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琳
摘 要:陳年福先生《殷墟甲骨文字詞總表》中標(biāo)號為0073(釋為“欲”)一例似有不妥之處,通過列舉相關(guān)研究成果,分析字形、字義,筆者認(rèn)為0073號或為“兌”字增筆。
關(guān)鍵詞:《殷墟甲骨文字詞總表》; 0073號;增筆
一、前言
陳年福先生《殷墟甲骨文字詞總表》(以下簡稱《字詞總表》)對甲骨文文本資料進(jìn)行了整理,羅列了許多釋字成果,功德無量。但筆者對其中編號為0073 一例存有疑惑,在此提出拙見,鄙陋之處請方家海涵。
字位于《甲骨文合集》中編號為18975的卜辭中[1]2508,卜辭拓片為:
《甲骨文合集釋文(第二冊)》中對18975號卜辭錄有釋文:(1)……王……于……;(2)…… ……十二月。[2] 958
陳先生在《字詞總表》中將 釋作“欲”,讀yù。
筆者查閱考釋甲骨文字的相關(guān)書籍,如《甲骨文編》[3]、《甲骨文字詁林》[4]、《甲骨文字釋林》[5]等,均未出現(xiàn) 字。另,《甲骨文考釋簡論》對百余年來甲骨文考釋面貌做了相當(dāng)細(xì)致的數(shù)據(jù)列表[6],然學(xué)生遍翻全書,亦未找到該字字形的相關(guān)考釋。
筆者在《古文字考釋提要總覽(第三冊)》中找到該字字形,書稱“亦‘兌之或體。乃從 省聲?!畠稄?省,而?古文作 。是以其異體從 省作 ,省之則作 。‘兌在卜辭中有二義,其一為閱之初文;其二為銳之初文?!盵7]875根據(jù)此書線索,筆者又在《甲骨文獻(xiàn)集成(第11冊)》中發(fā)現(xiàn)《殷契新詮之一》一文中對 有作相關(guān)解釋[8]469:
卜辭“兌”字其文與小篆同體作 ,其作 、 者,舉未識其文。(案《王襄類纂存疑》第五五葉錄 字,《孫海波文稿·附錄》六O葉錄 字,及其他考釋之作,并無識其文者。)以愚考之,亦“兌”之或體,乃從 省聲。以“兌”從?聲(見《說文·兒部》),而?之古文作 (見《說文·口部》),是以其異體從 省作 、 ……
《殷契新詮之一》將 作為“兌”之異體,無獨有偶,《甲骨文字形表》將 楷定作 ,也認(rèn)為 是“兌”的異體[9]25。
二、獻(xiàn)疑
從字形上看,筆者竊以為 可作多種拆分:一、上部為 ,下部為 ;二、上部為 ,下部為 。據(jù)第一種拆分, 在甲骨文中有字例,《說文》認(rèn)為:“分也。從重八。八,別也。亦聲。”商承祚在1923年7月出版的《殷墟文字類編》稱:“ 之本義為分別。 與 (古文字作 )不同, 為卜 之專字?!盵10]217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釋》中認(rèn)為:“卜辭 為地名。 ,其義不詳,就字形言,許說是也。”[10]217 已釋,為“兄”字。據(jù)第二種拆分, 已釋,為“谷”, 為“人”。
另,筆者依據(jù)陳先生《字詞總表》,獲知“欠”字形體有 、 、 三種。后查閱《漢語大字典》、瀚堂字源數(shù)據(jù)庫、《說文》等發(fā)現(xiàn),“欲”字金文形體為 (據(jù)《詛楚文》),篆書形體為 (據(jù)《說文》),隸書形體為 (據(jù)西域出土?xí)E),草書形體為 (據(jù)王羲之《喪亂帖》)。從字形演變上看,“欲”在歷代均為左右結(jié)構(gòu)。綜上所述,從字形上看, 似不像“欲”字。
《說文》將“欲”解釋為:“食,欲也,從欠谷聲?!倍巫ⅲ骸皬那氛?,取慕液之意;從谷者,取虛受之意。”徐注:“從欠,非‘慕液也。人心所欲,皆感于物而動,故從欠。欠者,氣也。欠之義引申為欠少,欲之所由生也?!本C上所述,“欲”有欲望、愛好、想要等義,據(jù)《漢語大字典》補,還有邪淫、愿意、將要、婉順貌等義。根據(jù)卜辭釋文,學(xué)生竊以為“王于欲十二月”從意義上理解并不十分妥切。
據(jù)上文所講,“兌”可理解為“閱”或“銳”之初文。在卜辭中有“丁亥卜翌日戊王 田”、“戊申卜,馬其先,王 從”等例。倘此處為“閱”之初文,《說文》:“閱,具數(shù)于門中也。從門,說省聲?!贬屛臑椤巴跤陂喪隆保坪鯊囊饬x上理解說得過去些。
三、小結(jié)
甲骨文中有增筆現(xiàn)象,《字詞總表》中亦有相關(guān)字例,如釋為“征”的字形,既有 ,也有增筆為 的;釋為“兄”的字形,既有“ ”,也有增筆為 的;釋為“羌”的字形,既有“ ”,也有增筆為 或 的。由此可見, 字或許也可視為 字的增筆,釋為“兌”字。
參考文獻(xiàn):
[1]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2508.
[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釋文(第二冊)》(重印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0:958.
[3]中國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編》(2010重印本)[M].北京:中華書局,1965.
[4]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96.
[5]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4月.
[6]張德劭.《甲骨文考釋簡論》[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7]劉志基.《古文字考釋提要總覽(第三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875.
[8]宋鎮(zhèn)豪.《甲骨文獻(xiàn)集成(第11冊)》[M].四川: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6):469.
[9]沈建華.《甲骨文字形表》[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25.
[10]劉志基.《古文字考釋提要總覽(第三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