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問你,橋梁是怎么來的?你肯定會回答說:是人造出來的呀!至于拿什么造的嘛,當然是水泥、鋼筋、石頭、木頭啦!不過,你肯定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橋梁是種出來的!它就是印度乞拉朋齊的樹根橋。
乞拉朋齊位于印度東北部的梅加拉亞邦,坐落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這是一片著名的洼地,也是世界上雨水最多的地方。因為地處山區(qū),大量的雨水從天而降之后,無法像在平原上那樣匯入江河湖海,而是形成了一片石、泥、水三者共存的巨大的沼澤地。當?shù)厝司蜕钤谶@片沼澤地里。
在這樣的地方想要出門,可是個大問題!走不上幾步路,前面就會出現(xiàn)一片水塘,或者一條小河。要想順利出行,橋梁當然必不可少。然而,造橋對于乞拉朋齊人來說,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復雜,工程技術落后,特別是那些沒有水的陸地部分,也大都是軟乎乎的爛泥地,想正兒八經(jīng)地造出一座結實的橋梁很有難度。更何況,一到雨季期間,河水立刻泛濫,要造一座久沖不毀的橋就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這些困難并沒有難倒乞拉朋齊人。他們注意到,當?shù)赜幸环N名叫印度榕的植物,它的根系非常發(fā)達,有的側根可以延伸到數(shù)十米外的遠處。于是,乞拉朋齊人想到了一個“種”橋的辦法。他們先去尋找那些生長在河邊的印度榕,然后想辦法引導它們的側根往河對岸生長。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在附近再種上兩棵,作為“輔助材料”。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其實做起來并不難。乞拉朋齊人將檳榔樹干的中間掏空,變成一根“木管”,然后引導印度榕的樹根往這根中空的檳榔樹里生長。長啊長,根系就慢慢地長到了河對岸,遇到河對岸的土壤之后,樹根就會扎入土中,在對岸扎根。這樣,河的兩岸也就真正連接起來了。同理,生長在對面岸上的榕樹,也可以把根伸到河這邊。于是,一座橋也就這樣種出來了!
印度榕的根系又發(fā)達又牢固,一座普通的“樹根橋”足以承載50個成年人同時通行,絲毫不用擔心會有坍塌的危險。為防止橋面濕滑,當?shù)厝诉€會在橋面上鋪上泥土和石板或木板,既能促進樹根繼續(xù)生長,又能增加橋梁的牢固程度。如果是在比較寬的河流上,人們還可以種植雙層樹根橋,方法是一樣的,只不過多一層樹根,使牢固程度提高很多。
普通的橋梁會隨著時間而老化甚至報廢,可是乞拉朋齊的樹根橋卻剛好相反,只要樹活著,橋就始終在成長和自我修復,所以在這里,“橋齡”超過500年的樹根橋比比皆是。當然,樹根橋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因為榕樹的根生長得比較緩慢,所以一座橋從“種植”到“成型”需要10~15年的時間。但對生活節(jié)奏并不快的當?shù)厝藖碚f,用10年時間“種”一座橋,也不失為一項大“成就”。而且,凡事只有經(jīng)歷了時間的歷練,才能經(jīng)受得起歲月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