好問題,各位都有平板電腦,歡迎各位網(wǎng)友一起進行互動,對以上話題展開評論。
(學生在網(wǎng)上寫作,教師在網(wǎng)絡(luò)上和學生進行互動)
師:請各位網(wǎng)友不要忘記署上自己的網(wǎng)名,寫好后可以把貼子傳過來。
……
師:下面我們按序看看幾條網(wǎng)友的觀點。
1樓(夢醒時分):生亦死也,死亦生也。生死何物,為黎民無所懼。富貴安逸,為百姓皆可棄。
2樓(囧丫頭壞壞):假如時光倒流,屈原選擇依舊。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權(quán)利,屈原因自己的選擇而偉大。歷史無法假如,屈原無法復制。
3樓(欲蓋反而彌彰):時勢造就了英雄,時勢造就了屈原;英雄亦能造就時勢,屈原成就了那個時代。他身上流著楚國貴族的血液,他不能像司馬遷一樣“隱忍茍活”;他身上背負復興楚國的重任,他不能像漁父一樣“與世推移”;他心里裝著憂國憂民的理想,他不能像張儀一樣掛六國相印。他注定就屬于那個時代,他沒有選擇,他唯一的選擇是對國家和百姓的愛。
4樓(思緒渾渾噩噩):屈原具有高潔的人生品格和遠大的政治思想,不愿隨波逐流,妥協(xié)世俗。他把人格和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皩幐跋媪鳎嵊隰~腹之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塵?!?,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尊嚴。司馬遷為了成就大業(yè),實現(xiàn)人生價值,在痛苦中選擇了隱忍茍活,發(fā)憤著書,昭示了生命意義。屈原和司馬遷一個選擇生,一個選擇死,一個以生踐志,一個以死明志,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5樓(師最后跟貼作結(jié)):作為一個愛國主義詩人,他的一生注定要為楚國操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他有一顆堅定和勇敢的心,為了堅持理想寧死也不茍活。隱忍茍活、與時推移不是他的人生。他潔身自好,夢想楚國通過改革再次強盛,他憂國憂民一心只為楚國,怎奈現(xiàn)實于他過于殘酷,命運于他過于不公。他愿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給楚國,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他生命的唯一。他生是楚國身,死是楚國魂。這就是屈原的價值所在。屈原,魂兮歸來吧!
屈原的精神價值探究,原先的預設(shè)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傳統(tǒng)模式,而在課堂上,執(zhí)教教師所采用的網(wǎng)上發(fā)貼的新形式契合了學生心理,因而激起了學生主動跟貼的興趣與積極的參與熱情,他們紛紛發(fā)帖回復同學的問題,營造出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多方交流的課堂生成氛圍,從而很好地完成了“屈原的精神價值探究”。這是基于新型媒介的生成,它可以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的手段。
課堂生成的主體,既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老師。學生的問題從學生中來,超出老師的預設(shè),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碰出智慧的火花。老師的隨機生成可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創(chuàng)設(shè)學習情境,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思維的品質(zhì)。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老王》,在討論到老王的家境時,有這么一個片斷:
他的家庭狀況如何??纯赐趵蠋煷笃聊簧系谋磉_可以么?比較!
[投影展示]
改文:有個死了的哥哥,有兩個沒出息的侄兒,此外就沒什么親人。
原文:
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么親人。
生:原文是“有個死了的哥哥;有兩個沒有出息的侄兒。此外就沒有什么親人了”,而大屏幕上是“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有什么親人了”。
師:哪點不一樣?
生:就是說,前一個顯得平淡一些,而后面則更加強調(diào)“死了,沒出息,就沒有”。
師:好,強調(diào)!聽出差距來了嗎?詞語換了順序就起到了強調(diào)作用。來,我們配合一下。你現(xiàn)在是老王,我是楊絳,你慢一點兒啊,我們來對話。
師:老王啊,你老伴還好嗎?
生:還好……
(眾反對)
師:結(jié)合前后文想想。
生:哎,我沒有老伴……
師:老王啊,你孩子都長大了吧?
生:哪有孩子啊……
師:哎喲,老王啊,你家里還有什么親人吶?
生:唉,有個哥哥
師:哎呦,有哥哥真好啊。
生:可是死啦。
師:怎么就死了呢?那還有什么親人嗎?
生:還有兩個侄兒。
師:那兩個侄兒也能夠經(jīng)常走動走動幫襯幫襯你吧?
生:但是,沒出息。
師:那還有其他可以照顧你的親人嗎?
生:就沒有什么親人了。
(生鼓掌)
師:孩子們,這就叫做“活命”??!沒有家庭。沒有親人。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味老王艱難的處境,老師在教學中隨機生成模擬人物與學生聊天的情境,通過表演揣摩人物的處境與心境,比單純文本分析效果要好,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此法較適用于記敘、抒情類的文本教學。
以上只是就常見的課堂生成的維度進行了例舉。當然,課堂生成的維度遠不止這些,否則,就不合生成教學的道了。按理說,生成課堂強調(diào)的可生成的維度本身也是不斷“生成”的,教者根據(jù)這些維度有機組織課堂教學,才能使語文教學生成精彩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