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狄娜
當摳門成為習慣
趙狄娜
朋友A的老板十分摳門,生日搞了一次聚餐,十多個人才吃了三百多元。訂了一個蛋糕,一人分了麻將大的一塊拿牙簽插著吃了。有次搞活動,老板說預算是每人兩百塊錢標準的禮物,可是經(jīng)過不知怎樣的努力之后,最后發(fā)到手的是每人一瓶價值19.9元的洗發(fā)水。年底給每人發(fā)了個紅包,拆開一看——里面只有張人民幣大小的紙,寫著:“繼續(xù)努力!”類似的事跡流傳了很久,成為很長時間無人能破的極品紀錄,直到大家碰到了X處長。
X處長家境殷實,總是隨身帶著一個LV水桶包,每次出去開會,都要把現(xiàn)場剩下的所有鉛筆橡皮濕紙巾裝進包里。組織活動贈送相關(guān)部門的小禮品,無論是書簽還是化妝品小樣,忘記給她留幾份,就別想混了。在外吃工作餐,她會中氣十足地跟服務生說:來二十個餡餅,我先打個包。哦,家里人多,少了不夠吃的。誰也不曉得她家到底有多少人,無論什么檔次的東西都不嫌棄。
對于占有資源者來說,即使是摳門,姿態(tài)上總是有優(yōu)勢的。至于平民百姓,則是另外一副模樣。給我們兼職做校對的一位退休老大爺,年逾七十,走路都搖搖晃晃,每次來都背著大號雙肩包,內(nèi)置兩個2.5L的雪碧瓶,到單位的飲水機前接滿水再背回去——每次他一來,半桶水就沒了。起初,他會一邊接水一邊自言自語為自己辯解:天太熱了,好渴啊。念及他的年紀,誰也沒好意思說什么,他老人家以后也就省了解釋了。當然,臨走前他總不忘借用一下電話。其實,除了幾千塊的退休金,還有幾份兼職的收入,我們想不通他為何風雨無阻背水回家——下雪天他走路還摔折過腿。大家聽說之后只有搖頭嘆息。
當摳門成為習慣,思維方式上都不同于常人。我們鄰居的阿姨有次在超市見到賣黏玉米的,一摸兜發(fā)現(xiàn)沒帶錢,回家打發(fā)老公出去買。過一會兒,那個大叔兩手空空回來了:沒買著,你沒法吃了——人家超市都是兩個一起裹著保鮮膜賣的,根本不賣單個的……
我侄子四歲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了摳門的潛質(zhì),他一直都把自己的物品看管得好好的,從來不肯與人分享,也未曾丟過東西。有一次他在隔壁叔叔院子里挖沙子玩,自帶的小鐵鍬放在那里就回家午睡了。但這小朋友夢中突然想起此事,于是再也無法入眠,跑到院子里朝隔壁喊:“叔,你出來一下,把我的鐵鍬扔過來吧?!?/p>
(陸發(fā)旺摘自《女友·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