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峰
摘 要:主要是通過對魯迅散文作品的分析,來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并由此來透視魯迅的愛國愛民之心和對國民的復雜感情,同時也希望得出魯迅的思想和精神在當下的意義。
關鍵詞:魯迅;劣根性;批判
長期以來,人們把封建傳統(tǒng)當作安身立命的準則,即使后來一些先進人士提出了推翻封建統(tǒng)治,并反對封建思想,但是當時人們還是沒有去深刻地認識和分析國民的心理,而魯迅則用他獨特的視角、犀利的思想和一片拳拳之心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對長期以來國民的劣根性進行了入骨三分的揭露,對當時統(tǒng)治者的惡行進行了嚴厲的鞭撻。
魯迅曾在《花邊文學·一思而行》中寫道:“假如有一個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著,不久準可以圍滿一堆人;又假如又有一個人,無端大叫一聲,拔步便跑,同時準可以大家都逃散。”這反映了看客們盲從的心理,實際上是他們靈魂空虛和無聊的表現(xiàn),因為這極度的空虛和無聊,但凡一點事情,都可以吸引無數(shù)看客。
在《吶喊·自序》中魯迅寫了自己在日本留學期間的一段經(jīng)歷,在一次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片中,他看到一個為俄國人做間諜的中國人被日軍砍頭,而旁邊許多中國人卻只是麻木地圍觀,這使他深刻地認識到即使有了健康的體格,而缺少健全的靈魂和精神,也只能做一個麻木的看客,因此,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的虛弱還要可怕,這件事促使魯迅棄醫(yī)從文。他認識到看客的可悲,這也是民族的悲哀。他在《娜拉走后怎樣》里說:“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边@些看客不僅是無聊、空虛的,還是殘忍、嗜血的,魯迅揭示了他們潛藏的這種殘酷與嗜血,這是人性的泯滅。中國古代有當街斬首的刑罰,這總能吸引無數(shù)看客紛紛伸長了脖子觀看,就猶如他們看剝羊一樣,他們總是善于從別人的悲哀中找到可供自己娛樂消遣的東西,從而尋找一種精神上的快樂和滿足,可以說他人的痛苦就是他們快樂的源泉,而且這種快樂是很短暫的,他們需要不斷地去找尋、發(fā)現(xiàn)別的可看的東西,這是一種變相的吃人行為。中國的大部分國民都有這種看客心理,于是中國的歷史就在這看與被看中循環(huán),觀眾稀里糊涂地看,統(tǒng)治者也樂于如此,于是大家都覺得挺好的,也就這樣過了。
這看客的心理還使得中國人有另外一種本事,那就是忘卻,因為與己無關或者自認為與己無關,自然不會放在心上,短暫的消遣娛樂之后,便會找到新的可看的東西,先前的自然要被忘卻。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時期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確實魯迅的骨頭是因為硬的,正是有這樣硬的骨頭和不屈的靈魂,才有可能看到隱藏在國民內(nèi)心的劣根性,并給予深刻地揭露和鞭撻。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自己,因為他的文章就是一面鏡子,照出社會的病態(tài)。那個時代有魯迅,我們的時代又有誰呢?魯迅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尤其是他的批判精神,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特點,魯迅的文章也不是全適應于當今的社會,但是他敢于批判的精神在我們的時代仍有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魯迅.一思而行.魯迅文集:第五卷[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446.
[2]魯迅.娜拉走后怎樣.魯迅文集:第二卷[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