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紅
【摘 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做到經?;?,有計劃、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求靈活新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問題
計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打交道,應用非常廣泛,它成為人們生存的一種基本能力。雖然新課程改革對學生計算能力要求降低了,但學生的計算能力卻比以前下降了,表現為計算正確率不高,口算、筆算速度減慢,學生對計算的興趣不高,數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培養(yǎng)等,這些問題往往讓老師感到困惑。為了提高計算教學的實效性,我認為,我們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扎實掌握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
學生計算時出現概念不清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對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造成的。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學的基本工作是讓學生掌握好有關計算方面的基礎知識。它包括數的認識,計算法則和運算順序,運算性質和運算定律等內容。
學生掌握了有關整數、分數、小數的概念,對他們的單位、數位、組成、進位關系、性質等知識就有了深入的理解,為學習四則計算做了最基礎的準備。另一方面,由于計算法則是計算時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充分體現出計算的程序和應注意的事項,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它是直到計算的“工作規(guī)程”;運算順序是在四則混合運算規(guī)程中,人們根據長期的經驗積累,對運算先后次序作出的一種規(guī)定;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是對計算規(guī)律的客觀概括,是計算法則推導的理論依據,同時也是進行簡便計算的根據,所有這些學生都要理解掌握好,并能夠靈活運用,這對提高計算的水平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二、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學生計算中出現某些錯誤或者法則的應用不夠靈活,往往與算理不清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學中應重視對計算算理的教學。算理是計算法則進行概括總結的依據和基礎。學生明白了算理,掌握了計算法則,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便能適應各種變化了的情況,提高知識的遷移性,使計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更靈活、合理。算理的教學一般應盡量充分展開,讓學生在較大的思維空間中,深刻地理解每一部分內容的來龍去脈,透徹地明白內在的聯系與變化,使學生清清楚楚地通過壓縮和省略學會方法,概括法則。
例如在教學9加幾的計算方法時,我以9+2為重點讓學生理解算理。我用一個布袋,先讓一個同學放進9個木塊,又讓另一個同學放進2個木塊,扎起口來問學生里面有幾個木塊。有的學生用數的方法得出11個。另一些同學不同意,爭議了起來,說這個辦法太笨,遇到大數太麻煩。他們的辦法是把2分成1和1,9和1合成10,再加1就是11個。最后一致同意用合成10的方法計算簡便。
隨后我又用白布帶房木塊的方法,計算9+4,9+3,……學生都自覺地用腦子想,然后嘟嘟囔囔地說先分什么,再合多少,再加多少,得多少。當我列出算式,概括“湊十法”時,學生對9加幾的計算方法,已開始不嘟囔直接說出來。特別是后面學習8加幾、7加幾……時,學生對用“湊十法”計算完全能獨立學習。
三、加強口算和估算能力的訓練
口算是每一個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基本技能??谒愕恼_與否直接關系到計算能力的提高。所以,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加強口算的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務必讓每一個學生熟練計算,脫口而出。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恒訓練,訓練的形式要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口算興趣。如游戲、競賽、搶答等方式,用卡片或撲克牌等形式,并不斷探索規(guī)律,提高口算速度。其次是確保口算訓練時間,如每節(jié)數學課安排2至3分鐘進行口算訓練,增強口算意識,養(yǎng)成口算習慣。
小學階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測,它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師往往在計算教學中有估算內容的進行了一定的估算訓練,而平時好像對估算的訓練卻淡化了,所以我們數學教師要在計算教學中要加強估算應用的廣泛性,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計算前先進行估算的良好習慣,比如:267×19=5078,從積的末尾就知道是錯的末尾應該是3;又比如2.67×1.9=0.5073,從小數的位數的估算中就可以檢驗到積應該是三位小數,估算2.67×1.9≈5.2。這樣在計算教學中教師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估算的方法進行驗算,從而養(yǎng)成估算在計算驗算中的應用意識,有助于學生發(fā)現計算的錯誤及時改正,提高計算能力。
四、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許多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普遍有輕視的態(tài)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造成的錯誤,也有一些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導致作業(yè)質量不高,阻礙了學生成績的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所以,我們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使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計算正確、方法合理的前提保證。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往往一得到題目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弄明白算理,提筆就算,結果導致計算錯誤。這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明確運算順序,看能不能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能不能通過分、合、轉換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進行解答。
2.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計算,認真校對的習慣
平時作業(yè)、考試,學生的計算結果錯誤,大多與計算粗心有關。如注意力不集中,看錯或抄錯數字,抄錯運算符號等。所以,要求學生對于抄寫下來的題目,都要認真仔細校對,做到數字、符號,不錯不漏。計算時要嚴格規(guī)范計算過程,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方法合理。
3.使學生養(yǎng)成驗算和檢查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絕對萬無一失,不出差錯是不可能的。教師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驗算和檢查的習慣,把驗算和檢查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作業(yè)完成后,要求自我檢查,復核或驗算。一是檢查有無錯抄、漏抄;二是驗算結果是否準確,運算過程是否出錯。另外,教師對學生作業(yè)本上出現的計算錯誤,先不打叉,而是打個點,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并改正,這樣,有利于學生檢查習慣的培養(yǎng)。
總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做到經常化,有計劃、有步驟,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求靈活新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