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體驗音樂 體驗快樂

2015-07-04 22:55:40張曉敏
北方音樂 2015年19期
關鍵詞:體驗合作學習哲學

張曉敏

【摘要】本文是在認真閱讀了美國音樂教育家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的著作《體驗音樂——美國音樂教育理念與教學案例》之后,從分析著作的哲學內(nèi)涵和定位入手,繼而得到閱讀本書后的三點啟示:音樂是一種體驗、如何“聽”音樂、鼓勵小組合作,并結(jié)合作者的理念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哲學; 體驗;“聽”音樂;合作學習

《體驗音樂——美國音樂教育理念與教學案例》(以下簡稱<體驗音樂>)一書是由美國音樂教育家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根據(jù)幾十年來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所著,該書在美國已多次出版。此書中譯本由人民音樂出版社于2009年9月在我國出版發(fā)行。

拿到書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讓人心生熟悉感的封面裝幀設計,淺灰的冷色基調(diào)和由一支羽毛劃出的五線譜、音符,讓人不約而同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風靡整個音樂教育界的由貝內(nèi)特·雷默所著、熊蕾翻譯的《音樂教育的哲學》,由此可以預見本書所采用的哲學思想及其教育理念是否和《音樂教育的哲學》有某種關系?帶著這個好奇和疑問,我開始了本書的閱讀。

一、哲學內(nèi)涵及著作定位

(一)哲學內(nèi)涵

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貝內(nèi)特·雷默(Bennett Reimer)在《音樂教育的哲學》中在對“普通音樂課”的目標定位中明確提出“音樂指導必須促進這種體驗,使之盡可能有力地并給人以滿足感。普通音樂課即使別的什么都不做,也必須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是他們對音樂的反應可以隨之深刻起來。這是‘最基本的目標”。[1]體驗音樂基于雷默的審美教育哲學,而審美教育哲學是沿著絕對表現(xiàn)主義的哲學道路而發(fā)展的。

雷默通過對絕對主義和思辨主義的分別狹隘性進行針對分析之后,得出絕對表現(xiàn)主義所倡導的哲學思想才是最適用于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你必須深入到是作品成為一件藝術作品的那些創(chuàng)作素質(zhì)之中”。絕對表現(xiàn)主義強調(diào)應將非藝術的影響和思辨因素也作為一個內(nèi)在的部分包括進來,它堅定立場認為藝術體驗與感覺相關聯(lián)。每個人都是有感覺的,所以藝術體驗也適用于每一個人。因此得出了普通音樂課程的目標是“盡可能最充分地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體驗和創(chuàng)造音響的內(nèi)在表現(xiàn)力的能力(即審美感受力)”。而上世紀著名的表現(xiàn)主義代表人物科林伍德((Robin Crearge Collingwood,1889-1943)和克羅齊(Croce,Benedetto,1866-1952),表現(xiàn)主義大師)所創(chuàng)立的“克羅齊-科林伍德表現(xiàn)說”倡導“真正在藝術就是通過想象表現(xiàn)情感”、“人人都是藝術家,因為人人都有知覺,人人都能表現(xiàn),藝術家表現(xiàn)的情感必須和欣賞者一致”。

從上述兩種對藝術和音樂教育價值、目標的哲學闡釋中可見很多觀點是不謀而合的,或者可以說《體驗音樂》是沿著表現(xiàn)主義和絕對表現(xiàn)主義的道路繼續(xù)發(fā)展探究的,是音樂審美體驗的教育理念在現(xiàn)實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二)著作定位

從本書的內(nèi)容結(jié)構來看分為兩個大的部分:音樂教育理念和教學案例展示。本書從體驗的獨特視角,在系統(tǒng)總結(jié)、提煉音樂教育觀念、各理論流派、音樂要素與音樂體驗的關系等理論問題的基礎上,以從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各階段的教學實踐為經(jīng)線,以律動學習、唱歌與演奏樂器學習、作曲和探索音響學習、聽音樂四個教學領域為緯線,將豐富多樣的曲目、教學方法和各種音樂要素的學習,循序漸進、層次分明地融入各到個案例中。作者在序言中明確了本書的定位——小學音樂教師的培訓教科書。

二、閱讀啟示

(一)音樂是一種體驗

本書開篇便明確了作者對音樂目標的價值思考——“音樂是一種令人愉悅的,實實在在的,充滿情感的富有理性的體驗?!倍緯淖畲髢r值在于“為兒童和教師找到分享音樂樂趣的方法?!边@是一本我在邊唱、邊彈、邊活動的過程中閱讀的音樂教育專業(yè)書籍,也恰好吻合了本書作者“音樂是一種體驗”的理念,而此時我的心情是“閱讀本書也是一種體驗”?!扼w驗音樂》讓音樂體驗不再停留在感性層面,它真正呈現(xiàn)出了音樂教育的獨特規(guī)律和方法,讓更多人了解到音樂教育的復雜性、邏輯性和科學性,對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學和研究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1.準教師的體驗學習

本書作者在序言中提出了關于“大學生”學習方式的相關理念,“讓那些“大學生”在學習如何把體驗教給學生之前,自己親身成功地進行體驗。”作者這簡短的一句話卻引起了筆者的思考。這種針對于準教師的體驗學習是否是一種新的教師教育形式?即用教師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理念來培養(yǎng)音樂教師。我國音樂基礎教育改革轟轟烈烈,教師教育改革也逐日成為大教育領域的熱點和焦點,而在上至改革政策下至教學實踐的改革體系中,我們是否真正注意到在改革過程中準教師的學習方式對于他們職后的教學方式的直接影響。當然,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的教學對象是完全不同的,教學對象的不同決定教學對象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學習特點、學習方法皆不同。但筆者認為在音樂的學生方式上,這種讓準教師“體驗地學習”是值得推廣的,而非我們當下絕大多數(shù)高師院校的“教‘學生怎樣教是一回事,而教‘學生又是一回事”的現(xiàn)象。

2.學生的音樂體驗學習

“任何一個音樂學習的階段必須以音樂體驗開始,以音樂體驗結(jié)束。聽一些作曲家生平故事或玩一些音樂填字游戲不能取代音樂體驗,體驗是最高目標。”

①從生活中體驗音樂元素

本書在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理念——音樂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是普遍的事物,又是特殊的。普遍在于生活中處處存在音樂的元素,例如在本書第二章“音樂中聲音的組織結(jié)構”的課后練習中其中一題為“想象一下一般的聲音,并分析下列構成聲音要素的特征:消防車、噴氣式飛機、犬吠、鳥鳴、水龍頭的滴水等。你能夠用高、低、強、弱、長、短,以及鼻音、清晰、含混或刺耳來描述這些聲音嗎?”從題目中可見作者并沒有把音樂元素加以空泛理論性的總結(jié)描述,而是引導學生“分析消防車、鳥鳴、水龍頭滴水等聲音要素的構成”或者“找出日常環(huán)境中非常規(guī)‘樂器”等。題目直接深入學生日常生活中,而非抽象地去想象這些原本就并不抽象的音樂元素;而特殊是因為音樂的性質(zhì)決定的,作曲家將生活體驗變換為音響和符號表達出來,欣賞者在欣賞樂曲的同時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然后再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②運用語言特點講解音樂元素

在音樂元素的講解上,本書運用了語言的特點,例如書中通過“Wiggle your body”,“wiggle your ears”講解三連音,運“touch the sky”講解一拍附點等。這與近年來備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歡迎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節(jié)奏朗誦與歌唱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理念達成一致。

③把音樂當做一個整體

從本書幼兒期的所有教學案例可見,此階段的音樂教育不不乏有對幼兒對歌曲調(diào)性、結(jié)構、曲式等音樂元素的分析,可以想象我們大部分幼兒園教師甚至包括中小學的音樂教師看到這樣的教學案例都會瞠目結(jié)舌,認為如此高難度的知識學生掌握起來是不可能的。其實最終原因是教師本身的底氣不足,從本書所有的音樂教學案例中可見,音樂元素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絕對的難以接受而言,而歸根結(jié)底要看音樂教師如何“教”。

我們的音樂教師大都接受傳統(tǒng)音樂技能學習,和聲、曲式等科目是進入大學以后才開始接觸和學習的,那么幼兒園和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來學習這些內(nèi)容在他們看來顯然是不適宜的。殊不知,音樂學習是一個整體,學生可以理解旋律走向和音樂速度等看似淺顯的音樂元素,亦可以做到對樂曲結(jié)構、調(diào)性、曲式和作曲的學習。本書作者一再強調(diào)學生的音樂體驗要盡可能的全面,必須把音樂當做一個整體。他們的音樂體驗越全面越好。舉一個書中的例子:轉(zhuǎn)調(diào)演唱歌曲《下雨了》。演唱要求:用小調(diào)唱《下雨了》。什么時會用大調(diào)唱這首歌?(回答:當雨是春天的預兆或你們需要雨時。)應該什么時候用小調(diào)唱這首歌?(回答:當你去野餐或你沒有雨衣時。)

本課例并沒有直接的理論分析大小調(diào)的調(diào)性特征、音程構成等因素,而是從學生的感官體驗入手,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最根本的音響體驗環(huán)節(jié)并沒有丟失,學生自然會根據(jù)自己的“心情”判斷歌曲《下雨了》分別用大調(diào)和小調(diào)演唱的區(qū)別。

其實,縱觀整個幼兒期各個音樂領域?qū)W習的教學案例中的音樂元素學習可見,一些像音樂旋律、調(diào)性、節(jié)奏型等在成人看來幼兒不可能完成的學習,其實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亦能收到好的效果。因為我們大部分成人在最初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接受過體驗的過程,而是按照教科書遵守章節(jié)的學習,可見我們不能單純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音樂元素的學習。

④使用音樂符號

本書作者關于使用音樂符號的觀點是“只有當兒童需要并有助于解決當前音樂問題時,才需要把他們提出來。例如調(diào)號確實沒有意義,只有在學生需要時,它才是有用的?!蔽覈幕A音樂教育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單從教材中便可見我們對于“音樂符號”的學習已經(jīng)基本達到要求,但問題出在教師的“教”上,這不僅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上主動改變,更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真正用時致學,學以致用。

另外,在演唱歌曲的強弱快慢等元素的選擇上,教師并非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努力地提醒學生做到教材中所標示的標記符號,而是由學生來決定用哪個標記更好。當然是符合歌曲情境和所表達感情的有目的選擇,哪怕這個選擇并不符合原作的標記,但這是一部學生真正參與并融入進去的作品,這樣,這首樂曲才顯得和學生本人“有關系”,才會激起他們演唱、表現(xiàn)的欲望,才會真正理解音樂。

(二)如何“聽”音樂

雷默曾經(jīng)說過“人們要體驗音樂,也不是非表演不可。但要是不不聽,人們便無法體驗音樂”。本書關于聽音樂的觀點是“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把聽音樂首先作為一種體驗,然后再把重點放在討論、活動、看樂譜等學習上,最后結(jié)束于聽的體驗上來?!笨梢姟奥牎币魳凡粌H在質(zhì)量上,更要保證聽的數(shù)量。當然,這里“聽”音樂并不指代音樂欣賞或者音樂鑒賞,而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這里的“聽”必須是主動地聽,不斷變換方式的“聽”,注重了解音樂細節(jié)和表現(xiàn)性的“聽”。總之,“聽”音樂必須是一種快樂的體驗。

反觀我們的音樂課堂中,在熱鬧的演唱、表現(xiàn)等環(huán)節(jié)的襯托下,“聽”彷佛變成最不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從學生角度來說,聽音樂彷佛便是休息時間,因為不用說、唱、動,只需靜靜地欣賞,只要耳朵沒被堵上就做到了“聽”音樂。往常學生都是在教師對樂曲歷史背景、體裁、歌曲表達情感或者旋律所演繹的形象進行聽前或者聽后的講解,似乎是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欣賞情境,而這一切最多只能做到了“表面的聽”。在這個前提下,學生能做到主動地“聽”便顯得不可能實現(xiàn)了。要做到真正理解音樂作品,享受“聽”這一快樂的體驗,主動地聽才達到音樂學習的目的;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首先是我們傳統(tǒng)教育觀念問題,我們通常認為如果一名教師用一節(jié)課絕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聽音樂,我們便認為這節(jié)課并沒有顯示出教師多少存在的價值。而事實并非無如此。

由此可見,教師在引導學生“聽“樂曲之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首先教師要對這首樂曲非常“了解”,這里的“了解”當然是細節(jié)上的了解,包括旋律、節(jié)奏、結(jié)構、和聲、曲式、音色等等,而非我們現(xiàn)在僅僅做到的了解作品的作者、歷史背景。教師在教學前應該熟悉學習材料,特別是熟悉聽音樂和律動這些領域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在輕松上好課的同時,注意到學生的反應,引導學生做到真正主動的、高效率的“聽”音樂。

(三)鼓勵小組合作

本書在無形中向我們傳達這樣一種音樂課堂學習的有效方式——小組合作。書中不管是律動、歌唱、演奏樂器、作曲還是指揮,即便是聽音樂環(huán)節(jié)中的任何一篇教學案例都能看到諸如“討論、評價、建議、制作表格或分享信息”等字眼。音樂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建立已經(jīng)成為未來音樂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之一。音樂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在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音樂合作學習的方式多樣化。

《體驗音樂》這本書確實能夠給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個更廣闊的新視野,讓人的思維更加的活躍,更重要的,它能為音樂教育提供一些最直觀、最實踐性的教學案例,讓我們在借鑒學習的同時反思自己教學。

參考文獻

[1]貝內(nèi)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216.

猜你喜歡
體驗合作學習哲學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淺談演員“第一自我”與“第二自我”的轉(zhuǎn)化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33:48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chǎn)品深度開發(fā)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5:34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4:19
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12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晾衣哲學
視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临猗县| 察隅县| 当阳市| 鹿邑县| 黑水县| 株洲市| 九龙县| 临西县| 梧州市| 岢岚县| 金塔县| 上饶市| 通河县| 汤阴县| 泽普县| 巴马| 曲周县| 江阴市| 瑞金市| 扶绥县| 藁城市| 石楼县| 台东市| 辰溪县| 遂川县| 涿鹿县| 皋兰县| 绿春县| 巩义市| 博乐市| 郯城县| 武邑县| 布拖县| 佳木斯市| 饶阳县| 德兴市| 田东县| 丰宁| 合阳县| 吴堡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