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宇
作者:孫浩宇,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副主任,130031。
選唐詩與選杜詩者代不乏人,這是唐詩和杜詩研究、傳播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編選并不僅僅只是一種傳播,更是編選者的一種情志需要。且不僅僅是一種文學傳播,更是載道、載情的社會文化與個人精神的薪火。一般而言,選唐詩者必選杜,此外還有大量專門的杜詩選本。杜甫的儒家精神、詩史特征尤其是民胞物與的家國情懷、憂患意識及忠君思想構(gòu)成了杜詩獨特的氣質(zhì)。杜詩言志,讀杜、選杜、步韻、集杜詩、集杜聯(lián)包括抄寫、書寫杜詩等等,歷代學杜之人多有借此種種方式以言志者,借老杜之酒杯澆個人之塊壘,這是編選杜詩的豐富意味,而這也體現(xiàn)出杜詩偉大深廣、歷久彌新的思想價值。選杜本身也常會超越詩學的自身內(nèi)涵,而體現(xiàn)編選者的情志與背景,羅振玉的《杜詩授讀》即是如此。
筆者看到關于民國時期唐詩選本的期刊論文有兩篇,一是胡光波的《二十世紀唐詩選學概論》,一是宗瑞冰《民國時期唐詩選本選型論》。前者用四分之一篇幅介紹了民國時期的唐詩選本,對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附列的33 種選本略作分類,強調(diào)了聞一多《唐詩大系》的創(chuàng)新價值;宗文是針對性研究,旨在分類,其“包孕”型選本的提法較有特點,又因其分類包括翻刻的舊選,故范圍稍寬,據(jù)稱所經(jīng)見“有七八十種之多”。2014 年誕生兩部民國唐詩學博士學位論文,但并不以選本為研究對象。其中任曉勇博士對部分選本略有介紹,因只是作為背景,故亦不出孫先生范圍;趙耀鋒博士雖未對應地列出目錄,但有個統(tǒng)計表,查民國時期唐詩選注本有51 種,1933 年至1939 年43 種,而僅1937 年就有27 種,這個數(shù)據(jù)耐人尋味。本文所論《杜詩授讀》編行于1938 年,亦先為說明。
民國時期各種唐詩集子刊行不斷,就總集而言,從詩學繼承、演變的角度,似不必拘于民國之新選。本文考察對象以是否選杜為準的,包括舊選翻刻、舊選新編、新選等三種情況。舊選翻刻主要收在《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初編》《國學基本叢書》等幾套叢書中,如《樂府詩集》、邢昉《唐風定》、王士禎《古詩選》、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王堯衢《古唐詩合解讀本》、周春《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姚鼐《五言今體詩鈔》《七言今體詩鈔》、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劉文蔚《唐詩合選詳解》、席啟禹《唐詩百名家全集》等多選杜詩。此中流傳最廣的是《千家詩》與《唐詩三百首》,以后者論,據(jù)尹雪樵《﹤唐詩三百首﹥版本知見錄》,查民國時期刊行達27 種之多。舊選的大量翻刻反映了民國詩學的繁榮與審美傾向,王士禎、沈德潛、姚鼐、曾國藩包括《唐詩三百首》對民國詩學影響很大。舊選新編更可看出部分舊本強大的詩學生命力與影響力。以吳遁生《十八家詩鈔》、俞陛云《詩境淺說》、畢志揚《唐詩韻釋》為代表,吳本是對曾國藩本的再選,俞、畢兩書都依據(jù)《唐詩三百首》,俞本詩意講解到位;畢本凡例寫道:“本書附作詩法一章,不尚空談,力求顯豁,要在引起讀者作詩的興趣?!薄拔釃f體詩,最重韻格。本書每字注平仄,每句標韻目”,可見其旨意在于引導學詩。
第三類是民國時期之新選本,《唐詩選本提要》所例舉33 種即屬此類,另外像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徐聲越《唐詩宋詞選》等合選本亦不妨列入考察對象。從類型上,其中多數(shù)是用于學習或普及的讀本,像王文濡《唐詩評注讀本》等不妨視作高級讀本。另外還有一類值得關注,如蒲薛鳳《白話唐人七絕百首》、朱炳煦《唐代非戰(zhàn)詩選》(1933)、俞衣冰《唐代邊塞戰(zhàn)爭詩》(1936)、中華書局《非常時期之詩歌》 (1937)等,有特定而明確的思想意圖和時代涵義,富有繼承傳統(tǒng)、引導文化、鼓舞精神的味道。以前本為例,蒲生于1900 年,1920 年編行《白話唐人七絕百首》之時正為清華學生,當時白話文運動方興未艾,蒲本一出,屢屢再版,大概也因為其中強烈的文化爭鳴意味。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親為作序:蒲君瑞堂因為現(xiàn)代青年,抱了新體詩的迷信,把古詩一筆抹殺;特地選了唐人的白話七絕一百首……”蒲自序: “現(xiàn)在的學生,受了些影響,免不得有兩個誤解:一、詩就是文,一定不要韻或律;二、前人的詩,都是舊,腐敗,沒有文學底價值,所以不必或不屑去讀。” “我的主要意思是:一、引起初讀詩者底興趣;二、表明前人底詩,很多有保存的價值;三、幫助初學新體白話的同伴,立個標準,創(chuàng)個體格?!边@種詩選富有文化關懷的意味,雖非己作,卻同樣具有編選者意志,具有文以載道的精神,富有時代價值和社會意義。其實,藉選本以表達編選者個人的情志與關懷,著眼選本的思想文化張力,是我國選本文化的一個傳統(tǒng)。這也是關注民國時期選杜的一個思想方法所在。
以下選舉若干本子,考察其選杜之情況。高步灜《唐宋詩舉要》成書于1920 年代末。1930年代為唐詩集子編行高峰,選五個名家普及選本:吳遁生《十八家詩鈔》 (商務印書館1935年)、徐聲越《唐詩宋詞選》 (正中書局1936年)、潘德衡《唐詩評選》(柳原書店1937 年)、吳遁生《唐詩選》(商務印書館1937 年)、胡云翼《唐詩選》(中華書局1940 年,成書于1936年),這部分本子除了傳播知識,更有加強愛國傳統(tǒng)、鼓舞民族精神的意味。另有聞一多《唐詩大系》(上海開明書店1948 年)。
唐宋詩舉要 十八家詩鈔 唐詩宋詞選 唐詩評選 商務唐詩選 中華唐詩選 唐詩大系選杜詩數(shù)148 52 26 153 45 51 99選詩總數(shù)619 425 499 1868 530 430 1413編排方式 分體、作家 分體、作家 按作家 按作家 分體、作家 按作家 按作家編排次序五古、七古、五律、七律、長律、五絕、七絕(標明)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七絕(標明)無依據(jù)《全唐詩》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標明)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
諸本選杜有三個特點:一是考慮現(xiàn)存杜集作品的總體比例,傾向于古、律二體,絕句多是聊備一格,而古與律中一般又以五言居多,此中《唐宋詩舉要》略顯例外;同時在古與律比例的傾向上又分為三種:如《唐宋詩舉要》《唐詩大系》重古體, 《十八家詩鈔》如同《唐詩三百首》重律體,而商務本與中華本的《唐詩選》又選擇取篇均衡。二是杜詩選取比例均較大,體現(xiàn)了晚清以來崇杜的主流風尚。吳遁生依據(jù)曾國藩再選,在作家作品數(shù)量上做了平衡。但因曾國藩宗杜,故吳選杜詩仍然最多。高步瀛“曾經(jīng)受業(yè)于吳汝綸,從學術的系統(tǒng)來說,是一個清末的桐城派的古文家,因此他的詩論不免繼承了桐城派的觀點。在注釋中除了引用王士禎、沈德潛等人的見解之外,并且大量引用了桐城派中姚南青、劉大櫆、姚鼐、方東樹以至曾國藩、吳汝綸等人的言論。” (出版說明)由此, 《唐宋詩舉要》中杜甫地位也自然突出?!短圃娫u選》也是個選杜蔚成規(guī)模的本子,其杜詩僅少于李白,但亦是李杜并稱。其序言稱: “杜甫則悲壯沈郁,工力猷勁,鋪陳時事而常帶箴規(guī),感懷民生而悲觀獨絕。思家傷亂之作,則語摯情真,即物寓興之篇,則細膩精致,謫仙以下,堪稱獨步。詩至李杜,可謂眾體兼?zhèn)洌贽]古今矣。” 《唐詩宋詞選》有詩詞合選本的特點。從選詩數(shù)量上較為均衡,除杜甫、岑參、韓愈各26 首外,李白33 首,王維29 首,劉禹錫、孟郊、李商隱各24首,韓偓23 首。是書編選略例講: “本書為中等學生讀物,選錄作品,偏重文字明暢,內(nèi)容充實,氣象崢嶸,意趣新鮮者,過于神理綿邈,格律精嚴者,不得不加割棄,故所選篇什,并不能代表每個作家……本叢書另有樂府詩選,故唐詩中各家樂府所選極少。”其選詩考慮到編著對象閱讀能力,并不以彰顯詩學風貌為首要。另書中《唐詩宋詞略說》評價杜甫較為允當: “各體皆備,與李白的多作古詩和絕句不同。就風格而論,也是無所不有?!敝劣诶钌屉[、韓偓作品選入較多亦是詩詞合選本的特點。三《唐詩大系》雖是白話選本,但卻極有特點。聞一多先生是唐詩專家,對杜甫尤其下過功夫,有《讀杜叢鈔》傳世,其本選杜亦成規(guī)模。而有意思的是,聞先生雖被稱為新派學者,但在體例編排上卻極謹嚴,次序仍舊例。另外以選本觀照,吳遁生先后編選《十八家詩鈔》與《唐詩選》,在選杜上可看出區(qū)別與聯(lián)系。胡云翼是唐詩研究專家,與吳本比,其《唐詩選》先作而后出,在體例編排上也略作區(qū)別,其中選杜比例也略大。
民國時期杜詩選本的舊本翻刻也有多種,如《金圣嘆批選杜詩》《杜詩精華集解》。亦有屬于舊本新編的,如高劍華《杜甫詩選》依據(jù)曾國藩,張廷貴《音注杜少陵詩》依據(jù)沈德潛。關于民國選本統(tǒng)計,周采泉先生例舉13 種,張忠綱等先生又補充兩種:虞和欽《杜韓五言古詩類纂》、俞平伯《杜詩從約》。除此以外,筆者還知道三種:一是李大防《杜詩約選》(1935),此本其實周先生在附錄《近人杜學著作舉要》已透露線索: “《杜詩約選序》,李大防,1935 年7 月安徽大學文史叢刊一卷一期?!辈椋吮緸橛陀?,字體較草,多有漫漶處。形制為豎排,有眉批、箋注,是舊式,印行在1935年,系李在安徽大學任教所編的教材。按,李大防(1869—1939),字范之,四川開縣人(今屬重慶市)。其父李宗羲曾任兩江總督。李歷在河北、安徽為官,任安徽省政務廳廳長、安慶道尹,后淡出仕途,任教安徽大學,七七事變后歸川。李善詩詞,與姚永樸、徐英、陳家慶等相往還,并曾組織詩社。李于諸子多有著述,有《寒翠樓集》《老子姚本集注》《莊子王本集注》《墨經(jīng)集解》等傳世。阿英《甲午中日戰(zhàn)爭文學集》選其七古《哀韓篇》一首,可見經(jīng)世之心。李舊學功底扎實,詩宗漢唐,尤推重杜甫。《杜詩約選序》講:“杜詩為萬古不祧之祖,此古今能詩者之所公認也。仇兆鰲曰,宋人之論詩者,稱杜為詩史,謂得其詩可以知人論世也。明人之論詩者,推杜為詩圣,謂其立言忠厚可以重教萬世也。劉熙載曰,杜之五七古,敘事節(jié)次波瀾離合斷續(xù),從史記得來,而蒼莽雄直之氣亦逼近之。少陵以前律詩,枝枝節(jié)節(jié)為之氣斷意促,前后或不相管,攝實由于古體未深耳。少陵深于古體,運古于律,所以開闔變化,施無不宜,綜仇劉二氏之說觀之,則杜詩之本末表里昭然洞見。誠知杜之深者也。杜之前自漢魏以達唐初,風氣日變,體格日備,得杜以集其大成。元稹志其墓曰,……元氏此論,識者皆無異辭。杜之后,唐宋諸大家靡不由杜脫化而出?!崩钫撛娎^承多于創(chuàng)新,一如其創(chuàng)作。
一種是《杜詩授讀》 (1938)。第三種崔俊夫《杜甫詩》,1948 年1 月上海大中華書局出版,屬“國學珍本名家詩鈔”。該本選詩300首,不標明分體,按古今體依次排列,白文無注,亦無前言后記。
這些杜詩選本大致分為新舊兩類:一類如中華書局《杜詩精華》 (自修文學書),該本初版于1915 年7 月,至1928 年10 月已再版14 次。該書板式有眉批,篇尾有點評,一如各種舊本。例言講:“杜集清奇濃淡,各體具備,茲編以學生適用為宗旨,故采輯諸作,取其與風雅騷人相表里者,既存少陵之真,藉見詩學之正。少陵夔州以后詩,評者謂其生硬頹禿,故于五言古體,所收從略,惟七言近體,則如秋興、諸將、詠懷古跡等篇,夔州以后尤工,茲編惟善是擇,初無成見。五言長律,少陵擴至百韻,稍覺冗復,概不入選,七絕一體,集中不多,亦非擅長之作,特取數(shù)首,以見一斑。圈點專取精神團結(jié)處,評釋專取段落分明,用意微遠,及與史書印證處,屬稿之初,參考評點諸家,要折衷于歸愚,一代宗匠,其所發(fā)明,最便初學,編輯之旨,實在于茲。排次之法,先五言古詩,次七言古詩,次五七言律詩,次五七言絕句?!敝v明擇選要旨、排次之法、評注之則,言杜詩風貌亦簡賅。
一類以傅東華《杜甫詩》為代表,該書在白話文運動、“整理國故”之后,其初版于1934年3 月,多次再版,語言為白話文,詩從全集中選出,為編年體,其形制、格式對后選者影響很大。傅能創(chuàng)作,一度充任商務印書館編譯員、復旦大學教授,曾編行中學國文教科書多種,譯有《飄》等外國小說。其于李杜有系統(tǒng)研究,之前即著有《李白與杜甫》 《李白詩》。該書導言是一篇系統(tǒng)的《杜甫論》,成稿于1927 年,文章述及杜甫行跡、創(chuàng)作、詩歌及思想特點?!?杜甫)絕對不像那種明哲保身的隱遁主義者,也絕對不像那種否定一切的超世主義者;他只認得‘現(xiàn)實’,他沒有一般詩人的那種理想境界;他認定現(xiàn)實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從不想到去尋覓他的桃花源,也從不肯茍且安樂,而甘心跟現(xiàn)實奮斗到底……其所以能成一個真正的儒教信徒,則又因他具有一種博大、深厚、普遍、充實的同情之故。這種同情是他先天具備的,絕不是虛偽的……杜甫的詩境,曾向政治、歷史、社會方面特別開拓?!边@段話懇切地揭示了杜詩的思想價值,杜甫的偉大正在于一顆真實、同情、“畢生遑遑、席不暇暖”的赤子之心。至于選擇標準、體例,也在凡例中講明: “本編專供學生讀閱,故所選皆取典實不過濃重而詩意易于領悟者。但集中最著名的作品,為了解作者的人格及藝術所不能不讀者——如壯游詩等——則雖典實稍顯濃重,亦均入選?!瓧钗骱硬杉骷抑L,著為杜詩鏡銓,詳略得宜,釋義精當,茲編注釋,大致從之?!彪m為普及讀本,但此書規(guī)模、體系都較為完善,注釋多從舊注,綴以白話,解放后的諸多選本約略似之。
該本被忽視大致有兩個原因:一、一代碩儒羅振玉學術成就斐然,在甲骨文、漢晉簡牘、敦煌寫本與敦煌學、內(nèi)閣大庫檔案、金石學與古器物學、經(jīng)學與古文字學諸領域都有突出貢獻;其立足舊學,擘開新學,學術地位不容忽視;其對多種文獻的系統(tǒng)整理對中華文化貢獻很大,相形之下,其詩名及詩學造詣便顯得黯淡。二、該書成于1938 年6 月的偽滿洲國,前此羅振玉一直追隨遜帝溥儀,汲汲于仕途,此時已從偽檢察院院長、滿日文化協(xié)會會長退居林下,其文化維新、政治守舊的行徑也每為時人目為“漢奸”。故此書的流布與影響在一誕生便打了折扣。
《杜詩授讀》 (下簡稱“授讀”)誕生的時間有兩點值得關注,一、其時羅氏已退居遼東,而1930 年代恰是唐詩印行的高峰,羅編行此書不免有著一定的民族與時代文化背景。楊啟高認為,唐詩影響了現(xiàn)代民族詩派,“斯派作詩,以振奮中華民族為主,于民族生存之大劇場,獨具掀天揭地之氣概,首紹周民族詩之風雅頌,次崇漢魏六朝之詠懷與紀事詩,次承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論詩之趨向,以詩歌合為人而作。祖杜是一般風尚?!笨梢姸旁姷臅r代價值;二、此時羅已為暮年,仕途已劃上句號,而其投身偽滿、遭人唾棄,當已幡然自省,這段蹭蹬的為宦經(jīng)歷亦難算成功,諸多況味交集于心,其推出此書亦當有特殊的個人情志,在其后《陸詩授讀序》中有段夫子自道:“先大夫(指羅之父)又問,兩家詩(指杜詩與陸詩)汝試舉汝最服膺之章句為何?予對曰:杜詩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陸詩外物不移方是學,竊慕斯語?!窕厮萃拢掖掖沽?,自愧畢生無所樹立,而其事則可以詔我后人。予既手錄杜詩百余篇以授長孫繼祖,更錄放翁詩二百余首,為《陸詩授讀》,而書童年所致疑、所漸悟之往事于卷端?!?。“授讀”印行的意圖亦當注意,雖然羅在序言中稱“將以傳之家塾、貽我后人”,但該書卻并非私人印制,而是以滿日文化協(xié)會《東方國民文庫》第十編公開印行的。
“授讀”形制上并無創(chuàng)新,其按古、律、絕排列,選詩145 首,分體、規(guī)模與《唐宋詩舉要》這樣的合選本大體相當,數(shù)量也只是傅東華《杜甫詩》的半數(shù)強??梢哉f,無論是篇目還是評注,其匠心都在于“選”,所謂“手錄杜集,約之又約,得百余篇,付長孫繼祖,集錄前人評注,編為一卷。”從體裁上,“授讀”律重于古,五言重于七言。綜觀其注釋,雖徑擇舊注,但原則略似《唐詩三百首》凡例:“凡詩中所詠邑里山川古跡,必稽之前藉,參以唐志,又實以明地志及大清一統(tǒng)志。蓋陵谷既遷,名號數(shù)易,非本諸唐志,則不知所自來,非證以今名,則不復可尋考,兼而列之,庶幾覽古之一助?!逼湓u點則以五七言古體最為密集。其中征引評點有四條的兩首:《北征》《新婚別》;有三條的5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羌村三首》《哀江頭》《洗兵馬》《秋興八首》,這些都是杜詩中習見又常選的名篇。同時還有并不征引任何評點的42 首,幾近全本的三分之一,其中多耳熟能詳?shù)拿w上透露出一種孤寂、落寞、惆悵的味道,一切盡在不言中,或許與選者的處境與心情不無關聯(lián)。以其編排在一起的“一組五律”試作考察:
《遣懷》: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風隨斷柳,客淚墮清笳。水凈樓陰直,山昏塞日斜。夜來歸鳥盡,啼殺后棲鴉。
《日暮》: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夜》:絕岸風威動,寒房燭影微。嶺猿霜外宿,江鳥夜深飛。獨坐親雄劍,哀歌嘆短衣。煙塵繞閶闔,白首壯心違。
《倦夜》: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客夜》: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老妻書數(shù)紙,應悉未歸情。
《客亭》: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殘生事,飄零似轉(zhuǎn)蓬。
《螢火》: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景物描寫清冷、蕭索、壓抑,充滿了主觀色彩,而透露的情感也滿是孤單冷落、老大無成、飄零無依、倦客思歸的惆悵。其中“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彪m是出自老杜之口,難不成毫無羅氏之“心”乎?而“暗飛螢自照”幾乎亦可視為羅氏之自況??紤]到“授讀”為公開印本,羅的自明心跡不免有些可憐。
注釋:
①胡光波《二十世紀唐詩選學概論》,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 年第1 期。宗瑞冰《民國時期唐詩選本選型論》,泰山學院學報,2015 年第1 期。
②趙耀鋒《民國時期唐詩學研究》,2014 年西北大學博士論文,73 頁。
③高步灜《唐宋詩舉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2月,卷首。
④周采泉《杜集書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12 月,目錄。
⑤張忠綱等《杜集敘錄》,齊魯書社2008 年10 月,504 頁。
⑥楊啟高《唐代詩學》,正中書局1935 年5 月,393 頁。
⑧羅振玉《杜詩授讀》,滿日文化協(xié)會1938 年6 月,卷首。
⑨陳婉俊補注《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1956 年7 月,卷首。
⑩《游龍門奉先寺》《望岳》《贈衛(wèi)八處士》 《貧交行》《悲陳陶》《觀打漁歌》《冬狩行》《閬山歌》《縛雞行》《憶昔二首選一》《登兗州城樓》《春日憶李白》《送遠》《春夜喜雨》《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選一》《滕王亭子二首選一》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不見》《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杜位宅守歲》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選三》《故武衛(wèi)將軍挽詞三首選二》《野望(清秋望不極)》《遣懷》《夜》《客夜》《客亭紫宸殿退朝口號》《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選一》 《南鄰》《客至》《恨別》《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宿府》《閣夜》《返照》《春歸》《復愁》《八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