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舉芳,尹育紅,向導
(石河子氣象局,新疆石河子832000)
石河子墾區(qū)終霜凍發(fā)生特點及棉花生產防御對策
楊舉芳,尹育紅,向導
(石河子氣象局,新疆石河子832000)
根據(jù)石河子墾區(qū)石河子市氣象站、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試驗站、炮臺氣象站和莫索灣氣象站1981—2010年近30年的氣象觀測資料分析得出,石河子墾區(qū)終霜多年平均日期為4月10~15日,最早出現(xiàn)在3月19日(莫索灣站1997年),最晚出現(xiàn)在5月15日(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試驗站1985年),這段時間正好是石河子墾區(qū)春播生產的關鍵季節(jié)。春季棉花生產常遇霜凍、大風、低溫冷害等氣象災害,霜凍危害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5月,尤其以4月份危害較重。通過分析終霜凍發(fā)生特點及棉花適宜播種期,尋找科學的防御對策,以應對春季終霜凍,降低重播、補種損失,為棉花增收節(jié)支提供參考。
棉花;終霜凍;防御對策
石河子墾區(qū)終霜多年平均日期為4月10~15日(1981—2010年),最早出現(xiàn)在3月19日(莫索灣站1997年),最晚出現(xiàn)在5月15日(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試驗站1985年),主要集中在4月份,4月出現(xiàn)終霜的概率為80.0%~86.7%(詳見表1)。石河子市終霜期出現(xiàn)在4月上旬、中旬、下旬的概率相同,均為26.7%,3月下旬為10.0%,5月上旬和中旬各占3.3%;烏蘭烏蘇農業(yè)氣象試驗站4月上旬和下旬出現(xiàn)終霜的概率最大,均為30.0%,其次是4月中旬,為26.7%,第三是3月下旬,為6.7%,概率最小的是5月上旬和中旬,各占3.3%;炮臺氣象站4月上旬和中旬出現(xiàn)終霜的概率最大,均為36.7%,其次是3月下旬前和4月下旬,均為13.3%;莫索灣氣象站4月中旬出現(xiàn)終霜的概率最大,為36.7%,其次是4月下旬,為26.7%,第三是4月上旬,為20.0%,概率最小的是3月下旬,為16.7%。
個別年份開春期早,積雪融化早,氣溫回升快,棉花播種期早,4月中旬會出苗,但大部分棉田是在4月下旬開始出苗。根據(jù)石河子墾區(qū)終霜凍出現(xiàn)的規(guī)律計算不同時間出苗遭受凍害的概率(詳見表2)。經統(tǒng)計,4月10日前出苗,遭受霜凍危害的概率為50.0%~63.3%,4月15日后出苗遇霜凍的概率為23.3%~40.0%,4月20日后出苗遇霜凍的概率為13.3%~36.7%,4月25日后出苗遇霜凍的概率為6.7%~20.0%,4月30日后出苗遇霜凍的概率為0.0%~6.7%。由此可以看出,隨著棉花出苗期的推遲,遭遇霜凍的概率減小,但幅度較大,將棉花的出苗期計劃在4月25日以后出苗能大大降低霜凍風險,而且莫索灣、下野地片區(qū)棉花出苗時間可適當提前至4月20日后,而烏蘭烏蘇和石河子周邊應適當晚些,盡可能在4月25日后出苗。
表1 石河子墾區(qū)不同站點終霜凍每旬出現(xiàn)的概率%
表2 棉花不同時期出苗遭受霜凍危害的概率%
石河子墾區(qū)一般把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10℃的初日作為棉花的適宜播種期,1981—2010年近30年這一平均日期在4月13~15日,集中在4月中旬。在適播期到來后大面積播種,出苗期一般都在4月25日以后,棉苗遭遇霜凍危害的概率較小。由于石河子墾區(qū)棉花種植面積大,播期集中,導致機力及人力緊張,為提高棉花產量和緩解這一矛盾,部分土地可在適播期到來之前播種,為預防霜凍可采取如下策略。
3.1 合理安排播種期
根據(jù)生產實際經驗,對棉花霜凍危害首先要“躲避”,“躲避”是減少霜凍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對于最低氣溫≤0℃的霜凍,由于棉田的面積大,“防霜”花費的人工較多,而且效果還不一定令人滿意。要躲避終霜凍,需根據(jù)當時的氣溫、終霜凍預報合理安排播種期和滴出苗水的時間。從表2可以看出,4月15日以后播種、滴出苗水,出苗期一般在4月25日前后,遭受霜凍的概率也比較小,只有6.7%~20.0%。為保證棉花生產的順利進行,大部分棉田的出苗期應該安排在4月25日以后,但為了保證高產,出苗期不能晚于5月5日。少部分的棉田的出苗期可以安排在4月20日前后,而且石河子墾區(qū)北部的莫索灣、炮臺播種期可適當早些,南部的安集海至石河子市沿線因終霜結束晚,播種和滴出苗水要適當晚些。
3.2 苗期霜凍的預防
3.2.1 熏煙法
熏煙法是用能夠產生大量煙霧的柴草、牛糞、鋸木、廢機油、赤磷或其它塵煙物質,在霜凍前0.5 h或1.0 h點燃。這些煙霧能夠阻擋地面熱量的散失,而煙霧本身也會產生一定的熱量[1],一般能使近地面層空氣溫度提高1~2℃,發(fā)煙堆要求堆積10~15堆/667m2。但這種方法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且成本較高,污染大氣,不適應于普遍推廣,只適用于短時霜凍的預防。
3.2.2 遮蓋法
遮蓋法就是利用稻草、麥稈、草木灰、雜草、尼龍等覆蓋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氣的襲擊,又能減少地面熱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氣溫1~2℃。有些膜內的苗,還可用土埋的辦法,使其不致遭到凍害。這種方法也要耗費大量人工,準備大量覆蓋材料,其優(yōu)點是防凍時間長。
3.2.3 灌水法
灌水法可增加近地面層空氣濕度,保護地面熱量,提高空氣溫度(可使空氣升溫2℃左右)。由于水的熱容量大,降溫慢,田間溫度不會很快下降。采用噴水法比膜下滴水法效果好,其方法是在霜凍來臨前1 h,利用噴灌設備對棉苗不斷噴水。因水溫比氣溫高,水在植物遇冷時會釋放熱量,加上水溫高于冰點,以此來防霜凍,效果較好。但后期要及時中耕、破板結,加大棉花苗期立枯病、爛根病的防治。
[1]李茂春,謝煒,吳燕.阿拉爾墾區(qū)終霜凍對棉苗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棉花,2007,3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