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宇軒(指導(dǎo)教師:袁釗蓉)
正當(dāng)我淹沒在題海中,被一道題憋得頭昏腦脹時,抬頭,看見一個小小的黑影在兩扇窗玻璃的夾縫中來回移動,還有“嗡嗡”的聲音——是只蜜蜂。我忍不住停下筆,仔細(xì)觀察這“不速之客”。
那是一只小工蜂,頭很小,肚子很圓——或許剛在哪朵花兒上喝飽了蜜漿。窗縫逼仄,它的兩只翅膀盡管努力撲閃著,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靠幾只腳趴著一點點移動。再看看,它移動的方向也奇怪!始終是往上和往下,就沒想過往左或往右。窗玻璃上下距離長,走到底也是死路;而左右距離卻很短,而且很快就有一個出口——那樣出來要容易得多!這小東西好笨!
我來了興致,想看看這只蜜蜂到底能不能自己找到出路。十分鐘過去了,它還在窗縫里努力向上爬,翅膀撲閃著發(fā)出“嗡嗡”的聲音。二十分鐘,它離玻璃上方邊沿大概還有十五厘米,但翅膀振動的頻率明顯不如先前了,“嗡嗡”也弱了許多。我真想對它喊:“嘿!小東西!你把方向搞錯了!”只可惜蜜蜂聽不懂我的話,我就算說了也等于白說。
想起曾經(jīng)在書上看到過一個實驗:有人在一群蜂鳥和一群蜜蜂的正前方、左方、右方同時點上火,觀察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反應(yīng)。起初,蜂鳥和蜜蜂都一樣,拼命往前飛,想要沖過這條“生死線”。當(dāng)看到越來越多的同伴在火中燒死之后,開始有蜂鳥嘗試著倒著飛,而那些蜜蜂卻還是繼續(xù)悶頭向前。然后倒著飛的蜂鳥越來越多,直到剩余的蜂鳥全部逃生成功。而那些蜜蜂呢——實驗結(jié)束,大火熄滅后,地上留下一個U行的黑色痕跡,仔細(xì)一看,全是燒焦的蜜蜂尸體。
我不禁有些感慨。回過神來,時間已經(jīng)過了將近半個小時,那只蜜蜂正慢慢地接近著窗戶頂端,但已經(jīng)分明顯出精疲力盡,純粹是一點一點在掙扎——我不知道,當(dāng)它耗盡所有力氣,努力掙扎到窗戶頂端,卻發(fā)現(xiàn)那居然是一條死路的時候,會不會像人遇到絕境一樣崩潰?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推開窗戶,把那只蜜蜂從窗縫里放了出來。而這時候它幾乎已經(jīng)無力再飛了,倏地落到窗臺上,暈頭轉(zhuǎn)向地爬了好一陣,才緩過神來,振振翅膀飛向天空。
我重新回到書桌前,看著先前困擾自己的那道題。忽然,腦子里靈光一閃,我很快找到了解題思路,其實這道題并不難!
——幸好,我不是一只夾在窗縫里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