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摘 要:試驗結果表明,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每hm2藥量450mL、600mL、750mL,施藥后13 d控制卷苞和殺蟲效果略差于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的防效,表現為速效性一般;施藥后24d控制卷葉率效果分別為78.5%、88.1%、91.4%,控害效果優(yōu)于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的防效,表現為持效性較好。
關鍵詞:氰蟲·啶蟲脒;稻縱卷葉螟;卷葉率;控制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1-64-02
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是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開發(fā)的殺蟲劑。為掌握該藥劑對水稻縱卷葉螟防治效果、適宜用量以及安全性和生產應用技術,特在2014年水稻上開展該項不同用藥量的試驗探索。現將試驗情況與結果整理如下:
1 設計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40%氰蟲·啶蟲脒(百蟲特)懸浮劑(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農藥臨時登記SL20130423);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生產,市售);25%噻蟲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劑(瑞士先正達公司生產,市售)。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每hm2用藥量: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450mL、600mL、750mL,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mL+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20g,不施藥空白對照(ck),共5個處理,3次重復,15個小區(qū),每重復小區(qū)面積5m×10m。除試驗藥劑處理因素外,其它管理措施相同。
1.3 試驗方法 試驗對象是第六(4)代稻縱卷葉螟,施藥時間2014年9月2日(即該代稻縱卷葉螟卵孵高峰期),施藥器械采用WBS-16型手動噴霧器雙噴頭噴施,每hm2噴施藥液量450㎏。施藥后13d分別考查百叢殘留蟲量和卷苞,施藥后24d考查卷葉率,考查方法采取5點取樣法,每小區(qū)調查100叢稻,分別記載樣點內所有卷苞和殘留蟲量,分別計算殺蟲效果和控制卷苞、卷葉率效果。
1.4 試驗條件 試驗田為連作晚稻,施藥前20d未施過農藥,施藥時水稻處于拔節(jié)期。試驗地點為紹興市柯橋區(qū)南部山區(qū)的會稽村。施藥當日天氣晴好,日平均氣溫28.2℃;施藥后1d下雨22mm,日平均氣溫24.2℃;藥后第2~8d均為無雨天氣,日平均氣溫25.2~27.9℃。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觀察 根據施藥后3d、5d、13d的目測觀察,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每hm2450mL、600mL、750mL的3個處理區(qū),均未見到斑點、落黃、畸形等顯性藥害癥狀,表明該藥劑在本試驗的劑量和濃度下,對水稻是安全的。
2.2 藥后13d考查結果 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每hm2用藥450mL、600mL、750mL的處理區(qū),殺蟲效果分別為70.7%、55.2%、70.9%,控制卷苞平均效果分別為85.4%、77.9%、81.2%。經最小顯著極差法(LSR-SSR)檢驗,3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但總體防效差于每hm2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mL+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20g處理區(qū)(表1)。
2.3 藥后24d考查結果 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每hm2450mL、600mL、750mL的處理區(qū),平均卷葉率分別為5.0%、2.75%、2.1%,與ck區(qū)相比,控制卷葉率效果分別為78.5%、88.1%、91.4%,從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3個處理間看,防治效果隨著用藥量提高而上升。經最小顯著極差法(LSR-SSR)檢驗,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每hm2600mL、750mL2個處理達極顯著水平,并均優(yōu)于每hm2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mL+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20g處理區(qū)的控制效果。由此可以看出,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控制稻縱卷葉螟卷苞的持效性優(yōu)于對照藥劑組合。
3 小結與討論
(1)通過試驗認為,40%氰蟲·啶蟲脒懸浮劑控制稻縱卷葉螟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較好,且對水稻比較安全,可以作為防治稻縱卷葉螟的藥劑在水稻生產上示范應用。在應用技術上,每hm2用藥量建議以推薦600~750mL為宜,每hm2噴施藥液量掌握在450㎏左右。
(2)今年在試驗期間由于氣溫不高,稻縱卷葉螟幼蟲發(fā)育較慢(藥后5d觀察,各處理基本不顯效果),故田間藥效考查推遲進行。因此,該藥劑是否在氣溫較高情況下,能夠進一步提高速效性還是下降防治效果,有待今后探索。
參考文獻
[1]徐惠林,劉峰,張建國,等.22%氰氟蟲腙SC防治稻縱卷葉螟田間藥效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4(5):94,126.
[2]朱金良,蔣學輝,鐘雪明,等.艾法迪防治水稻縱卷葉螟藥效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1(1):104-105.
[3]吳森賢,周宇杰,徐鐵平,等.氰氟蟲腙防治稻縱卷葉螟中齡幼蟲效果的探討[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0(5):1046-1048.
[4]袁永達,王冬生,王梅玉,等.新藥劑氰氟蟲腙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17):249-250.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