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利輝
(額敏縣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隊 新疆 額敏 834600)
麥海因水庫由瀝青心墻砂礫石壩、導流放水涵洞、溢洪道等建筑物組成,大壩壩型為瀝青砼心墻砂礫石壩,是一座以灌溉、草原生態(tài)保護及人畜飲水為主兼顧下游灌區(qū)防洪的綜合性利用水庫。水庫總庫容為995×104m3,控制灌溉面積6.5萬畝,根據《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的規(guī)定,本工程等別Ⅲ等,工程規(guī)模為中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永久性次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設計洪水標準采用50年一遇,洪峰流量44.4m3/s,校核洪水標準采用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79.3m3/s。工程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普特征周期為0.35s,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工程的主要任務為:解決麥海因河來水年內分配不均的問題,保證下游灌區(qū)6.5萬畝地的灌溉用水和1.84萬人、10.5萬頭人畜用水要求;水庫建成后削減洪峰,提高下游河道的防洪能力。
2012年9月3 日水庫關閘蓄水,蓄水12天,庫水位由1190m蓄至1201.88m,發(fā)現(xiàn)壩后溢出點偏高,高出河床3m~4m,且水庫上游護坡變形明顯。
發(fā)現(xiàn)壩后滲水情況后,驗收委員會提出了要查明滲漏原因,春季試驗性蓄水,加強滲漏觀測等處理意見。2013年春季開始試驗性蓄水,水位蓄至1212.41m時,壩后有三處滲水點,第1處滲水點高程為1179.0m,低于庫水位33.41m;第2處滲水點高程為1187m,低于庫水位25.41m;第3處滲水點高程為1196.5m,低于庫水位15.91m。通過簡易量水堰,測得最大滲漏量約為 0.13m3/s。
試驗性蓄水期間,自治區(qū)水利廳、地區(qū)區(qū)水利局等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實地查看了麥海因水庫滲漏情況,并開會討論了滲漏的原因和處理的初步建議,強調要持續(xù)觀測滲漏量,加強大壩的觀測和巡檢。
國電塔城鐵廠溝發(fā)電有限公司于5月初委托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勘察研究所,補充勘察主壩工程地質條件,查明滲漏原因。即日新疆水電設計研究院地質所開始鉆探工作,本次地質勘察布置鉆孔11個,其中壩頂8個,壩后坡3個鉆孔。
(1)本次勘測檢查孔檢測資料分析
根據本次勘察的11個鉆孔及試驗數(shù)據表明:
① 放水洞兩側(大壩樁號0+95.5~0+103.5)大壩施工階段未按標準進行灌漿處理;根據鉆孔壓水試驗證明基巖透水率較大,庫水通過該處向下游滲漏。
②大壩樁號(0+030~0+088)帷幕灌漿布置兩排灌漿孔,效果較好;兩壩肩及延伸段均為單排帷幕,根據鉆孔壓水試驗證明基巖透水率較大,說明兩壩肩壩基灌漿存在缺陷。
③根據左右壩肩鉆孔壓水試驗資料,兩壩肩帷幕灌漿延伸范圍較短,未延伸至5Lu界限與正常蓄水位交點且右壩肩局部段帷幕灌漿深度不夠,庫水通過左右壩肩及延伸段向下游滲漏。
綜合鉆孔壓水試驗及等水位線分析,大壩滲水主要來自兩壩肩壩基繞滲水。
表1 初擬灌漿壓力值表
(2)基本結論
結合以上論述,可基本得出以下結論
①從滲壓計初期觀測結果判斷出:左右兩岸帷幕灌漿效果較差,未起到阻斷岸邊繞滲的作用;集中滲漏點在涵洞與瀝青混凝土心墻交會的上部。
②根據本次檢查孔壓水試驗數(shù)據得出,放水洞兩側(大壩樁號0+095.5~0+103.5)基巖透水率較大,庫水通過該處向下游滲漏;兩壩肩及延伸段基巖透水率較大,兩壩肩壩基灌漿存在缺陷。
本次灌漿設計采用了普通帷幕灌漿方式。左壩段0-035~0+035和右壩段0+085~0+190灌漿深度按基巖透水率5Lu以下5.0m防滲線控制。鉆孔間距先2.0m后1.0m考慮,其中與已灌區(qū)域重復的0-022~0+035和0+085~0+142段灌漿要求在已灌孔間插花灌漿。
放水洞底部及兩側(大壩樁號0+095.5~0+103.5)大壩施工階段未進行灌漿處理,本次對此段加強灌漿處理。帷幕灌漿在放水洞處布置3排,每排3孔,排距1m,中間排的灌漿軸線與壩體新灌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其余兩排分別在上游側和下游側,每排洞中心線布1孔,兩側各布1孔,兩側孔距洞軸線1.6m,距洞外邊墻線0.35m,灌漿深度按基巖透水率5Lu以下5.0m防滲線控制。
3.1.1 孔位布置
新灌漿壩體段(左壩段0-035~0+035和右壩段0+085~0+190)布置在心墻上游側與心墻軸線平行,距離心墻基座上游邊線0.50m,距離心墻軸線1.4m。鉆孔間距1.0m,其中與已灌區(qū)域重復的0-022~0+035和0+085~0+142段灌漿要求在已灌孔間插花灌漿。
3.1.2 灌漿順序
帷幕灌漿采用三序施工,先鉆灌第一序孔,然后鉆灌第二序孔,最后鉆灌三序孔,第一序孔間距為8m。
3.1.3 壓水試驗
(1)灌漿孔(段)在灌漿前均應做簡易壓水試驗。
(2)先導孔(第I序孔的1/3孔數(shù))應自上而下分段卡塞進行壓水試驗,帷幕灌漿試驗孔按SL62-94“灌規(guī)”附錄A的規(guī)定采用五點法或單點法進行壓水試驗,檢查孔應按SL62-94“灌規(guī)”附錄A的規(guī)定采用五點法進行壓水試驗。
3.1.4 灌漿方法
可采用孔口封閉孔內循環(huán)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或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灌漿方法可視基巖的完整率而定),射漿管距離孔底不得大于50cm。同一排上相鄰的兩個次序孔之間,在巖層中鉆孔灌漿的間隔高差不得小于15m。
3.1.5 灌漿壓力
表1為初擬灌漿壓力值,最終灌漿壓力的大小等灌漿參數(shù)應通過現(xiàn)場灌漿試驗確定。
3.1.6 帷幕灌漿段段長
巖基灌漿段段長不大于5m,樁號0+000~0+035和0+085~0+120壩段基礎灌漿上部兩段段長不宜超過3m,視具體情況而定。灌漿墊層混凝土和基礎的連接段灌漿段長為入巖2m。
2013年4 月壩后發(fā)現(xiàn)滲水后,為了既保證大壩安全,又考慮5月~8月灌溉用水,在壩后溢出點以上(高程1188m)1.5m處即1189.5m以下設貼坡。貼坡頂部高程1189.5m,水平寬度為5m,坡度為1∶2.5,貼坡料為河床內砂礫石料。填料要求:級配連續(xù),滲透系數(shù)>1×10-2cm/s。相對密度 Dr≥0.85,Dmax<80mm,小于5mm的顆粒含量25%~40%,小于0.075mm的顆粒含量<5%。
采用水泥漿灌注,其中混凝土與基礎的連接段應單獨先行灌漿。所使用的漿液應由稀到濃逐級變換,本次工程帷幕灌漿水泥漿液水灰比(重量比)從開灌依次采用5∶1、3∶1、2∶1、1∶1、0.8∶1、0.6∶1、0.5∶1等七個比級。當某一比級漿液的注入量已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漿液濃度應改濃一級。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xù)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不變而壓力持續(xù)升高時,不得改變漿液濃度。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越級變濃。
(1)灌漿工作必須連續(xù)進行,若因故中斷,可按照下述原則進行處理:
①應及早恢復灌漿,否則應立即進行沖洗鉆孔,然后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則應進行掃孔,而后恢復灌漿。
②恢復灌漿時,應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進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相近,即可改用中斷前的水灰比繼續(xù)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相比減少較多,則漿液應逐級加濃繼續(xù)灌注。
③恢復灌漿后,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相比減少很多時,且在短時間內停止吸漿,應采取補救措施。
(2)帷幕灌漿過程中發(fā)生串漿時,如串漿孔具備灌漿條件,可以同時進行灌漿,應一泵灌一孔。否則應將串漿孔用栓塞塞住,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后,再行掃開串漿孔,而后繼續(xù)鉆孔和灌漿。
(3)對溶洞、溶縫進行灌漿時,應先查明溶洞的充填類型和規(guī)模,并遵循“先封閉,再密實”的原則進行灌注,可采用如下措施進行處理:溶洞內有充填物時,根據充填物的類型、性能以及充填程度,可采用高壓灌漿、高壓噴射灌漿等措施。溶洞內無充填物時,根據溶洞的大小,可采用泵入高流態(tài)混凝土,投入碎石,再灌注水泥砂漿、灌注混合漿液等措施,待凝后,掃孔,再灌漿。
(4)灌漿段注入量大,可選用下列措施處理:
①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
②漿液中摻加速凝劑。
③灌注穩(wěn)定漿液或混合漿液。
麥海因水庫在建成后,在蓄水階段出現(xiàn)大的滲漏,主要是因為前期準備工作不足,尤其是水庫左右兩岸地質工作沒有做到位,在出現(xiàn)問題后及時采取了有效的處理措施,處理后,水庫滲漏得以解決,目前水庫已正常蓄水。因此建議在做任何工程時都不能忽視工程的前期工作,一定要把前期工作做實、做細。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