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鳳
【摘要】針對開展“以說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小課題研究的需要,為了更好貫徹和落實如何通過提高學生的“說”的表達能力來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這個想法,我提出了以論文寫作的要求介入指導學生的“說”和“寫”的設想,并且對這個想法進行了教學實踐,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學生的寫作意識明顯增強,在文章觀點科學、材料運用貼切、語言表達準確方面取得一定的進步,下面具體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論文寫作:要求介入;“說”和“寫”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一、如何定義“論文寫作的要求”
要探討本論題,首先要明確本文所定義的“論文寫作的要求”,鑒于新課標對于高中生寫作能力的目標要求,我把它定義為:論文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原則不變,對于觀點的原創(chuàng)性這點不給學生限定,但是立論要科學(既不容許夾雜個人的偏見,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著邊際地憑空臆想),要學會運用材料(數(shù)據(jù)、史實、觀察所得等)來證明觀點。論據(jù)要翔實,論證要嚴密(符合邏輯、推斷合理),語言要客觀、準確。
二、怎樣貫徹落實這些要求
在這個定義的要求下,分兩步驟進行。
第一步是“說”,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是我校語文教學工作中必有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而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的撰寫就極為關鍵,所以指導學生的“說”就從指導學生寫演講稿開始。首先涉及到選題問題,也就是演講的話題,在確定話題時,要做到準確,即選擇題目大小適合討論,不宜過大或過小。以《七嘴八舌》中的《校服,你還敢穿嗎》為例,作者李康蓮同學選擇這個話題——校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而問題的提出也是大家所關心的,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學生對此話題是感興趣且樂于接受的;其次就是運用材料的問題,也就是關于這個話題的相關事實。根據(jù)作者所了解到“毒校服”新聞是來源于上海的好幾所學校,該新聞是2013年初爆出的一起危害學生健康的生產(chǎn)責任事件,這是事實材料的核心。再次就是搜集相關評論,對此相關的評論有很多,作者選取了較為典型的一種說法,即電視臺在學校門口采訪學生對毒校服意見的視頻資料,一位小學生說:“作為祖國的花朵,我認為,學習一直上不去,就是因為這個校服問題……”這是小孩對這個事件的反應,當然不排除這里有大人觀點的影響,但是,就這個觀點而言,顯然有夸大其詞的成分,對此評論,作者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那么在此評論后面,作者就應該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經(jīng)過指導之后,李康蓮同學補充上一句“誠然,毒校服,不一定讓學習上不去,但是聽說毒校服后,即使我們在睡眠之中也會有細胞緊繃和尖叫的感覺”。當然,我認為這個態(tài)度還是不夠深入地分析問題和揭示事情的本質(zhì),淺嘗輒止;但是,在指導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就事論事”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既是融合材料與觀點的鏈接點,同時也是深化議論的開端。而“論事”就是要擺出我們的觀點,來體現(xiàn)我們對事實材料的獨立思考。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在我們學生寫作議論文中總是缺少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出現(xiàn)事例疊加的弊端,不對所列舉的現(xiàn)象進行評論或者說不懂得適當?shù)难由煸u論,這直接導致文章淪為沒有學生個人獨立思考的二等作文,這是我們學生寫作中普遍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步就是學生習作。有了前期的演講稿撰寫的思路引導和實踐,過渡到作文的寫作指導就顯得有章可循。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感受課文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領會作者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思想方法。因此,作者要思考表達的立場是否準確?傾注其中的感情、思想是否健康?其次是選材的精當,合理組材。作者在搜集材料和組織安排材料時要做到大膽取舍和合理安排。最后是語言措辭客觀準確性。這三要素轉化為寫作要求,實質(zhì)上是跟我所定義的論文寫作的要求是暗合的。在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對應那三點要求,我把一篇文章分段落進行專門訓練。做法如下:
立論的科學性——準確審題立意。文章思想是否深刻,觀點是否科學,前提取決于能否準確地審題立意。例如在一次習作訓練中,原題如下:螃蟹在樹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問道:“青蛙哥哥,到河邊去,怎么走?”青蛙指著前面說:“你一直往前走,一會兒就會到達河邊?!斌π纷吡死习胩?,還是沒走到河邊,后來,螃蟹遇見了青蛙,責怪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還是沒有見到河的影子?!鼻嗤苷f:“我沒有騙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卻橫著爬,當然到不了河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讓習慣成為絆腳石。
該生在審題時認為螃蟹橫著走是習慣問題,才導致最終沒有到達河邊,因此,從材料中提煉出觀點“別讓習慣成為絆腳石”。顯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犯了常識性的錯誤,審題時得出的結論本身有錯,自然推斷出論點也是有錯的,不科學的。豈不知螃蟹橫著走是它的自然屬性,這是材料本身隱含的條件,不能用反面立意的方法來標新立異,在立意過程中就不能忽略這個“螃蟹橫著走”是不容置疑的隱含條件。從擬題上看,都反映出學生在閱讀材料時犯了常識性的錯誤。這就是部分學生在審題時出現(xiàn)了立論觀點本身不科學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此進行專項訓練,即要求學生拿到一則材料作文,在5分鐘審題后,開始擬標題和進行第一段的寫作訓練。此項訓練反復進行了四次之后,學生在準確分析材料后提出觀點的能力就有明顯的提高,起碼離題的現(xiàn)象幾乎為零。
三、取得成效和展望
實踐證明,在本課題研究進程中,學生的作文成績總體有了明顯的進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直接促成了學生語文總分的提高。當然,這項工作并不止于研究課題的結題而結束,要鞏固和深化此成績,須師生共同努力和不斷改進。本課題屬于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問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強化這些要求,并嚴格地貫穿在寫作中,同時根據(jù)學生主體的接受能力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一些問題。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