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國
【摘要】 價值觀念會影響人的所有行為,同樣的,教師的素養(yǎng)、理念、知識、經(jīng)驗等對其課堂教學行為也有影響,這些觀念都圍繞同一個中心,即對教育本質的認識. 具體到課堂教學里,就是教師“為何而教”?本文就基于為學而教的基礎上,探析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 為學而教;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
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作為基本數(shù)學知識的一個總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對培養(yǎng)學生各項學習技能有促進作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樹立“為學生而教”的教學理念,探索并實踐出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而提升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促使學生全面、有效發(fā)展.
一、“為學而教”概述
“為學而教”即“為學生而教”、“為學習而教”,要求教師要站在學生和學習的角度展開教學. 但事實上,很多數(shù)學教師潛意識里都會受“為數(shù)學而教”觀念的影響,站在數(shù)學的立場上進行教學;同時還會受到傳統(tǒng)“尊師重教”文化的影響,往往注重作為教師的威信,忽略了對學生的尊重,在教學中也會不自覺地將教師的“教”放在首位,要求學生配合教師的教學,禁錮了學生自己的思想[1]. “為學生而教”、“為學習而教”與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相吻合,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立場上進行教學,尊重并突出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有效挖掘出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 同時,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確保教學內容和方式符合學生特點、滿足學生需求.
“教”和“學”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前者是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后者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基礎,只有兩者相互制約、依存和促進,才能有效協(xié)調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學活動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運行系統(tǒng),學生也才能實現(xiàn)全面、有效的發(fā)展.
二、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有效教學策略
基于“為學而教”基礎上的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將“為學而教”的教學理念應用到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其有效教學策略如下:
(一)因材施教
即數(shù)學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類型、教學目標等因素設計有目的性的教學計劃,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具體應考慮四點:一是學情分析,即分析學生的可用時間、體力、各方面承受能力等;二是目標導向,即教師要根據(jù)學情分析情況明確預期應實現(xiàn)的教學效果;三是知識定位,即先分析達到目的地需要經(jīng)歷或是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而確定前進的方向(方法與策略);四是問題設計,即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引導和點撥作用.
(二)緊抓重點和難點
就以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的問題解決教學來說,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緊抓重點和難點. 如“一個長方體水泥樁長、寬都是15厘米,高1米,埋入地面下40厘米,問給露出部分刷紅漆的面積約多少平方厘米?”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這道題具有一定難度,有關條件也比較迷惑,因此,要解題首先就要梳理清楚題中的條件,即“長方體水泥樁長、寬都是15厘米,高1米,埋入地面下40厘米”. 接著要明確解題要求,即求露出部分刷紅漆的面積. 最后就要找準解題的關鍵,即“露出部分面積=地面上的5個面”.
教師引導學生找準解題的重點和難點,避免學生在審題時步入誤區(qū),既能有效訓練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也能教會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思路,為課堂有效教學做好布局工作.
(三)注重問題引導
解答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即學生活躍思維的過程,為此,在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問題引導,善于選擇適合的問題情境、設置合理的起始問題、設計具備引導性的問題鏈,先設疑問再解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情. 問題的設計應具備三個特點,即初始性、情境性與結構性.
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 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塊長方形和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紙板,并提問“同學們會計算這兩塊紙板的面積嗎?你知道哪塊紙板的面積更大嗎?”鑒于長方形面積計算是已學習過的內容,所以學生都能很快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屬于新內容,又該怎樣求面積?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新課內容,提問“同學們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學生可能很迷茫,找不到下手的地方;部分學生可能想到用數(shù)方格的方式來求其面積. 這時候教師就話鋒一轉“能不能像求長方形面積那樣很快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然后,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下“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有聯(lián)系嗎?如何聯(lián)系?怎樣的聯(lián)系?”通過這樣的設疑方式,調動學生興趣,引發(fā)思考,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感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
三、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樹立正確的“為學而教”理念,深刻認識“為學而教”的真正涵義,基于學生學習基礎、學習需求、教學內容等基礎上,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將“為學而教”的理念貫穿數(shù)學教學始終,進而有效提升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羅強.數(shù)學教學要堅持“為學而教”[J].中學數(shù)學月刊,2013(07):12-14.
[2]張欽.探究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J].考試與評價,2013(08):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