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萬
[摘 要]語文課堂是動態(tài)變化的教學過程。教師需要敏銳發(fā)現(xiàn)并及時捕捉課堂中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從學生讀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從學生問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從學生說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從學生寫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
[關鍵詞]課堂 動態(tài)生成 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6-038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往往會突破教師的設想,甚至會與教學思路相悖。作為教師,應敏銳地捕捉課堂中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讓課堂中的意外生成為語文教學服務。
一、從學生讀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
以讀為本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朱熹在《訓學齋規(guī)》中提出: “……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錯讀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而教師就可以抓住有價值的錯讀來做文章。
我們來看一位名師的經(jīng)典教學案例。
(指名讀:這一天,東南風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頭迎風眺望,忽然有個兵士報告說:“江南隱隱約約有些船帆,趁著東南風向北岸駛來?!辈懿俣ňσ豢?,果然有一隊帆船向北岸駛來……)
生1:他把“江南隱隱約約有些船帆”這句中的“船帆”讀成了“帆船”。
師:你聽得真仔細!
生2:老師,為什么兵士報告說是“船帆”,而曹操看見的是“帆船”呢?
師:是呀,你們想想看!同桌間可以討論討論。
生3:兵士看時一定離得很遠,只能隱隱約約看到船上的帆,而曹操看時,他看到了帶帆的船,說明離得很近了。
生4:曹操站在船頭迎風眺望,他向遠處看,一定沒看到什么,可見東吳的船還沒出現(xiàn);忽然兵士來報,也只是隱隱約約看到了船帆,可見東吳的船在水天相接處剛出現(xiàn);可是當曹操定睛一看時,已經(jīng)清楚地看到是一隊帆船,可見東吳的船速太快了。
生5:老師,我接著他后面加一句:“可見東南風很急?!?/p>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精彩!補充得更棒!這可是赤壁之戰(zhàn)以少勝多的一個重要因素。東吳這一方很好地利用了“天時”——東南風。
生6:我認為朗讀這一自然段,語速要快些。
師:很好!我們來體會一下,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
……
教者捕捉到學生朗讀中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定教,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二、從學生問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睂W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課堂上多表現(xiàn)為喜歡問幾個“為什么”。課堂中,教師應從學生的提問、質(zhì)疑中去捕捉有教學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如一位教師教學《五彩池》,先讓學生初讀課文進行質(zhì)疑,結(jié)果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有個學生就問:“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教師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教學價值,就圍繞這個問題組織教學活動:“要確定五彩池是否能夠游泳,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思考。一是看水池的大小適不適合游泳;二是看水池的深淺能不能夠游泳;三是看水是不是干凈,可不可以游泳;四是看水池中有沒有障礙物,敢不敢去游泳。這四個方面的答案都在課文中,請自讀課文,把答案找出來?!睂W生研讀課文后找出了依據(jù):“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淺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很多水池太小、太淺,不能游泳?!薄八瞾碜酝幌鳌總€水池的水質(zhì)干凈,能夠游泳?!薄霸瓉沓氐咨S多石筍——許多水池底部有障礙物,不能游泳?!睂W生通過綜合分析得出結(jié)論:五彩池不能游泳。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抓住了學生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從學生說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
新型課堂的特征之一是溝通,要讓溝通深入有效,就需要讓學生充分地說。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說,他們的獨特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行之于外,被他人所知?!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也有明確的提示,第一學段“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第二學段“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第四學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些都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等。教師可以在學生的展示匯報中抓住最有教學價值的地方,把交流引向深處。
如教學《老?!芬徽n時,課堂伊始,教師設疑:為什么“我”對老牛一直不能忘懷?請大家讀課文,想一想,這是怎樣的一頭牛?(學生讀后進行交流)
生1:這是一頭瘦骨嶙峋的牛。
生2:這是一頭老了、衰弱的牛。
生3:這是一頭病得很重的牛。
生4:這是一頭快要死了的牛。
生5:這是一頭可憐的牛。
生6:這是一頭幸福的牛。
……
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教師有選擇地板書了“瘦、老、病、死”這四個字。學生交流結(jié)束,教師小結(jié):“你們的感受都是對的,讓我們來學習課文?!本痛诉M入了課前設計好的思路。這堂課準備充分,考慮周詳,整堂課以讀為主,以情動人,總體不錯,但沒利用好課堂生成資源,實為遺憾。
無獨有偶,筆者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窮人》時,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情形,不同的是這位教師很好地利用了課堂生成。教師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匯報初讀課文后的收獲,有一個學生的匯報如下:“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受就是四個字——窮人不窮。”教師在這里沒有按照預設的教學程序走下去,而是利用這一生成資源組織了一次有價值的探究活動:“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如何寫窮人的窮,又是如何寫窮人的不窮的?”教學活動在這一主題探究中走向了生本,走向了深處。
四、從學生寫中捕捉動態(tài)生成資源
寫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中常見的方式。教師要高度關注課堂中學生寫的活動,并從中發(fā)現(xiàn)最有教學價值的資源,將教學推向深水區(qū)。
如一位教師聽寫“放肆、哭笑不得、失足、氣極、瞄準、心驚膽戰(zhàn)”等詞,有大部分學生把“氣極”錯寫成了“氣急”。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后分析:“文章中用的是哪個詞?為什么要用這個詞語?”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氣極’指氣到了極點,‘氣急’指又生氣又著急,這里側(cè)重于‘氣很大’,所以用‘氣極’?!薄@是從詞語的意思方面進行的探究?!皬南挛闹泻⒆拥男袆?、甲板上人們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孩子是因為氣昏了頭才會有這樣危險的舉動。所以,這里應該用‘氣極’?!薄@是結(jié)合下文進行的探究。“孩子的氣不是一下子達到極點,而是一點一點推向極點的。從‘哭笑不得’可以看出孩子有點生氣;從‘嚇唬它,朝它大喊大叫’可以看出孩子的氣更大了一點;從‘氣得臉都紅了’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生氣;當猴子在桅桿頂端‘扭著身子,齜牙咧嘴做著怪模樣’時,孩子的氣終于達到頂點,所以這里應用‘氣極’。”——這是結(jié)合上文進行的探究。教師邊聽學生匯報,邊在黑板上由小到大板書了五個“氣”字。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就是發(fā)現(xiàn)了學生在寫的活動中的錯誤,并將其巧妙轉(zhuǎn)化成了教學資源,將課堂學習活動引向了深處。
課堂是變化的、動態(tài)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同一堂課,同一班學生,今天的教學和明天的教學所出現(xiàn)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是不同的,這也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五彩繽紛,魅力無窮。只要我們把學生真正當成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當做教學資源,以學定教,又何愁不能捕捉與利用課內(nèi)動態(tài)生成資源呢?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