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玲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610000)
談聲樂演唱與教學的共性原則
楊育玲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610000)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學習聲樂逐漸成為家長培養(yǎng)孩子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本文從聲樂實踐教學經驗作為出發(fā)點,對聲樂教學的原則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并從氣息、音量與喉位三個方面的教學提出了相關的看法,以期促進我國聲樂演唱與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聲樂演唱;教學;共性原則;文化修養(yǎng)
聲樂演唱與教學的共性原則不僅是聲樂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對演唱和教學經驗的歸納總結,而且還是提高演唱質量和教學質量的指導思想,這是每個從業(yè)人士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規(guī)律。聲樂演唱和教學的共性原則將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并且貫穿于整個教與學的過程當中。由此可見,加強對聲樂演唱與教學的共性原則進行分析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氣息不僅在演唱過程中嚴重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且還是提高演唱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每個人在演唱的過程中都需要掌握到氣息的技巧。一般對于氣息的掌握,必須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在演唱過程中,歌唱者不需要吸入過多的氣息,只要吸的適當,覺得舒服、夠用即可,避免由于吸入過多的氣息而造成演唱的負擔。其次,是在演唱的過程中,歌唱者需要使用正確的部位進行吸氣。這里的吸氣與在日常生活中吸氣有很大的區(qū)別,吸氣過深,會增加了換氣的難度,過淺則不利于提氣,因此歌唱者需要有一個吸氣平衡且舒服的部位。在實際中很多教師要求歌唱者吸到后背和后腰,從而有利于氣息的運用。再次,歌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必須掌握氣息的運用技巧,雖然目前運用氣息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但是都必須得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在氣息上使用任何力量。在實踐過程中,只有掌握了氣息的運用技巧,才能出現聲音。最后,歌唱者在換氣的時候,必須要吸入足夠的新鮮空氣,并同時放松身體,從而更容易做到換氣自如的地步。均勻的氣息在氣息運用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均勻的氣息不僅可以使發(fā)出的聲音平穩(wěn)不顫抖,而且還是聲樂藝術的共性原則之一。
聲樂藝術中的音量與日常生活中的音量有著很大的不同,并不是聲音越大越好,而是追求音量的平衡性。由于在一首曲子中,一般都是按照中低音區(qū)到高音區(qū)的順序進行演唱的,如果音量在中低音區(qū)就已經很響亮了,那么在高音區(qū)的時候,音量就很難以再次提高。因此,想要保持音量的平衡性,教師必須先從中低音部分開始教學,要求學生用平時說話的音量唱歌,到高音區(qū)的時候教師再繼續(xù)強調這一點便可以了,從而使學生用內心、自然的說話引出自然的音量,從而為中低音區(qū)的音量協(xié)調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聲音使人聽起來感覺比較平衡,不會出現顫抖、破音等現象。
如果再中低音區(qū)便強調音量的大小,必然會產生多余的力量,從而使音帶、氣息以及各部分的腔體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配合協(xié)調,進而讓歌唱者對高音區(qū)部分的演唱感覺吃力,甚至還會出現唱不出的現象。歌唱者想要獲得平衡的音量,首先就需要用說的感覺去演唱中低音區(qū)域,放松身體,這是保持平衡音量的基礎條件;其次,在演唱過程中,歌唱者要善于利用均勻的氣息,為音量的平衡性提供前提條件;最后,在上述兩種方式的基礎上,保證在高音區(qū)不要嘶吼,按照中低音的唱法繼續(xù)演唱高音區(qū),從而保持音量的平衡性。
演唱過程中的喉頭位置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相關專業(yè)人士的重視與研究,其中意大利的聲樂專家貝基先生就曾說過,其歌唱的方法總結起來共有三種,其中一種就是降低喉位,并同時需要保持喉位的穩(wěn)定性。因此,本文對這一點進行了以下的探討。
(一)低喉位
從目前來看,關于對低喉位的認識,眾所紛紜。但是綜合起來看,還是有很大部分的音樂家認為在演唱的時候,喉結應該保持在較低的程度,但卻不能是最低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將喉結放在何種程度的位置,是因人而異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的聲音開度比較合適,聲音通暢,就說明學生的喉結是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如果學生的的聲音開度太小,聲音過窄,這就說明喉結的位置比較高,喉嚨沒有完全的打開,這就需要學生適當的放低喉結。
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吸氣的時候,其喉結處于正確的位置。如果在演唱的過程中,喉結能夠保持不變,那么發(fā)出的聲音就比較通暢。而目前實現低喉位的方式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是打呵欠的方法。人們在打呵欠的時候,喉結會自動降低位置,但是需要演唱者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打呵欠能夠實現低喉位的時期主要是呵欠的開始階段,并不是結束階段。這主要是因為打呵欠的開始階段其喉部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
第二種就是深呼吸的方法,這種方式的使用比較廣泛,但如果只用深呼吸就能打開喉嚨的這種說法或方法是不正確、不可取的。只有在深呼吸的同時伴隨著打呵欠的感覺,才是打開喉嚨的最佳方法。
(二)穩(wěn)定的喉位
其實,低喉位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如何保持穩(wěn)定的低喉位卻是非常困難的。穩(wěn)定的低喉位在聲樂演唱和教學過程中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穩(wěn)定的低喉位可以直接決定著聲樂教與學的成敗。因此,文章對保持穩(wěn)定的低喉位的方法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總結:首先,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心理作用對于演唱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能夠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這時歌唱者的喉頭和身體也會處于放松、穩(wěn)定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發(fā)揮出正常的水平,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反之,由于心理緊張,會導致身體、頸部、喉頭僵硬,從而給嗓子的發(fā)音增加了許多困難,進而影響到演唱的質量。其次,在演唱前不發(fā)聲,盡量將嘴張開最大,然后慢慢的深呼吸。在吸氣的過程中,演唱者需要注意體會喉結會隨著吸氣的動作而下降的感覺,從而清晰的意識到喉結處于低喉位的位置,之后就可以用手指摸著喉結,一下一下的降低喉結位置,這樣不僅可以增強環(huán)甲肌的收縮,而且還能拉低喉結的力量。最后,是在演唱發(fā)聲過程中,在中低音的旋律向高音區(qū)升高的時候,演唱者應該盡力將喉頭的位置保持在起音的位置。
通過上述的分析與探討,對聲樂演唱和教學的共性原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進行聲樂演唱與教學過程中,應主要從氣息、音量以及喉位這三方面都進行控制與學習,只要演唱者和教師掌握了氣息均勻的技巧、保持音量平衡的方法以及注意低喉位及其保持,便能夠提高演唱者的演唱質量及教師的教學質量。
[1]徐樺.地方音樂色彩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體現——以湖北民歌及其改編歌曲的演唱為例[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3).
[2]王雪敏.聲樂演唱技巧中表演感覺教學的改革與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3(4).
[3]黃旻.試論聲樂演唱課技能與教學實踐課的關系[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2).
[4]賀星.探索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不同觀點[J].教育與職業(yè),2007(3).
[5]田雨涵.情感控制在流行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