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秉華
“革命理想高于天”這個科學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月5日在新當選的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從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大計為理想信念進行科學定位和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中的偉大作用,同時又對實現(xiàn)我們黨在新時期的光榮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進一步增強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下面就結合井岡山斗爭史談談這一科學論斷。
不回答紅旗能打多久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前進一步”
秋收起義部隊初上井岡山時,只有一個團,700多人。走在前面的部隊高舉著一面紅旗,有些官兵指著它說:“這面旗能打幾天喲!全國都是國民黨的統(tǒng)治,我們只占領一個小小的井岡山有什么用呢?”“別說全國其他地方,僅湖南一個省的敵軍就有3個軍4萬多人,能打得贏他們嗎?”
毛澤東聽到這些議論,一方面承認敵強我弱的客觀事實,但同時又感到精神不振、悲觀失望是擺在部隊面前的一個嚴重問題。
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呢?毛澤東一邊行軍,一邊給大家講孟夫子在《公孫丑·章句下》中的一段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边@里的“畔”與“叛”是同音同義的。
那時候,革命軍中的工農(nóng)分子較多,文化程度很低,聽不懂毛澤東講的古文是什么意思。毛澤東就做通俗的解釋。他說,別看現(xiàn)在全國都是國民黨的統(tǒng)治,蔣介石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走狗,是大地主大資本家利益的代表,一定會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他終究會失敗;別小看我們紅軍只有700多人,我們是工農(nóng)革命軍,代表全國人民的利益,一定會得到他們的支持,終究會取得勝利。這就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個“道”,就是革命,就是正義。凡是革命的、正義的事業(yè),終究是會勝利的。大家一邊走一邊聽,都覺得毛委員講得很有道理,天下總是窮人多嘛,我們共產(chǎn)黨和紅軍都是為了窮人翻身解放來干革命的。就這樣,工農(nóng)革命軍對形勢、任務、前途也就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心里頭的包袱也漸漸減輕了許多。他們滿懷信心,高舉紅旗,跟著毛澤東上了井岡山。
毛澤東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為了進一步提高黨員的思想理論水平,毛澤東把“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問題提到1928年5月20日和10月5日在寧岡縣召開的湘贛邊界兩次黨代會上去討論。會上,有種意見認為這面旗打不了多久,理由是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太大。怎么辦?“部隊解散,各自回家?!庇行┤苏窃谶@種思想支配下脫離部隊的,如師長余灑度的逃跑,團長陳浩的叛變,營長袁崇全的投敵,還有一個班一個排的建制離開部隊的。歷史告訴我們,堅定與動搖,忠誠與背叛,總是在激烈的斗爭中求得統(tǒng)一的。
以毛澤東為書記的邊界特委旗幟鮮明地亮出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敵人的強大和紅軍弱小是客觀事實。但大和小、弱和強、勝利和失敗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會調(diào)換位置的。我們不能被某些事物的現(xiàn)象迷惑自己頭腦,“要抓住事情的實質?!?/p>
什么是“事情的實質”呢?1928年10月5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黨代會所寫的決議中回答了這個問題。決議寫道,軍閥間的分裂和戰(zhàn)爭,削弱了白色政權的統(tǒng)治勢力。因此,小地方紅色政權得以乘機產(chǎn)生出來。中國白色政權的分裂和戰(zhàn)爭是繼續(xù)不斷的,則紅色政權的發(fā)生、存在并且日益發(fā)展,便是無疑的了。
毛澤東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本質上的分析。他認為,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矛盾,必然導致軍閥混戰(zhàn)。這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也有兩個好處:一是軍閥混戰(zhàn)削弱了白色政權的勢力,于是紅色政權就隨之產(chǎn)生,乘機發(fā)展。鞏固擴大井岡山根據(jù)地的時候,正是敵軍營壘分裂的時候;開辟贛南閩西根據(jù)地的時候,也是“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zhàn)”的時候。毛澤東一貫善于利用敵人內(nèi)部的矛盾,以造成對革命事業(yè)的有利之機。第二是軍閥混戰(zhàn),大大增加了各自的消耗。這些消耗從哪補?靠稅收。隨著稅收的猛增,地主加重對農(nóng)民的剝削,大老板加重對工人的榨取,于是導致物價飛漲,市場蕭條,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從而逼得工人罷工,農(nóng)民暴動,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士兵嘩變。毛澤東經(jīng)過一番科學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結論是:現(xiàn)在全國都布滿著干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當下有些領導同志感到“信仰危機”和“本領恐慌”,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學會運用唯物辯證法這個“望遠鏡和顯微鏡”。有了這個“萬能鑰匙”,就可以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就會由“必然王國”逐步走向“自由王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長遠目標的理性認識和價值判斷。一個黨、一個民族,尤其是黨的領導干部,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會缺鈣,就沒有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
井岡山斗爭只有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為了中國革命這面旗、這條路,有4.8萬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解放初期進行全國性的普查,從鄉(xiāng)、區(qū)、縣、省一直統(tǒng)計到政務院內(nèi)務部,最后頒布的數(shù)字是:為了五星紅旗和共和國的建立,全國有2100多萬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者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各地紀念堂(館)在冊有姓名的只有160萬。也就是說,還有1940多萬革命先烈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他們?yōu)榱耸裁矗繛槊?、為利、為升官、為發(fā)財?都解釋不通,就是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各族人民的解放而無私奉獻。
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衡量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當我宣講井岡山精神時,常常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說革命成功60多年了,黨中央為什么還那樣強調(diào)堅定理想信念。我認為主要是針對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特別是針對在一部分黨員干部中出現(xiàn)的“信仰危機”的精神狀態(tài)而提出來的。在這里,我們首先要肯定絕大多數(shù)黨員領導干部是理想信念堅定的,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開拓進取,帶領廣大干部群眾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要看到少數(shù)人在理想信念問題上動搖了,而且在黨員群眾中影響極壞。他們被來自“東西南北”的陰風、妖風刮得稀里糊涂,有的甚至被刮倒在地爬不起來。這里頭有不同的情況:有的是革命意志衰退,同黨離心離德,把革命理想信念忘得一干二凈,他們所奉行的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信條,利用手中的權力大撈油水。在這些人當中有些早已“中箭落馬”。這些人之所以會有如此可悲的下場,從他們的“懺悔錄”中都可以看到這么兩句話:“信念動搖,精神崩潰”。那就不管你資格多老,能力多強,過去貢獻多大,只要“信念動搖,精神崩潰”,都有可能陷入萬丈深淵。
另一部分人的“信念動搖”就是由于自身思想方法的主觀片面性。他們一方面不看主流,不看大局,不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好形勢,比如我國政局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世界第一。對于這些,他們都視而不見,卻被幾片樹葉子遮住了視線,盲目夸大消極因素。在他們眼里好像是“處處腐敗”,“事事腐敗”。這種極端的思想方法不僅困惑了自己,也影響和迷惑了別人。
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只有理論上的正確,才有政治上的堅定。因此,應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讓理想信念之花在中華大地盛開。
(作者: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原館長、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