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君鵬
(西安外事學院 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不對更新,特別是單片機的普及,使得測量以及控制儀器儀表技術也相應的得到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電流測量儀器多以指針式為主,指針式儀器因其本身特點,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別是對小電流的測量,具有測量不夠準確,易受干擾,顯示誤差累計等缺點[1-2]。所以采用單片機設計的數(shù)字式測量儀器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需求。數(shù)字電流表是將測得的模擬電流量經過A/D轉換實現(xiàn)數(shù)字化,相對針式電流表有著測量數(shù)據準確,精度高,測量簡單,易讀取數(shù)據的特點,類似數(shù)字式萬用表,有著相當?shù)膶嵱眯浴Mㄟ^選用16位的A/D轉換器,使測量誤差提高到≤0.000 01 A以下。通過檔位控制,使測量范圍有1~10 mA,10~100 mA,100~1 000 mA,多個檔位的測量,實現(xiàn)毫安級電流的毫安級測量。
1.1.1 系統(tǒng)思路
模擬量轉化成數(shù)字量需要AD轉化器,而AD轉換器是對輸入電壓U的數(shù)字化,不能對電流I進行數(shù)字化,所以應先將測量電路的電流I轉換成電壓U,可通過在測量電路中串接一個采樣電阻R,完成電流向電壓的轉換U(U=IR)。然后A/D轉換器把模擬電壓U轉換成數(shù)字量,發(fā)送給單片機,單片機對數(shù)據進行讀取、儲存、分析和計算,得出電流結果。最后單片機與液晶顯示器之間進行通信,完成電流的顯示[3]。系統(tǒng)設計框圖如圖1所示。
1.1.2 設計框圖
圖1 系統(tǒng)設計框圖Fig.1 System design
1.2.1 微處理器
MSP430系列雖然本身集成了AD轉換模塊,使外圍電路簡單化,但是其程序編寫相當復雜,且本身集成的AD轉換器的精度很難達到系統(tǒng)的要求。AVR單片機在原有系列的基礎上,擁有高性能、高速度、甚至是更低的功耗,但這些優(yōu)化與更新的性能背后,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其價格相比之下顯得較為昂貴。C51系列單片機,它從內部硬件到軟件有著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統(tǒng),即位處理器,也稱布爾處理器,這就意味著它不僅能對片內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進行處理,例如傳送、置位、清零、測試等,還能進行位的邏輯運算,這一點使其他種類單片機很難實現(xiàn)的[4]。所以在微處理器上本設計常用C51系列單片機AT89C52。
1.2.2 A/D轉換器
雙積分A/D轉換器通過兩次積分將輸入的模擬電壓轉換成時間或頻率,然后由定時器/計數(shù)器獲得數(shù)字值。它的優(yōu)點是分辨率高,抗干擾性好,價格便宜,但轉換速率低。逐次逼近式A/D轉換器是將采樣輸入信號與給定電壓不斷地進行比較,從逐次逼近寄存器的最高位開始,順序地對寄存器的每一位將輸入電壓與內置D/A轉換器輸出進行比較,進過n次比較而得到數(shù)字值。它的優(yōu)點是精度、速度、價格適中、不存在延遲問題。適合于中速率而分辨率較高的場合,但8位的ADC0809不能夠滿足系統(tǒng)要求,且高位的價格昂貴,而且速度不是很快。AD7705是美國AD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種低成本、高分辨率A/D轉換器,它適用于寬動態(tài)范圍測量、工業(yè)控制或工藝控制中的低頻信號的轉換[5]。所以綜上所述選擇性能更優(yōu),價格低廉的AD7705。
1.2.3 顯示電路
本設計選擇能夠很好顯示字符、漢子的12864顯示屏,它是一種具有4位/8位并行、2線或3線串行多種接口方式,內部含有國標一級、二級簡體中文字庫的點陣圖形液晶顯示模塊;其顯示分辨率為128×64,內置8192個16*16點漢字和128個16*8點ASCII字符集。利用該模塊靈活的接口方式和簡單、方便的操作指令,可構成全中文人機交互圖形界面[6]。
1.2.4 單片機工作語言
匯編語言(Assembly Language)是面向機器的功能很強的程序設計語言。能夠利用計算機所有硬件特性并能直接控制硬件。匯編語言比起C語言具有運行速度更快,占用內存更小等優(yōu)點。所以本設計選擇了的匯編語言[7]。
硬件電路設計主要包括:最小系統(tǒng),A/D轉換電路,顯示電路。
2.1.1 最小系統(tǒng)
單片機如果想要工作,首先需要構成其本身的最小系統(tǒng),最小系統(tǒng)主要有單片機、復位電路和時鐘電路構成。
復位電路是有電源、電阻、按鍵和電容構成。并接在單片機的RES引腳上,當RES信號為低電平時,實驗板為工作狀態(tài),當RESET信號為高電平時,實驗板為復位狀態(tài)。當單片機一上電,立即復位;另外,如果在運行中,外界干擾等因素使單片機的程序陷入死循環(huán)狀態(tài)或“跑飛”,就可以通過按鍵使其復位。復位也是使單片機退出低功耗工作方式而進入正常狀態(tài)的一種操作。一般復位時RESET應保持20毫秒以上高電平,此復位時間由接地電容控制。電容和電阻實現(xiàn)上電自動復位。增加按鍵開關K1又可實現(xiàn)按鍵復位功能。一般取C=10 μF的電解電容,R1=4.7 kΩ,R2=100 Ω。
單片機中CPU每執(zhí)行一條指令,都必須在統(tǒng)一的時鐘脈沖的控制下嚴格按時間節(jié)拍進行,而這個時鐘脈沖是單片機控制中的時序電路發(fā)出的。CPU執(zhí)行一條指令的各個微操作所對應時間順序稱為單片機的時序。MCS-51單片機芯片內部有一個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構成震蕩器,XTAL1為該放大器的輸入端,XTAL2為該放大器輸出端,但形成時鐘電路還需附加其他電路。外接電路需要一個晶振和2個電容。電路中的器件選擇可以通過計算和實驗確定,也可以參考一些典型電路的參數(shù),電路中,電容器C1和C2對震蕩頻率有微調作用,通常的取值范圍是30±10 pF,在這個系統(tǒng)中選擇了30 pF;石英晶振選擇范圍最高可選24 MHz,它決定了單片機電路產生的時鐘信號震蕩頻率,在本系統(tǒng)中選擇的是12 MHz,因而時鐘信號的震蕩頻率為12 MHz。最小系統(tǒng)電路[8]圖如圖2所示。
圖2 最小系統(tǒng)電路Fig.2 The minimum system circuit
2.1.2 A/D轉換電路
A/D轉換由AD7705完成,AD7705也需要外部接一個晶振來提供時鐘,所以我們選擇經典的2.457 6M的石英晶體,加上兩個30pF的電容構成晶振電路,接在芯片的2、3引腳;本設計采用2.5 V作為轉換器的基準電壓,選擇的芯片是LM258,接在AD7705的基準電壓輸入端9和10引腳;測量電路本設計選擇一通道輸入;其中CS、SCLK、DIN、DOUT、RESET和DRDY接在單片機的P0口。A/D轉換電路[9]圖如圖3所示。
圖3 AD7705連接電路圖Fig.3 AD7705 connection diagram
2.1.3 顯示電路
本設計選擇單片機與液晶的串行通信,所以直接將12864顯示屏的SID和SCLK引腳與單片機連接通信即可,PSB直接接地。液晶顯示屏連接電路圖如圖4所示。
圖4 液晶屏連接電路圖Fig.4 LCD screen map of connect the circuit
據模塊的劃分原則,將該程序劃分初始化模塊,A/D轉換子程序和顯示子程序,這三個程序模塊構成了整個系統(tǒng)軟件的主程序。
2.2.1 初始化程序
所謂初始化,是對將用到的MCS_51系列單片機內部部件片進行初始工作狀態(tài)設定,初始化程序的主要是設置定時器的工作模式,初值預置,開中斷和打開定時器等。
2.2.2 A/D轉換子程序
A/D轉換子程序用來控制對輸入的模塊電流信號的采集測量,并將對應的數(shù)值存入相應的內存單元。
圖5 A/D轉換流程圖Fig.5 Flow chart of A/D conversion
2.2.3 顯示子程序
顯示子程序主要有顯示屏的初始化,寫指令,寫數(shù)據,讀數(shù)據來完成顯示。
對硬件和軟件進行了調試及測試,顯示數(shù)據如下表1,測試數(shù)據分析表明,該數(shù)字式毫安級電流測試儀,電路工作較穩(wěn)定,很好的實現(xiàn)了設計的全部要求。
表1 簡易數(shù)字電流表與“標準”數(shù)字電流表對比測試表Tab.1 Simple digital current meter and the"standard"digital ammeter contrast test table
該數(shù)字電流測量儀硬件采用AT89C52單片機,AD7705 A/D轉換器實現(xiàn),軟件選用匯編語言實現(xiàn),用AltiumDesigner和Keil軟件設計原理圖和電路圖。通過實際應用表明:本毫安級電流測量儀操作方便,測量電流準確,精度高,使用性強、結構簡單、成本低、外接元件少。系統(tǒng)功能、指標達到了設計的預期要求。
[1][美]克萊茨.數(shù)字電子學中文版[M].李慧軍,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3):26-28.
[2]王仁道.數(shù)字電子技術[M].4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Thomas L.Floyd.Electric CircuitsFundamentals[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周航慈.智能儀器原理與設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
[5]楊振江.智能儀器與數(shù)據采集系統(tǒng)中的新器件及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6]肖洪兵.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7]羅杰,謝自美.電子線路設計實驗測試[M].4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
[8]李廣弟.單片機基礎[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
[9]姜志海,黃玉清.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