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慶
進入春夏之初,故鄉(xiāng)鹽堿地上的地棗開始萌芽了,枝杈上掛滿晶瑩欲滴的綠葉,蔥蘢盎然,給荒涼而沉寂的鹽堿地增添了無限生機,帶來一片綠意,風一吹,猶如一片綠浪翻滾,也吸引了我們這些鄉(xiāng)村孩童。
地棗學名叫白刺,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多年生野生植物。多生長在干燥、多風、鹽堿重、土壤貧瘠、植物稀疏的嚴酷環(huán)境中,它長細堅硬的枝條從根的頂端成縷地分生出來,象瓜蔓一樣緊貼著地面縱橫盤繞地向四面延伸生長,雨季枝條觸地萌根形成新的植株。果實形狀象初生的小棗,酸甜可食,故取名地棗。地棗并被稱其為鹽堿地上的一寶。每到果熟季節(jié),采摘果實后,做成“地棗湯”,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每年四五月間,等到地棗枝葉扶疏覆蓋鹽堿地,便會開出黃白色的小花。一朵朵黃白色的小花錯落有致地分散在葉腋上,星星點點地閃爍著。花雖只有米粒大小但透著淡淡的清香。微風過處,淡淡的清香撲鼻而入,遂讓人產(chǎn)生沁人心脾之感。常聽村子里的老人說,地棗花最為殷實,從不開謊花,開出的每一朵花都代表一顆果實,看著這些開得燦爛的花朵,禁不住口中生津?;ㄆ谝贿^,花瓣飄落,一顆顆小而嫩綠的果實便立在了原來花朵的位置,開始了它們成長的歷程。此時,夏至如約而至,在這個旱澇無定的季節(jié)。地棗會在充分吸收水分的同時,加速生長;如遇久旱,任憑周圍的土地龜裂地不生寸草,它依舊深深扎根于底部的土壤,盡可能地汲取地下的水分,以滿足其果實成長的需要。
一到八九月份,地棗由紅色變?yōu)榘导t色,由酸變甜,紅彤彤的地棗在綠葉的襯托下掛滿枝頭,隨風微微顫動,像極了晶瑩的紅瑪瑙。地棗雖個小核大,肉少味酸,但卻是我們這些鄉(xiāng)村孩童最好的零食。一放學,小伙伴們就劃分好區(qū)域,分頭去摘各自“領地”里的地棗,不僅要摘地棗,還要時刻提防著小伙伴偷拿自己采摘的地棗,為了保護地棗不被拿,小時候可沒少打架。面對叢生茂密的地棗,明知枝葉間隱藏著無數(shù)的枝刺,可看到那紅彤彤的地棗,唇齒間早已漾出了口水,義無反顧地沖上前去先摘一顆地棗放入口中,酸酸甜甜的味道瞬間傳遍全身,讓人回味無窮。于是再難收住口,轉瞬間,一顆顆美味的地棗便被送進了口中,咀嚼著,吮吸著,酸中漾著甜,甜中泛著酸,直到牙齒被酸倒了,可一看見誘人的地棗裝滿了衣服口袋,笑容隨即浮在臉上。
地棗不僅好吃,而且止渴生津,有益健康。地棗里面的棗核,亦是一樣難得的寶貝。對于棗核,若是順手將它們丟在地上,來年會是一株幼芽,勇敢地破土而出;若是將它們收集起來,則會是一味強身健體的珍貴藥材,有調經(jīng)活血、消食健脾之功效,并且含油量很高,可榨油。
現(xiàn)在回到故鄉(xiāng),村落四周土地已改良變成良田,雖還有地棗叢,但僅是依稀可見,沒有了那種茂盛濃密的感覺。也許,濃郁的地棗酸甜氣息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只能留在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