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隱喻是人類共有的,而隱喻化過程是相對的。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兩種語言存在一種本質(zhì)上的不對等關系。本文以認知為視角,著重從詞匯層面對英漢兩種語言中詞義的內(nèi)涵和外延中存在的不對等現(xiàn)象進行歸納,在闡述隱喻化過程的基礎上,進行跨文化隱喻關系的對比,根據(jù)隱喻概念構建詞匯模塊,使學習者的詞匯習得過程更加容易。
【關鍵詞】隱喻 跨文化 認知 詞匯習得
【Abstract】Metaphor is central to meaning,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two basically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there exists between them a latent confront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behaviours.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level of words,compare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difference of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To construct the lexical models,bases on the metaphor generalization,which would make the words acquisition easier.
【Keywords】metaphor; culture difference; cognitive; lexicon acquisition
一、引言
隱喻是人類共有的。在語言的歷時系統(tǒng)中,隱喻顯得極其重要,在詞匯生成和語言應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貫穿于概念—詞匯化過程。在詞義變化中,隱喻起主要的建構作用。就詞匯習得而言,其基本規(guī)律是:隱喻的生動性有助于激活認知圖式。我們可以把一個詞條或詞項隱喻化為一個交際過程,語言傳授者和學習者分別是交際的雙方。只要有足夠的語境,傳授者就能激活學習者的認知圖式,建立學習者大腦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詞與詞本身的聯(lián)系。語言教學不僅僅要擴大學習者的詞匯量,更重視學習者詞匯能力的全面提高。其釋義真正重視的是對語言學習者的觸發(fā)效果,而不是過分強調(diào)釋義的圓通性及其充分必要性。
自1980年,Lakoff &Johnson 發(fā)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提出概念隱喻理論以來,隱喻的認知研究才真正具有綜合性,概括性和實證性。這對我們認識語言的意義表達機制、交際效果及語言教學都是很有意義的。在語言學領域,概念隱喻理論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涌現(xiàn)出一大批隱喻學研究學者,國外代表學者有:Lakoff & Johnson,Gibbs,Turner,Crady,Steen等,國內(nèi)有:林書武,胡壯麟,王寅,束定芳和文旭等。
二、隱喻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1.隱喻中文化內(nèi)涵和語義外延的一致性。Lakoff & Johnson通過研究日常語言得出結論:隱喻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人類認知的普遍方式,即事物的投射映現(xiàn)過程是人類共有的。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隱喻是概念性的,即隱喻不是任意的、單一性的,而是又有理據(jù)的、具有系統(tǒng)性的。通過一個概念域來理解另一個概念域的方式就是概念隱喻。概念隱喻在思維組織、新詞語的創(chuàng)造以及新表達式使用等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隱喻的系統(tǒng)性正預示著其強大的生成能力。喻體在其原始意義的范疇(original domain)內(nèi)所具有的喻義特征都可以轉(zhuǎn)移到屬于另一語義范疇的某個詞項上。通過語義特征的轉(zhuǎn)移,使業(yè)已接受的隱喻不斷生成新隱喻。隱喻一旦被接受,人們就可以心照不宣地運用同一種思維模式進行交際。這種默契而穩(wěn)定的運用思維的模式正是生成和理解隱喻的前提。
隱喻是認知主體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心理意象),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而產(chǎn)生的,而想象和聯(lián)想的認知主體是具體文化語境之下的社會語言人。因此,隱喻認知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因為,“任何一個語言使用者都屬于某個特定的言語社團,每個言語社團都有長期形成的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習語和價值標準。這些必然反映于該言語社團的共同語中。”所以,“一種文化中的最基本概念的隱喻結構是和這種文化的最基本的價值觀是一致的?!?/p>
由于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具有共同性,不同語言中的許多語匯都能在特定的層面形成一種一對一的對應關系。以wolf為例:
Original Meaning 中文詞義
Either of two carnivorous mammals of the family Canidae 狼
One who is regarded as predatory,rapacious,and fierce 【喻】惡狼、豺狼
[slang]A man given to paying unwanted sexual attention to women 【喻】色狼
To eat greedily or voraciously 【喻】狼吞虎咽
Wolf in sheep clothing 【喻】披著羊皮的狼
表(1)
然而,兩種語言植根于兩種迥異的文化語域,受地域、環(huán)境、習俗、文化、宗教、經(jīng)濟和社會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它們在語法范疇、詞義色彩和詞義范圍等方面必然存在著不對等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與語義外延存在不對等關系。因此,在兩種語言中,詞義完全相同的詞匯是很少見的。在外語教學的實踐中,應該注重詞的文化內(nèi)涵及語義外延的差異性,以確保準確傳達語言的本真意義。
2.隱喻中文化內(nèi)涵和語義外延的差異。隱喻具有泛人類的普遍性。每一種語言都有其具體的隱喻系統(tǒng)。由于人們所認知的對象往往是具有相似性的客觀世界,在一個詞的多個隱喻性意義中,往往具有與其他語言所相應的詞義共性。然而在具體隱喻成何種東西時,又往往具有相對性,即在不同的語言中會隱喻成不同的事物,具有獨特的個性,具有特定文化的痕跡。因此隱喻作為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有力的認知工具,在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化、價值體系中,應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來。具體到英漢兩種語言中的隱喻認知有哪些相似之處?兩者又有哪些差異?產(chǎn)生相似和差異的原因是什么?這都是在外語教學中不可回避的問題,是需要通過扎扎實實的研究來解決的問題。
以基本顏色詞為例,英漢兩種語言中,基本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及語義外延有差異性—詞義內(nèi)涵存在不對等關系。
顏色詞 English Connotation Chinese Connotation
Red passion, strength, energy, love, sex, excitement, speed, heat, leadership, masculinity, power, fire- (dangerous) happiness, fire, blood, war, passion, strength, anger, revolution, radicalism, aggression, stop, popular
White reverence, purity, innocence, simplicity, security, huminity, marriage, sterility, winter, clinical, surrender, cowardice, fearfulness, unimaginative death, horror, purity, paleness, innocence, cleanliness, surrender, emptiness, vanity, fruitlessness, foolishness, reactionary, forces
Black power, sophistication, formality, elegance, wealth, mystery, evil, death, fear, anonymity, anger, sadness, remorse, mourning, unhappiness, mystery darkness, evil, death, fear, clandestine, reactionary, hide, cupidity, mafia, outlaws, greedy
Green nature, spring, fertility, youth, environment, wealth, money, good luck, vigor, generosity, grass, inexperience, envy, misfortune, jealousy nature, spring, fertility, youth, serenity, immaturity, inexperience, envy, misfortune, jealousy, illness, greed, vigor, bruise, cuckolded
Yellow optimism, idealism, wealth(gold), summer, cowardice, hazards, dishonesty, avarice imperialism, magnificence, grandeur, obscenity, wealth(gold), fail
中英基本顏色詞詞義內(nèi)涵對照表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顏色詞不是單一的表達色彩,更多的是用來表達特定的感情。中英基本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有相一致,相重疊的方面。一說到黑色(black),我們自然會想起黑夜,而黑夜使我們感到神秘、恐懼。在漢語中,我們有“黑心腸、顛倒黑白、黑白分明”等,還有來自英語的“黑錢、黑匣子、黑名單”等;英語中有black money,a black box,a black heart,a black list,black and White,a black-letter day,a black future,a black market等。說到白色,漢語中,我們有“翻白眼、清白無辜”等,還有來自英語的“白熱化、白皮書、白色恐怖”等;英語中有white heat,white paper,white terror,white innocence,turn up the white of ones eyes等。
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有用紅色的范疇來隱喻認知其他事物的表達方式。西方國家人們把圣誕節(jié)和其他節(jié)假日稱為“red-letter days”,表示“喜慶的、歡樂的、可紀念”的意思。英漢中的紅色(red)都可以表示“身體健康、面色紅潤”的意思。如a fine old gentleman,with a face as red as a rose可譯為“一位紅光滿面老紳士”。英漢兩種語言中都用綠色來象征安全和平,用綠燈表示安全通過的信號。綠色是生命色,含有“青春”“活力”的隱喻意。例如:green light綠燈,green revolution綠色革命,green peace燈綠色和平。
中英基本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也有相反相對的部分,再加上英漢兩個民族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因素的不同,在利用基本顏色范疇去隱喻化認知其他事物時,就會呈現(xiàn)出許多不同的個性和差異來。語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英語文化中特有而漢語中沒有對應表達的情況,例如:
(1)black mail—敲詐、勒索; black lie—不可饒恕的謊言;black sheep—敗類,害群之馬;black memory—對死者悲痛的記憶 black mass—指安魂彌撤; black eye—丟臉的事。
(2)a white lie—無惡意的謊言;white elephant—大而無用的東西;a white day—走運的一天;a white war—經(jīng)濟戰(zhàn)。
(3)red alert—(空襲)緊急警報;red activities—左派活動;see red—火冒三丈; to be caught red-handed—被當場抓獲。
(4)yellow dog—孬種;you are yellow—你是膽小鬼。
(5) blue Monday—藍色星期一(令人憂郁或沮喪的星期一,對英語國家的家庭婦女來說是大清洗的日子,對上班人員意味著一周艱苦勞動的開始。)
blue law—直譯為“藍色的法律”,但實指嚴格的法律,尤指星期天禁止跳舞宴會等,源自于美國歷史上殖民地時期清教徒社團頒行的法律
另外,還有一些英漢中都有的而隱喻對象不同的表達。例如:漢語中的“紅人”在英語中表達為“a white-headed boy”;“紅白喜事”可以直接理解為“weddings and funerals”。英語中的green可以表示“嫉妒、眼紅”之意,如green with envy,green with jealous,the green-eyed monster等。因此,漢語中的“眼紅”亦表示“嫉妒”之意,要譯成“green-eyed”英語中綠色還常用來表示沒有經(jīng)驗、缺乏訓練、知識淺薄等含義,如green hand (新手),green horn (沒有經(jīng)驗的人或外行)。
三、結語
隱喻是表征語言的手段。在語言的歷時系統(tǒng)中隱喻顯得尤為重要,它貫穿于概念詞匯化過程,在詞匯生成和語言應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隱喻在詞匯間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人類語言系統(tǒng)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wǎng)。在詞匯教學中,我們要挖掘隱喻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和語義外延的不對等關系,正確傳達詞語表層之下的文化內(nèi)涵,準確的傳達詞匯的本真意使學習者共享意義,從而更好的利于詞匯習得,使詞匯學習更容易,更有趣。
參考文獻:
[1]Jan, Svanlund.Metaphor and conven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7.
[2]馬偉林.框架理論與意義識解[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 223(102):18-21.
[3]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王仁強.認知視角的漢英詞典詞類標注實證研究[M].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
[5]王文斌.論隱喻構建中的主體作用[J].外語研究.2007, 105(5):17-21.
[6]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7]文旭, 葉闖.概念隱喻與外語教學[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 21(1):145-154.
[8]趙彥春.認知詞典學探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簡介:
尹蕊,西南林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翻譯學。