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歸
湟水河即稱湟水,是發(fā)源于青海省海晏縣包呼圖北面的洪呼日呢哈,湟水河自西北向東南流至三角城今海晏縣麻皮寺河,流至丹噶爾,今湟源縣。進入古湟中(今西寧市)境內(nèi),稱為北門大河。向東穿行碾伯縣今樂都縣。在民和下川口村出青海省境,于甘肅省蘭州市紅固區(qū)達川匯入黃河。湟水在青海省境內(nèi)干流長336公里,流域面積16120平方公里,何其曠達,何其灑脫。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開發(fā)歷史最早的地域,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至少四五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繁衍生息。歷史積淀雄厚,資源豐富,山河獨特,多元文化發(fā)達,其中三角城、丹噶爾、古湟中、碾伯縣等古八景展示了湟水流域有特色、有層次、有內(nèi)涵、有愉悅、有頓悟,令人神往的風(fēng)景線,氣蓋一方,尋幽覓奇,一睹真容。
三角城古八景
作者于國,生于民國27年(1938年),從青年時代起愛好文學(xué),著有《發(fā)現(xiàn)古昆侖》《西王母大傳》《昆侖文化》等。
(一)河清海晏
海晏在青海湖畔,勝名出神入化,奇幻迷離。早于戰(zhàn)國楚人屈原《天問》中有“應(yīng)龍河畫,河海何歷?”是說大禹治水應(yīng)龍入尾畫圖,河即黃河,海為西海,今青海湖。
清代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中有“海晏堂”是園中十四景圖之一中,其中有十二生肖吐水,景觀奇特,異曲同工,耐人尋味,聞名中外。海晏地名在權(quán)威的《成語大辭典》中說河清海晏,“海為大海,晏為平靜?!币鉃楹F嚼遂o,西海升平,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在“滄海橫流”反義詞中詮釋“河清海晏”,海晏地名又多反映在歷代詩歌中?!稓v代詠青詩選》中也有“海晏”意為海水平靜,令人穿云裂石。有首詩稱道:“王莽雕虎鎮(zhèn)河源,從此西海波盡晏”,時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馬福祥在《祭海歌》中也有,“谷王有祀典,海晏不揚波”,心境佚然。
(二)營造西海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大禮戴·五帝德》《屈賦·遠逝》都記載“西海”即青海湖。追本溯源,青海湖傳說是碧玉湖赤雪女王的化身,藏語名稱為“雍措赤雪嘉姆”。藏語中,雍是碧玉的意思,措是湖,嘉姆是女王。碧玉湖赤雪女王是法力無邊的美麗女神。歷代封建王朝和國民政府派員祭海的史實,既是定國安邦的政治行為,又含有對碧玉湖赤雪女王的敬畏和感激之深情,贊譽不絕,心生敬仰。
(三)楊家塔爾
西王母古塔遺址。這座塔爾在漢代西海郡治龍夷城北面的山梁上,蒼茫世事,千嬌百媚。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在臨羌今湟源,在西北塞外,有西王母石室”。當(dāng)?shù)厝罕姺Q為楊家塔兒,藏族群眾說:這是藏族修建的古塔,是用來紀念“阿乃貢瑪堅茂”的,譯為漢語稱“西王母”。唐代史學(xué)家段成式云:西王母姓楊名回??磥恚瑮罴宜壕褪俏魍跄腹潘?,今昔仍然,塵埃落定,遺世獨立,撼人心魄。
(四)西??こ?/p>
西??す懦俏挥诤j炭h縣城西約1公里處,青海湖東北側(cè)、湟水南岸的金銀灘上,俗稱“三角城”。據(jù)史料記載,西??す懦鞘冀ㄓ谖鳚h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當(dāng)時王莽派人誘游牧于青海湖地區(qū)的卑禾羌人獻地臣服,以其地筑此城,定名“西??ぁ保c已有的東海、南海、北海三郡齊名,取“四海歸一”之意。
(五)虎符石匱
西漢虎符石匱簡稱石虎,出土于三角城遺址,全身長1.5米,高0.5米,北寬0.6米,俯臥在長方形石座上,虎尾搭背呈現(xiàn)蹲伏狀,雙目前視,栩栩如生,似有一躍而起的神態(tài),具有漢代石雕渾厚古樸的風(fēng)格,雕刻紋路清晰,神情生動,實為稀世珍品。石匱位于石虎石座之下,長1.39米,寬1.7米,高0.92米?;⒎瘏T正面和底部雕刻著“西??せ⒎瘏T,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22個篆體字?;⒎瘏T是王莽企圖假托天命,大造輿論,奪取西漢政權(quán)的產(chǎn)物。
(六)西海溫泉
西海溫泉位于海晏縣甘子河鄉(xiāng)達如玉村境內(nèi),九個泉水,一字形分布在1千米長的直線上,泉水四季噴涌不竭,水色清澈明亮,表面水溫可達57℃。傳說釋迦牟尼曾在熱水泉中飲水,并跪地用手捧水喝,故留下遺址“跪飲石”,石上留有一大手印和稍后的兩個膝印,所以被當(dāng)?shù)夭刈迦罕姺顬椤吧袢?,風(fēng)情萬種,彌足珍貴。
(七)金銀草原
金銀草原稱金銀灘,金銀灘分為金灘和銀灘,一條小河穿流其間,北岸草灘上盛開著一種叫金露梅的金黃芳香的小花,故稱金灘;南岸草灘上則是潔白如銀的銀露梅的天下,謂之銀灘。金銀灘鮮花盛開,深紅淺黃,花團錦簇,蝶飛蜂舞,百鳥飛翔,尤其是百靈鳥的鳴叫聲,嘹亮悅耳,婉轉(zhuǎn)動聽。西部歌王王洛賓二十世紀40年代初在這里創(chuàng)作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從金銀灘、青海湖出發(fā),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國,風(fēng)靡海外。
(八)昆侖銅柱
念青夏格爾山,一塵不染,意思是戴著白帽子的山神,海拔約4385米,聳立海晏與剛察兩縣交界處,危乎高哉,望而生畏。峰頂積雪常年不化,白云繚繞。相傳是西王母修行居住的地方,與阿尼瑪卿山齊名。山峰頂端有一高3米左右的石柱,宛如殿堂的廊柱,表面光潔,用石頭敲擊會發(fā)出金屬聲,流光溢彩,獨領(lǐng)風(fēng)騷,當(dāng)?shù)厝罕姺Q之為“昆侖銅柱”,夢縈魂繞,頂禮膜拜。
丹噶爾古八景
作者張兆珪(生卒年不詳),清代丹噶爾(今湟源縣)人。出身貧寒,小時給人放牧,但極聰明。其家靠近一書塾,他每聽誦讀聲便能默記下來。塾師感到奇異,便在早晚給他講書,才華漸露,后竟考入書院,風(fēng)采超群,孔武有聞。同治年間,曾籌辦團練衛(wèi)護丹城。
(一)北極插云
“北極”即湟源城東北二里北極山,五峰羅列,狀如北極星故名。千年風(fēng)雨,滄海桑田,百代變遷,雄姿依然。山頂建有紫霄觀、魁星閣、三清殿、文昌宮、藥王廟、結(jié)義祠、法幢寺、土地廟、三官樓等依山就勢、大氣猶在,氣勢非凡,每當(dāng)天朗氣清,人們喜歡登山野游。從山上俯看,城郭川原盡在眼前,落落大方,美不勝收。
(二)南屏積雪
南屏即南屏山,又稱“華石山”,在縣城南四十里,今和平鄉(xiāng)堂村境內(nèi)。群峰聳峙,峭壁奇立,有“筆架山”的稱譽。山頂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消,冰清玉潔。五六月時山下有雨,山頂便揚風(fēng)加雪,鵝毛飄揚,晶瑩剔透。雨過天明,遠望如玉屏,美哉可言,十分壯觀。令人想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張之句,如今親臨此境,才知具有豐富的真實性。
(三)古樹鳴泉
古樹鳴泉,原在湟源縣城西二十五里塔爾灣陽坡溝瀑布巖,今塔灣鄉(xiāng)境內(nèi)。半山涌出一泉,奔流下崖為瀑布,崖上水中有一棵綠樹,濃蔭蔽日,風(fēng)吹草動時泉聲與樹聲交響,猶如羌笛與漢笙共鳴,其妙絕倫,分外悅耳,堪稱奇跡。當(dāng)?shù)厝朔Q這棵樹為神仙樹。不過人為破壞,現(xiàn)名存實亡,其跡蕩然無存。當(dāng)下無奈的憑吊和深深地懷念,惋惜不已。
(四)峻嶺孤松
峻嶺指松蛾山,又稱“戎峽山”,號為“湟源之魂”,在縣城東南,湟水流經(jīng)其山北根。山坳有泉,其味芬芳甘美。山最高嶺上有一棵古松,孤聳挺秀,夏季時五色蝴蝶翔集周圍,十分美觀。相傳一些文人饒有興趣,照“世有奇才不易生”發(fā)出“自古才大難為用,荒郊野外也耐寒”萬分感慨。陽剛之美,為之傾倒。
(五)奇石佛形
奇石佛形在西石峽駱駝脖項東一座佛爺崖上,又稱“佛爾崖”,崖上巨石現(xiàn)佛形,美稱佛像閣,大自然的創(chuàng)造化育,逼真美妙,是峽中一大奇觀。崖底有海藏寺,供奉佛祖,門有楹聯(lián),“法力無邊,海藏咽喉蒙疪澤;太平有象,湟水源頭泰清寧。”格外醒目。
(六)藥水長春
藥水在今湟源縣南日月山鄉(xiāng)境內(nèi),發(fā)源于藥水村以北二郎洞前,出峽后注入湟水。相傳藥水能治病,長期服用則延年益壽,童顏常駐。靈丹妙藥,所以稱為藥水長春。
(七)石洞藏字
石洞指字兒洞,在湟源縣大華鄉(xiāng)窯洞村北,山頂稱“承分嶺”。石洞寬闊深邃,略呈正方形,里面猶如斗室,歷盡風(fēng)雨。石壁上攜有許多古字,有“番使到中原,辱罵貞觀天子,帝令日望西行……”是唐代旌旗蔽日,殺聲震天,承分嶺戰(zhàn)役的真實寫照,千古奇跡。
(八)日月古跡
日月指日月山。這座山是青海湖東屏障,是漢唐以來中央政府和青海少數(shù)民族地方政府地域上的分界處,青海農(nóng)業(yè)區(qū)和牧業(yè)區(qū)的分水嶺,有“回首山東盡良田,西望茫茫青翠灘。”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曾遠嫁西藏,翻越此山,日月寶鏡,閃閃爍爍而聞名天下,引人仰慕。
古湟中八景
作者張思憲(1828-1906)西寧人,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拔貢,殿試第一,首任永寧縣令。文才橫溢,才華出眾,譽滿河湟。
(一)石峽清風(fēng)
石峽清風(fēng),石峽即西寧市東的小峽口,兩岸石山對立如門,中間湟水向東奔流?!皻馇搴觾砂?,力挽三叉水”,是從樂都通往西寧的咽喉,放之則通,扼之則死的“咽喉之地”。漢唐以來,地勢天成,屢設(shè)關(guān)隘。清同治年間,回民起義軍在這里抵擋前來攻打西寧的劉錦棠部隊,血戰(zhàn)數(shù)月,方被攻破。光緒三年(1877)秋七月由西寧辦事大臣豫師修筑,同時在北岸筑德安關(guān)。左宗棠為之作碑文道:“南關(guān)曰武定之關(guān),志兵威也;北關(guān)曰德安之關(guān),飭吏治也?!焙笤O(shè)武定、德安兩關(guān),固若金湯。因為峽中崖高溝低,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陽光極少照入峽底羊腸道上,寒冷之風(fēng)時常拂拂。即使在夏天,也涼風(fēng)習(xí)習(xí)。故稱石峽清風(fēng),側(cè)耳聆聽,心馳神往。
(二)金蛾曉日
金蛾曉日,金蛾山在西寧西北七十里,今大通縣境內(nèi)。又稱娘娘山。孤峰峻峭,山勢雄偉,氣勢磅礴,靈氣十足。山頂有湫池,夏季積雨一潭,周圍金蛾飛舞,五彩斑斕,所以稱金蛾山。山峰很高,早晨可以登觀日出。張思憲有詩云:“金蛾池水涌金蛾,五色斑斕迷目多。破曉云開登絕頂,驚人佳句問如何?”《大通縣志》有“九面芙蓉,巍峨萬刃,夕陽西照,輝接云霄,射目光芒,流丹映碧”。隋代煬帝西巡,金輦玉鞍,華蓋如云,曾與群臣會宴于山頂稱“御宴坪”。相傳有一妃子死于此山,隋煬帝封為“金山圣母”。今日跡址稱“塌廟臺”仍歷歷在目。
(三)文峰聳翠
文峰聳翠 文峰在今西寧南酉山,超拔出于眾山之上,崢嶸俊秀,氣勢凌厲,凌云氣概,儀態(tài)英俊,氣宇軒昂。夏秋遠望,青翠蒼蒼,如同玉筆插立山中,峰尖宛若筆穎,所以稱文筆峰。西寧文人基生蘭有“文峰崢嶸靈秀鐘,新晴更見翠千重”的詩句。更是清秀明麗,濯人心脾,為之傾倒。
(四)鳳臺留云
鳳臺留云,指西寧鳳凰山云霧繚繞的風(fēng)景。[唐]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中“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的詩句。鳳凰山高峻特起,俯瞰古城。從下仰望,山頂上浮云飄飄,若隱若現(xiàn),朦朦朧朧,儀態(tài)萬千,綿綿不斷。因此稱“鳳臺留云”。云散天霽,風(fēng)姿卓越,賞心悅目,意猶未盡。
(五)龍池夜月
所謂龍池,原在西寧西郊蘇家河灣。其地有一股龍泉水,泉眼徑尺,深不可測,水涓涓上涌,恍如噴珠,當(dāng)?shù)厝藗兎Q為藥水,相傳能治百病。每到夜晚,明月映入龍泉,十分明亮美觀。令人伴入星月西沉,雄雞啼鳴,所以稱“龍池夜月”。清代時,泉旁建有龍王、藥王廟宇,每遇旱災(zāi),人們前往祈禱。有“灣中澄清有龍池,禱雨新晴無不宜?!比缃耠S著城市建設(shè)延伸,此景蕩然無存。
(六)湟流春漲
湟水從西石峽出,在西寧城西匯合北川河、南川水后,水勢漸大,北繞古城,浩蕩東去。特別是春日溫暖時,四山冰雪融化,匯入湟水,波濤洶涌,激湍奔騰,蔚為壯觀。再加上此時兩岸楊柳吐翠,碧煙繚環(huán),景色更加壯麗。有“湟流一帶繞長川,河上垂柳拂翠瀅”之說。
(七)五峰飛瀑
五峰山在西寧北,今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峰鄉(xiāng),是清代青海最優(yōu)美的風(fēng)景區(qū)之一。山上有澄花泉、隱泉、裂口泉,稱“三泉”。細流上噴,穿流山石間,遠看如瀑布。有“全湟名勝五峰山,寒泉日夜響潺潺?!睏顟?yīng)琚《湟中五峰山寺碑記》:“五峰森立,形如舉掌??M青繚白,煙云生指甲間?!敝两袢蕴な杏?,如影隨形。
(八)北山煙雨
北山指西寧北山,又叫土樓山。上面建有寺觀,九窟十八洞,仙山瓊閣,楊柳叢叢,景色美麗。如遇陰天,從上望之,山上薄煙層云,繚繞漂浮,相聚相散。山形似有似無,亦真亦幻,忽隱忽現(xiàn),難分難舍,久久縈繞,神奇無比。
碾伯縣八景
作者吳木式(1740-1803)清代碾伯(今樂都縣)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考中舉人,設(shè)館教書,文墨暢達,詩才大發(fā),著作豐腴,驚人智慧,一呼三嘆。
(一)南樓遠景
南樓遠景指碾伯城南門有樓,登之可以觀賞山川佳景,有“一樓登臨豁遠眸,山川風(fēng)物眼中收”,因此叫會景樓。《康熙碾伯所志》:“會景樓,即所治南門,四山圍繞,湟水前流,風(fēng)景絕勝?!碧斓厮臅r,景象攸異,春雨夏云,秋花冬雪,凡登是樓,隨其時而可觴可詠,無異意焉。
(二)長橋夜月
長橋在樂都城西門外沙溝河上,原為雙橋,長十五丈,寬丈二,木石構(gòu)造,形象奇巧,橋下流水湲湲。每至夜晚,明月映入河中,上下兩鏡相映,景色分外清靜幽雅。橋毀于清末。址無蕩存,早早退出了自然景色的舞臺。
(三)南山積雪
南山也叫照壁山,在樂都城南六十里,蜿蜒起伏,橫亙數(shù)百里,疊巒重嶺,連綿起伏,氣勢雄偉。而最高峰聳出萬山之上,頂上氣候寒涼,積雪瑩瑩,猶如珍珠,冬夏常白,清澈潔凈,纖塵不染,遠望如銀龍蜿蜓,又如銀屏兀立,或淺淡,或白玉,多姿多彩,令人感慨,世上沒有比雪山更神圣,更絢麗迷人!可謂“終年積雪亙云端,一帶晶瑩六月寒,”蔚為壯觀。
(四)蓮臺夕照
蓮臺即蓮花臺,在今民和縣松樹鄉(xiāng)境內(nèi)。地形突起如蓮花,左右有山溪潺潺流入湟水,奔騰東去,景象壯觀。清乾隆時西寧道楊應(yīng)琚曾有“三面臨流五瓣開”的吟詠句子。臺上曾建有佛寺,燒香拜佛,稱蓮花寺。民國17年(1928年),馮玉祥部國民軍欲進青海,鎮(zhèn)守青海的馬麒進退維谷,萬般無奈之下,派和談代表朱繡、周希武等去蘭州與國民軍商討入青海事宜,行至蓮花臺卻遭匪徒襲擊,朱、周二人遇難,史稱“蓮花臺事件”血光之災(zāi),震驚甘青。
(五)冰溝奇峰
冰溝在今樂都縣蘆化鄉(xiāng)境內(nèi),兩邊山崖壁立,中間鳥道盤桓,泉水從山陰流下,冬夏不枯,奇聞異貌,皆凝為冰,所以稱冰溝。冰溝北面的奇峰山,山與桌子山等綿延相接,上面林泉怪石,布局幽勝。形勢險難,一邊高崖,一邊深壑,頃刻之間,驚心動魄,氣定神閑,也足從容,是古代從青海通往臬蘭等地的要道,明代曾建定西門,清代號為冰溝驛,頗得騷人墨客題詠。留下了永供世人不滅的記憶。
(六)紅崖飛峙
紅崖峙立在今樂都城北二里多地,其山皆赤,遠望峭壁斷層,猶如一圍紅裙,所以也叫裙子山。山崖上原來有許多空洞可以棲居,風(fēng)摧雨淋,了無痕跡,頗有“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長風(fēng)”之氣勢。纖毫畢現(xiàn),可觸可摸。
(七)東溪春色
東溪春色地在樂都城東北一里許,因為這里地處低凹,氣候早暖,每到農(nóng)歷二三月,已是森林茂密,樹木蓊郁,芳草滴翠,繁花似錦。而青海其他地方草木剛剛發(fā)綠,寒氣未盡。因而人們喜歡到東溪游賞?!段鲗幐轮尽酚校骸按簳r小橋流水,花發(fā)鳥鳴,亦可游賞。邑人謂之東溪春色”。
(八)三川杏雨
三川又稱金三川,在今民和縣官亭鎮(zhèn)、中川鄉(xiāng)、峽口鄉(xiāng)一帶,即上川(又稱為趙木川)、中川、下川(又稱峽川)。清代時屬碾伯縣管轄。這里節(jié)氣早于樂都,風(fēng)和日麗,花紅柳綠,農(nóng)歷三四月時數(shù)十萬株杏花綻放,相競怒開,芬芳爭艷,鮮鮮亮亮,薇風(fēng)吹時,豐盈無比,紅的猶如火焰,白的皎若冰雪。有“最喜杏花林深處,紅雨白泉正落時?!本吧珮O其美麗可愛。
三川居住著土族,每年七月舉行納頓節(jié),即豐收節(jié),約68天結(jié)束,人滿三川,人山人海,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長、人數(shù)最多的狂歡節(jié),創(chuàng)吉尼斯記錄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